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谈丨如何看好老人的“养老钱”?

  近日,新疆日报一则《能战胜癌细胞?已有大量老年人被骗》的新闻在网络平台热传,老年人如何看好养老钱,预防消费陷阱、诈骗的话题又一次跃入公众视野。

(一)

  报道称,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沙依巴克区部分艾灸馆门前,每天都会聚集很多老年人排长队体验一种号称“能够提高免疫力”的艾灸凳,店里销售艾制品、生活日用品等,通过介绍新人、免费送鸡蛋、打卡签到等形式吸引老年人持续到店体验,市场监管部门经检查初步判断涉事店铺相关行为已涉嫌虚假宣传。

  这样的案例,屡见报端。从前几年“能治百病”的天价按摩床,到各类“老年保健品”诈骗案件,老年人似乎成了消费领域中容易轻信上当的人群。

  老年人为何容易被骗?

  专家分析是由其生理和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步入老年,人体各项器官功能逐渐减退,伴随着生理衰退,智力、情感、人格等心理也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一旦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就希望通过一些养生产品改善生活质量、延缓衰老、减少疾病、减轻孩子负担,不拖孩子的后腿。

党员志愿者上门为独居老人做饭。

  “老年人的安全感、归属感、存在感、价值感被破坏,就会通过外在的东西去抓取,他们的情绪开关一旦打开,就会失去判断能力,所以我们有时能看到年轻时很精明的人,老了思维、评估能力也会大打折扣。”惠州市了凡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林云霞介绍,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退化,但其情感感知会更加敏锐。现在空巢、留守老人增多,因孤独失落,渴望与人交流、陪伴,容易相信他人,而这则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以往的案例中,就有些不良无信的营销公司雇佣人员,采用嘘寒问暖、上门陪伴、聊天、做家务等方式,打着情感牌、心理牌,与老年人建立起信任关系,随后高价推销保健品。还有的利用“免费试用”“免费套餐”“赠送体检”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最后要求老年人购买其价格高昂的产品。

志愿者与到长者饭堂就餐的老年人开心聊天。

  此外,信息时代,手机不离手,“大数据+算法”精准推送,也会不停地推送一些老年人关注的热点内容,使老年人陷入“信息茧房”,加之对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减弱,容易偏听偏信。去年,中消协发布了三季度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对老年消费领域投诉情况进行了梳理,在老年人日常生活消费方面,利用互联网短视频广告、网页插入广告兜售“三无产品”、直播间“套路”老年消费者行为成为典型。

(二)

  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那么该如何看好老年人的养老钱?

  据报道,为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去年,我国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也紧紧围绕涉老“食品”“保健品”等领域涉诈问题隐患,强化对保健食品重点地区、重点单位的监督检查,集中治理并依法严厉打击制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我市两级法院持续发力,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惠东法院重拳打击养老诈骗,追回八千万元涉案款。像这种全国性声势浩大的专项行动,老年人喜闻乐见、老百姓津津乐道,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工作人员到街头、社区,开展防范养老诈骗专项宣传活动。

  笔者建议,除了专项行动,更要常态化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常态化畅通举报渠道、开展线索摸排、压实线索核查办理责任,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对养老诈骗违法犯罪保持严惩高压态势,防止死灰复燃。

  同时,建立健全老年人关爱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养老服务。比如,各地广泛开展探访关爱服务,勤上门热心服务,听取老年人所需所盼,帮助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排忧解难,减少他们上当受骗的几率。高标准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助老为老爱老活动,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大老年人防消费陷阱防诈骗宣传力度,可以制作相关短视频、动漫产品,在各个大众平台推送,在村、社区推送,营造良好的防诈骗社会氛围,进一步提高老年人防诈骗的警惕性。

移动体检车为老人提供便捷的体检服务。

  陪伴是最治愈的良药,作为家人,子女应尽可能地多关爱、陪伴老人,多关注老人的情感需求,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子女要学习与老人正确的沟通方法,不要一上来就否定、指责老人,要看见老人的需求,引导他们理性消费、科学健康养生,不给非法商家可乘之机。

  企业、商家应诚信经营,坚持真实性和诚信原则,避免夸大宣传内容和虚假宣传诱导老年人,有责任规范市场秩序,不诱导老年人过度消费或向老年人搞强制推销。

  当然,防骗的关键还在于老年人要练好“内功”。老年人要多读报看新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及时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消费陷阱、诈骗手法,戒除贪小便宜心理、抵制虚荣心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