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喧嚣,惠州楼市何去何从?

  曾几何时,三五好友只要一坐下,房子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从2016年始,经历五六年的调控约束期依然如此。但进入当前,随着楼市低位徘徊,房子作为谈资的热度渐淡,行业也回归到了正常的发展周期里。

  褪去了高关注度,就理论上而言,惠州房地产市场显然是迎来了久违的安静发展、理性运行的良性周期,但对于在暖市里待惯了的政府部门、房企、购房人等市场各方主体而言,冷静看待行业新格局并不容易。

  摄影:梁维春

  满打满算,惠州楼市遇滞已两年。尽管市场出现起伏实属平常,但突然由热转冷、且望不到曙光的市场格局仍让部分企业惊慌,要怎样看待、应对新阶段的行业新常态,找寻市场发展的新机遇,回归市场的本质逻辑、认清城市机遇和找准自身定位显得关键。

  首先就是要更加认清行业处境,回归到行业发展的本质逻辑。

  在“房住不炒”的准绳下,楼市捆绑金融,高密度、大规模批量开发模式显然不再适合当下市场,闭着眼睛拿地搞开发即能挣钱的逻辑已然堵死,全民房地产策略不再走得通,作为实体经济百业其一,房地产业也应该回归其实体经济的本质,扎扎实实建造好的产品(房子),满足市场需求主体的居住需求。

  其次则是要树立信心,深度融入城市的发展脉络里去。

  久居低潮里,韧劲不可丢。房地产业在转型,行业发展的顶层逻辑在调整,但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惠州,“2+1”现代产业集群、“3+7”工业园区集聚发展的动态活力,湾区协同脚步的提速,交通格局打开,人口持续流入,房地产业长效稳定发展的基础殷实。对于在惠经营的房企而言,抛去阶段性的投机和掘金,真正融入进城市发展进程,未来值得期待。

  最后则是要明确发力方向,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解决市场的痛点。

  在城市居住需求越来越精细的当下,房地产市场将不可能再出现“一个答案解万题”的现象,而是需要企业找准各自擅长的细分赛道,契合不同阶层人群的定制化居住需求,切实有效地解决阶段性的居住痛点,精细发展。对于城市和企业而言,找准自身优势重点发力,用优质的产品和特色服务赢得竞争。

  城市居民来来往往,长久留下的都是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市场房企去去留留,沉下心深耕细作的才是与城市同进退的企业。对于惠州城市而言,自然景观有看头,产业交通有活力,房地产行业发展显然不缺潜力,当下闹市褪去喧嚣,企业无疑也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

  南方日报记者 张峰

编辑: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