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质量发展,吸引越来越多人才在惠州安家。 东江时报记者周楠 摄
建设一流城市需要一流人才,正在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惠州,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甚。
为奋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人才强市,全方位营造爱才惜才敬才的浓厚氛围,惠州第二届人才周活动将于11月11日正式启动。人才安居,政策支持是关键。作为第二届人才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筑巢留凤凤自栖 人才赋能强发展”为主题的人才安居惠州行活动定于11月12日在惠城区翔顺花园举办。
去年以来,惠州颁布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人才政策,有效助“才”安家。在此,记者对惠州人才安居政策进行梳理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政策内容和措施,为人才安居置业提供指引。
人才新政3.0版“引凤来栖”
2022年9月,惠州出台了《关于加快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意见》,打出人才新政3.0版“1+N”组合拳,除了提出延续对高层次人才的支持保障外,还首次提出了青年人才落户补贴,以及优秀教育人才和医疗卫生人才奖励补贴等扶持政策,助力各类人才在惠州安心创新创业。
同年11月公布的《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中共惠州市委组织部关于新引进人才安家落户补贴发放实施细则》中提出,新引进人才最高可享受30万元安家补贴。给予非行政机关、非参公管理单位、非个体工商户新引进的45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20万元安家补贴,分3年按6万、7万、7万元发放;给予非行政机关、非参公管理单位、非个体工商户新引进的45周岁以下博士后,50周岁以下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30万元安家补贴,分3年等额发放等。
公积金多项利好助人才购房梦圆
为助才安家、助城留才,惠州今年8月份印发了《惠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关于惠州市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优惠政策实施办法》,从放款条件和贷款额度等方面对各类在惠就业人才给予扶持,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单人100万元、夫妻双方150万元。
新办法聚焦于吸引优秀人才在惠州市安居乐业,因此施策内容也集中于对各类别人才住房需求提供保障,对《惠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规定的各类人才进行分类。其中,认定的特级人才和A类人才,统称为Ⅰ类人才;认定的B类人才、C类人才以及目录外的全日制硕士、副高职称以上人才,统称为Ⅱ类人才,分别给予政策支持。
在贷款环节,Ⅰ类人才购房贷款额度不受缴存余额限制,只需满足连续按月正常缴存满6个月以上的基础条件;购买首套、二套自住住房贷款额度最高提至100万元;夫妻双方合计最高贷款额度150万元,且在实行轮候机制时享受优先放款。
对于满足连续按月正常缴存6个月的Ⅱ类人才,购买首套房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最高贷款额度60万元;夫妻双方合计最高贷款额度为90万元。购买二套房个人最高贷款额度50万元;夫妻双方合计最高贷款额度为80万元。同样享受在轮候放贷时优先放款。
关注惠州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当前职工贷款基础限额分别为:首套房个人最高贷款额度为40万元,夫妻双方最高为60万元;二套房个人最高贷款额度30万元,夫妻双方最高贷款额度50万元。人才优惠政策贷款帮扶力度显著。
港澳居民在惠买房享同等政策
2022年6月底,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5周年之际,惠州正式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涵盖港澳居民在惠州居住生活、就学就业、投资兴业、社会民生文旅交流合作以及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等五方面38条具体措施,鼓励、支持更多港澳居民到惠州交流交往、创业就业、安居乐业,在全力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展现惠州担当。
为便利港澳居民在惠买房定居,《措施》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在惠就业创业的港澳居民,可与内地居民享受同等商业贷款政策购买自住商品房、二手房。对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在本市缴存住房公积金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依法确认的异地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在职职工可申请公积金贷款购房业务。也就是说,港澳居民在惠州可以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与内地居民享受同等购房政策。
惠州还便利来惠就业创业港澳青年申请住房和补贴,如符合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可申请入住人才房。当前,惠州不断便利港澳居民在惠购买自住商品房、二手房。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在惠州实现安居梦。
相关链接
惠州市第二届人才周之“人才安居惠州行”活动,在惠州市委组织部、惠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惠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导下,由惠城区委组织部、惠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惠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惠城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惠城区卫生健康局、惠城区教育局、惠州日报社协办。活动得到了翔顺花园、建设银行惠州分行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届时,活动将结合我市各领域人才的多样化居住需求,携手翔顺花园、惠州交投·金河悦府、惠州城投·中科家园、新世界天澜、雅居乐白鹭湖、德威江誉诚、中洲南麓院、中海百贤府、宝瑞花园等优质楼盘,着力搭建放心、安心、省心的安家置业平台,营造政府引才、人才安居、企业发展、产业兴旺的共融发展新氛围。
东江时报记者邬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