87亿元快速增长至216亿元!惠州水务集团改革三年成绩单亮眼

原标题:

  惠州水务集团持续深化水务各领域改革

  整合盘活涉水资源资产 赋能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从流进千家万户的自来水,到收集处理居民生活污水;从河涌水环境治理,到市政排水管网改造;从修建防洪排涝工程,再到挖掘非水源性水库文旅潜力……成立10年来,惠州水务集团从单纯的供水、施工企业,发展成从事水库原水资源、水库发电站、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等水务环保项目投资、融资、建设及运营的区域性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并负责统筹惠州市供排污一体化改革。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社会需求的重要职能。近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国企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惠州水务集团,了解这家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如何持续深化水务各领域改革,赋能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2012年6月,惠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开启惠州水务事业新的篇章。2019年3月,惠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并更名为惠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在原业务基础上,承接涉水行政部门依法转移的事务性水务工作,实行市政府直管管理体制,负责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供排污一体化运营管理。

   

金山河整治后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新担当

  促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崭新的石栏杆、整洁平整的道路、清澈的水体……晚饭后,大湖溪沥碧道成为附近居民的休闲“打卡点”。大湖溪沥位于惠城中心区东部,在文头岭一带与新开河交汇,河道两岸曾杂草丛生,河水黑臭,2016年上榜《惠州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清单》。而今,经过整治后的大湖溪沥,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人欢”的目标。

  2018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并以此为突破口,从根源上、体制上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用惠州智慧破解“九龙治水”困局。刚完成重组挂牌的惠州水务集团,开始统筹实施市区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河涌长效管护等工作。

  “水务,你们真是辛苦。为了方便群众行走,你们冒着狂风暴雨,顶着似火的太阳,不分白天、黑夜,加紧施工,进展速度飞快。”家住黄塘路的90岁市民黄福祥在给惠州西湖周边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示范工程项目部的一封感谢信中写道。一直以来,黄塘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备受市民关注。2021年,惠州西湖周边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示范工程项目黄塘片区改造攻坚顺利完成,可从源头上实现雨污分流,改变雨污水混流入西湖的现状,有利于西湖水质改善,减少城市内涝现象。

  当前,惠州水务集团除继续在老旧小区开展改造之外,还按照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全面完成望江沥、大湖溪沥、河桥水和冷水坑河等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初见成效”和“长制久清”整治,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流域治理和建后管理,持续巩固提升14条市区主要河涌水环境质量,其中金山湖流域“一湖四河”(金山湖、金山河、莲塘布河、河桥水、冷水坑河)水质已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全面打造市区河涌“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

  惠州水务集团积极参与排水管网投建管一体化改革,全市雨(污)水管网投资建设渐入佳境;旗下污水处理厂由1座增至11座,污水处理能力由改革之初的1万吨/日增加至当前的42.2万吨/日;收购污泥处理厂,正式进军污泥处理领域……惠州水务集团以治理环境污染为己任,以技术力量为支撑,促进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惠州的碧水蓝天贡献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城市供水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供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我们将坚持保障民生的初心使命,以安全优质供水为首要任务,持续加大供水保障措施实施力度,为惠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惠州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国伟介绍,为适应惠州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满足市民对安全优质饮用水的需求,水务集团持续推进“供水一体化”工作,供水能力由2018年的130万吨/日增加至目前的190.07万吨/日,服务区域由惠城中心区扩展为惠城区全域,并拓展至惠阳区、惠东县、大亚湾开发区和仲恺高新区,促进全市城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供水服务。

   

    惠州江北水厂。

  新作为

  坚定“长短结合、主新兼顾”投资理念

  青山延绵,湖水清澈,荧光碧道环绕,美如诗画……行走在市区“桃花源”,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画卷跃然入目。桃花源项目在激流坑水库基础上建设而成,因地处清代地图所示“桃花源”,据此得名“惠州桃花源休闲运动生态公园”。

  项目一期由惠州水务集团绿水投资有限公司建设落地,建设内容包括露天泳场、环湖碧道提升、环库绿化提升、生态停车场等,预计今年5月全面完工项目二期正在进行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旨在将桃花源建设成集生态观光、休闲游乐、会务接待于一体的高品质城市生态休闲公园,打造亲水环湖生态休闲区。

  除了投资水务文旅外,惠州水务集团还将投资拓展到光伏发电,并启动“白朦珠·莲花山泉”瓶装水项目,结合“水务”“环保”主责主业,将投资之“新”字贯彻到底。

  近年来,惠州水务集团想方设法在水生态、水环境上发力,加快打造环保板块,在促进供排污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以市场化手段整合盘活涉水资源资产。记者了解到,惠州水务集团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南部区域(东江以南)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研究投资“水网”项目,积极回应惠阳区人大代表多次反映“希望尽快喝上东江水”的群众诉求。此外,惠州水务集团还将积极参与“十四五”期间惠城中心区排水管网的投资、建设、运维、移交,包括新建排水管网355公里、运营存量管网4084公里。

  “2023年,集团将抢抓机遇,着力推动水务环保‘五篇文章’投资成效稳步提升,推动我市供排污一体化改革取得新成绩,‘水务+环保’主责主业实现延链强链补链。”张国伟介绍,近年来,集团不断延伸水务产业链,尤其近两年围绕“水务+环保”两条主线,统筹供排污主营业务、辅营业务,构建全面联动、上下协调、产业多元的“涉水”业务链条,多元化产业布局基本成型。

  如加大供水、污水、环保等主责主业的投资力度,巩固发展根基;加大供水、污水等重点领域收并购力度,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助力打造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性一流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多措并举延链补链,利用水环境整治的生态效益,拓展水务文旅品牌,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打造水务互联网信息平台,深入挖掘和运用供水信息资源,大力推动涉水增值服务,提升供水业务及增值服务的交叉联动能力,激活“流量经济”……

  

潼湖红岗新河整治后水景相映,令人心旷神怡。

  新征程

  2025年实现总资产超600亿元,培育一家上市公司

  《惠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五年发展战略规划(2021年~2025年)》聚焦深化改革、机制创新、做强做优做大国企,适应水务和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情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实施“1-2-2-3-3-5-5”战略方针,即立足1个发展总目标;打造水务、环保2条核心产业链;以产业运营与资本运营2轮驱动;培育投融资、技术整合、市场运作3种能力;通过改革调整期、专业蓄势期、整合扩张期3个时期;通过水务环保5篇“文章”,快速壮大集团资产总量;构建5个业务板块,形成主辅业共同发展格局,实现基础夯实、技术能力升级、产业运营能力提升等目标。

  当前,惠州水务集团正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转型升级、开源节流、降本控费、提质增效为抓手,奋勇拼搏,坚定落实“全布局、全链条”理念,打造水务投、融、建、管、养一体的业务生态链;持续推进市、县(区)供排污一体化改革进程,深化与县(区)供排污合作;加大供水、排水、污水等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收并购力度,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据悉,去年惠州水务集团获得建设银行等23家金融机构授信额度合计220亿元,为接下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充足底气。

  作为国有企业,惠州水务集团将发挥国企担当精神,履行水务社会公共服务职责,持续做好排水设施建设和管养、供水保障、水污染防治、河道管护及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通过改变投资模式,推动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张国伟表示,惠州水务集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全国两会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围绕“2025年实现总资产超600亿元,打造一家上市公司”总体目标,聚焦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做大水务集团,努力成为资产优良、技术先进、有较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区域性一流水务环境综合服务商,为惠州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水务力量!

  新气象

  国企改革措施多,成绩单亮眼

  2020年启动实施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吹响了惠州水务集团新一轮改革的号角。“惠州水务集团党委坚持党建统领国企市场化改革,坚决去行政化,打破行政层级观念,着力把改革‘难点’变成‘亮点’。”张国伟介绍,在集团党委统筹谋划下,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实现破冰破局,取得了国企改革十二项成效:党建引领国企改革旗帜更鲜明;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治理体系更健全;经营效益更好;融资能力更强;投资水平更高;资本布局更优化;战略目标更清晰;发展活力更充沛;制度基础更牢固;市场化氛围更浓厚;管理模式更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更突出。接下来,将用好用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不断优化完善体制机制,构建新发展格局,向改革要红利要动力,实现改革和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记者采访了解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惠州水务集团打出了一套国企“去行政化”的组合拳,其中,全力推动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通过吸收合并、股权转让、注销等多种方式,将二级企业由原有的23家整合至8家,深刻改变了所属企业量多力弱的旧格局,成为惠州水务集团“攥紧拳头”,向市场打出力道的关键一招。

  据介绍,惠州水务集团还大力推动“党建进章程”100%全覆盖各级企业,明确“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统领推进国企改革发展。全力打造精简高效机构,推动总部职能部门由10个整合至8个,部门职数压减至6人,并严格控制二、三级企业人数。中层管理人员全体起立“重新找座”,实现新聘任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率达100%,实现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比率不低于3%。率先实行人才“揭榜挂帅”制度,近三年员工市场化退出共111人,全面推行全员绩效考核,绩效工资占年度工资比重达70%。推进“6个30”人才培养计划,公开招聘3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优选30名年轻干部参加“水务中青班”,实现30名干部轮岗交流,评选30名先进个人、30名金牌工匠、30名优秀党员,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选拔机制。完成各级企业共81名经理层成员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推动传统的“身份管理”向市场化的“岗位管理”转变。对8家二级企业下达年度目标责任书,以末等调整、不胜任退出刚性运用,促进经理层不断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和业绩。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惠州水务集团亮出成绩单:总资产从87亿元快速增长至216亿元,成功再造一个“惠州水务集团”;成功取得AA+主体信用评级;国企改革十二项改革成效亮眼,企业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底蕴凸显。

  记者观察

  勇于破局才能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从惠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挂牌,到完成惠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重组,两字之差,背后是职能的转变,更是在探索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水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块果皮垃圾,留在岸上归环卫部门管,一脚踢到河里归水务部门管”。河涌污染现象在河,根源在岸,水污染治理是区域性、系统性工程。水污染治理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这就是“九龙治水”窘境。

  2018年,惠州在全国率先探索供排污一体化改革,从根源上、体制上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用惠州智慧破解“九龙治水”困局。

  “九龙治水”转向“一龙治水”,一张蓝图绘到底。惠州建立集供排污于一体的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闭合链条,逐步推进市、县(区)供排污基础设施一体化,实现全市域全流域水环境一体化治理。通过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惠州水务集团“坚持公益性与增强市场竞争力相结合原则”,强化市属国有企业水务社会公共服务职责,保障城市用水安全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

  破局,关键不是方法而是方向。惠州水务集团坚定“长短结合、主新兼顾”的投资理念,不断延伸水务产业链,经营业务多点开花,这正是该集团推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为惠州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体现水务担当、作出水务贡献。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