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自闭症儿童救治与康复有了“新手段、新方法”

原标题:

  中国儿童自闭症公益万里行活动执委会与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签订合作协议

  自闭症儿童救治康复有了“新手段新方法”

  昨日上午,经历8天的干预治疗,惠州4名自闭症儿童成功完成全部疗程,“中国儿童自闭症公益万里行”惠州站救助活动顺利收官。当天下午,“中国儿童自闭症公益万里行”活动执委会举行惠州站闭幕式活动,并与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发力,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自闭症儿童的服务和救助力度。

  惠州四名儿童接受救助治疗后核心症状改善

  中国儿童自闭症公益万里行(以下简称“公益万里行”)是昌晖(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北京华远达公益基金会专项基金支持的公益活动。活动宗旨是在钱学森系统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经络干预手段救助自闭症儿童,推动中西医融合在儿童自闭症领域的公益实践,推动全社会参与关爱自闭症儿童。

中国儿童自闭症公益万里行活动执委会与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签订合作协议现场会。

  记者了解到,该活动2020年12月24日启动以来,已在吉林、宁波、北京、丽江四地完成26例自闭症儿童公益救助,实践证明:孩子们经过半年的有效自然修复后,儿童自闭症核心症状全部明显改善。已经有两名儿童走进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近半数儿童均已过渡到普通幼儿园接受幼儿教育。

  1月10日,公益万里行活动首次走进惠州,对四名自闭症儿童开展为期8天的公益救助。经过救助治疗之后,四名儿童自闭症核心症状均有显著改善。

  今年7岁男孩弘翊(化名)就是接受救助者之一。他的妈妈告诉记者,弘翊4岁时被诊断为自闭症,这几年来她带孩子看过不少医生。参加这次救助治疗后,弘翊有了明显的变化:重复语言降低,双手频繁相互敲打的频率降低,大便改善显著,在家里多年长时间用手敲打积木的行为减少,主动和家人交流次数增多,甚至首次主动找大夫指着嘴说“牙痛”。

  将筹集善款救助更多自闭症儿童

  据了解,公益万里行惠州公益救助活动采用了儿童自闭症Meta-synthesis健康管理系统,其核心是经络重构技术,此项技术通过了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的科学论证。经络重构技术是建立在对复杂人体系统论认识基础上的实践创新突破,人体系统的演化具有自组织、自调整、自适应、自修复功能。人体经络是生理与心理多层次信息传输、控制的网络系统,系统演化的过程是内在机理,外在表现则是人的意志、思维、情绪、认知和行为。

  2021年12月,该系统经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技术论证,被确立为“一项新的健康医学创新,是儿童自闭症康复技术的新突破”。此次对惠州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成效再一次验证该治疗干预技术的有效性,给更多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带来希望。

接受救助治疗的惠州四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向中国儿童自闭症公益万里行的调理人士送上鲜花。

  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是由部分市政协委员发起、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的非营利性民间慈善机构。协会2007年成立以来,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众多义工(志愿者)的支持下,成功举办了一系列正在持续产生社会影响的公益活动。2021年2月,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还成立关爱自闭症项目,关爱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

  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副会长敖志梅介绍,近年来,欧美、韩国等新生儿自闭症发病率已超2%,中国达到1%,并呈上升趋势,“目前惠州针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教育的机构不多,有资质的特教老师不足,自闭症儿童诊断及康复任重而道远”。

  为了帮助更多自闭症儿童,公益万里行活动走进惠州站开展救助活动,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进行跟踪观察。“我们通过跟踪观察,看到了患儿核心症状的显著改善,就主动对接‘中国儿童自闭症公益万里行’活动执委会,经过深度探讨,达成共识,签订合作协议。”敖志梅表示,惠州市慈航公益协会将成为“中国儿童自闭症公益万里行”粤港澳大湾区唯一指定战略合作伙伴,进一步整合社会各方的爱心组织,发挥地方慈善力量的优势,加大对粤港澳大湾区自闭症儿童的服务和救助力度,为更多自闭症患儿融入社会提供新机会,“我们将进一步制定救助标准,通过开展慈善公募活动筹集善款,对粤港澳大湾区3-9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救助”。

  惠州日报记者骆国红 通讯员张如铭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