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漏水了。”“隔壁老王总是半夜发出噪声。”“楼上黄阿姨养了鸡,吵死了。”……遇到这样的烦心事,该向谁投诉?找邻居理论吧,好说话的还好,不好说话的受一肚子气;找居委会吧,人家要处理的琐事也多……
日前,惠城区江南街道开展楼栋长培训活动,专门对楼栋长该如何应对这些琐事进行“充电”,以更好地实现社区的精细化管理,让群众的烦心事、闹心事有人解决。
楼栋长不仅是解决这些烦心事的“接单员”,还是“解码员”。楼栋长的出现,让基层治理触角进一步延伸,让“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形成,为基层治理赋能。
(一)
当前,城镇化率在攀升,城市更新速度在加快,城市人口必然随之增加,社区管理压力也不断增大。
放眼广东,一个社区两三万人属于正常现象,大一些的有将近10万人。所谓“双拳难敌四手”,社区仅靠社区干部来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博罗县罗阳街道观华社区曾是当地的第二大社区,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人口约6.8万人。调整后,辖区面积虽然缩小至0.68平方公里,人口2万多人,但仅靠个位数的社区干部力量仍然是不够的。
随着城市的更新迭代,无物业小区、老旧小区的管理,让城市基层治理面临更大的挑战。
2023年2月17日,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启动“楼栋善治”工作。
老城以自建老房子、老旧小区居多,其“自理能力”普遍低。以博罗老城为例,街头巷尾都是自建房。在城市更迭中,越来越多人搬离这里,留下老人守房,或者低价租给外来人口居住。这样的社情注定管理需要更有效的模式。
近年来,我市以及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并逐步给出各自的答案。“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提出,让城市基层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有了载体。近年来,我市网格化管理在不断优化。
而今,在博罗县罗阳街道西区社区、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金青社区等不少社区出现了楼栋长。他们以楼栋为单位,由居民选出,理顺群众的烦心事,解开大家的心结。
网格越小,管理和服务就越精准。具体到城市,以楼栋为单位的网格更具服务优势。
(二)
楼栋长做什么?帮百姓解决什么?能给城市的基层治理带来什么?
有人说,他们是“宣传员”;有人说,他们是“接单员”;有人说,他们是“调解员”……
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选取代表性比较强的外来人口聚集区金青社区金兴街20号小区网格为试点。目前,该小区在册的楼栋长有147人。停车场怎么建,居民有不同意见。楼栋长逐家逐户做工作,争取到了大家的支持配合。
有了楼栋长的助力,老旧小区管理也有了新气象。位于罗阳街道西区社区的阳明花园是博罗县城最早的一批住宅小区。楼栋长负责与各自楼栋业主沟通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这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起到积极作用,让群众的心声反映到改造工程上,让民心工程真正惠民。
罗阳街道老城巷长公示牌。
楼栋长制度的探索,惠州并不是唯一。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深圳湾社区有107栋居民楼,招募97名楼栋长“上岗”。楼栋长随同社区网格员共同入户走访,参与文明创建、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在小区中充当信息员、宣讲员、治安员、卫生员等角色,为居民排忧解难。
有事找“楼栋长”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又一实招、妙招。楼栋长之所以能走进群众心里,归根结底是群众诉求有人接,这种点对点的管理服务更精准、更贴心,把邻里自治共治工作触角延伸到小区楼栋和千家万户。
热心的楼栋长已经成为小区居民的“贴心人”,助力打造和谐幸福家园。
(三)
楼栋长如何服务得更好?走得更远?这值得思考。
要服务好群众,必须跟群众打成一片。楼栋长大多从邻里中推荐产生,是大家的老熟人,在这种人情味十足的“微治理”中,占尽了天时地利。平时,与群众做好沟通,能有效地激活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
楼栋长式“微治理”,需要奉献精神。“中国好人”季洪球虽不是楼栋长,却把“楼栋长”做到了极致。季洪球是苏州西善长巷55号小区的门卫,这里有八十几户人家,大多都是退休人员及高龄老人。每天早上,他都会骑着电动车帮助出行不便的老人买菜,这是爱与奉献的体现。楼栋长是服务群众的“管家”,得实实在在管事,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得让一批真正有时间、有公益心、有正能量的人员成为人选,杜绝出现“线上楼栋长”“形式楼栋长”。
城市社区人员居住密集、流动频繁、事情琐碎,治理起来较为困难。提升楼栋长解决问题、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建立有效机制、多方合力,才能让楼栋长的作用最大化。如,惠城区小金口街道金青社区金兴街20号小区探索推行“楼栋长议事协商”机制,采取“党建+网格+楼栋长自治”的模式;深圳湾社区推广“网格员+楼栋长”协同机制;东莞市黄江镇建立小区党组织、楼栋长、社区民警和志愿者联动机制……这些机制最终实现多方联动,提升了治理效能。
设立楼栋长是社会治理的有益尝试。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是应有之义,摸索类似这样的“微治理”能很好地为城市基层治理续“栋”力。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