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舞拦门酒长桌宴……惠州这个地方掀起最炫畲族风!

  原标题:

  我市多地开展精彩民俗活动庆祝“三月三”“上巳节”

  抢炮头舞龙狮 竹竿舞长桌宴

博罗首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花絮

  唱畲族民谣、跳竹竿舞、抢炮头、雅集修禊……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三,我市惠东、博罗等地开展了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让游客真切领略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民俗文化与旅游在融合中碰撞出绚烂火花。

  

惠东平海“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热闹非凡。通讯员罗志明 摄

  “三月三”抢炮头绵延600多年

  4月22日,惠东平海举行“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抢到头炮的村接连到平海古城北门城楼接炮头。接炮头的队伍穿过古城东门,来到古城北门,按传统的礼仪接炮头,接到炮头后再沿路巡游至文化广场表演。

  据当地村民介绍,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传说中的玄天上帝诞辰日,从这天开始,平海、港口两地群众都要捐资演戏,为玄天上帝祝诞。自明洪武二十年(1387)始,用“抢炮头”的方式来争演三月初三正日的第一场戏。此项民俗活动在平海古城供奉玄天上帝的北门城楼举行,一直延续至今。

惠东平海“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热闹非凡。通讯员罗志明 摄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初二的两场戏,由平海、港口“玄天上帝理事会”人员捐演,初三由抢得“头炮”的村子捐演,初四由抢得“尾炮”的村子捐演,初五始由抢得“二炮”的村子捐演,以此类推。演出多少天,由多少村子及个人参与捐演决定。演戏的剧种及戏班,由捐演的村子及个人决定。每个戏班演戏前就要“扮八仙”去参拜玄天上帝,捐演的村子及个人也要派出代表抱“太子”去参拜。

  “三月三”抢炮头、接炮头民俗活动,600多年来绵延不息,见证了平海古城的沧桑变化。在热闹的背后,更多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珍惜和祈盼。

  

博罗横河畲族同胞跳起竹竿舞喜迎八方客。

  畲族文化节,炫美民族风

  “罗浮山下小山村,大山深处走来畲寨人……”长廊下,孩子们正熟练地用畲语演唱歌曲《畲寨传喜讯》;舞台上,身着盛装的畲族同胞翩然起舞;长桌宴上,来自四面八方的宾客欢聚一堂品味畲食、感受畲族文化……4月22日,博罗县第一届“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在横河镇嶂背耀伟畲族小学开幕,畲族民谣、竹竿舞、畲酒送福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带来了一场兼具视觉享受和情感共鸣的传统文化盛宴。

  活动现场,近300名畲族同胞身着传统服饰,用畲族特有的礼仪热情迎接四面八方的宾朋。此次活动围绕“春·耕”“夏·勤”“秋·拾”“冬·鸣”4个篇章,为宾朋送上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舞蹈表演《古畲古香》《凤凰到此》《千人踏歌》等舞出了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畲寨传喜讯》《涯唱横河》、民俗乐器《横河大鼓》等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将畲族之美、畲族之味融入其中,描绘出一幅鲜活的畲族乡村发展图景。

  “‘三月三’长桌宴开饭啦!”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此次活动不仅带来了富有畲族特色的民族歌舞,还准备了畲族特色长桌宴。一碗碗畲族传统菜肴摆满长桌,冒着腾腾热气。长桌一旁,象征火红生活的篝火熊熊燃烧。饭后,畲族同胞与宾朋心手相连,随着音乐的旋律欢快地舞动起来。当天,畲族同胞还带领游客们齐跳竹竿舞,现场竿声阵阵、笑声飘扬。“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风情!”游客郑先生特意与朋友前来体验畲族风情,他第一次参加畲族文化活动便深刻感受到了畲族文化的魅力。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天活动现场,《畲语课本》第二册首次公布,惠州市畲族文化馆也正式亮相启用。惠州市畲族文化馆将成为畲族语言文化研究者开展民族文化交流及研究传承活动的场所,也将成为博罗乃至全市推进民族特色旅游的重要阵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博罗县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三月三”畲族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护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接下来,博罗将进一步深入挖掘畲族文化内涵,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文旅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长桌宴开饭啦!

  雅集修禊,以文会友

  品茗抚琴,书画创作,流杯吟诗,以文会友……4月22日下午,罗浮山第二届癸卯雅集·罗浮修禊活动在罗浮山景区举行。此次活动设书法创作区、绘画创作区、书画体验区、文艺表演区、罗浮山文化产品展示区、闯关游戏区,旨在探寻修禊活动在新语境下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文化格调,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且看书法现场创作,运笔流畅、气韵生动;细看绘画创作,以线造型,大胆概括提炼,讲究虚实相生;细听古琴弹奏《流水》《渔樵问答》《梅花三弄》,古琴款款,文人自醉;细叹古筝清脆悦耳,一曲《烟雨唱扬州》行云流水,旋律典雅,韵味隽永;细品茶艺,那翻飞的壶光水花,或轻溅,或细流涓涓。

  洗濯仪式中,嘉宾拿着青蒿、艾草、竹叶绑扎而成的药草束,有序走到山溪边,俯身用药草束蘸水,拂拭自身,洗濯身心。紧接着,参与者分坐于曲水流觞小清溪两旁,以浅底酒杯斟上美酒,置于弯弯曲曲的流溪之上,任其漂浮而下。当酒杯停留于某宾客面前,该宾客需起身吟诵诗词,诗词可提前准备,也可现场即兴创作。所吟诵诗词需以罗浮山特色为要点,以“罗浮”“仙”“春”等字词开展飞花令。

  此次活动设置了吟诗作对、罗浮飞花令、书法临摹、国画体验、投壶、活字印刷等互动环节。游客根据现场指示牌指引,按照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完成游戏获得印章,集齐三枚或以上印章的游客限领书法和绘画作品。每份奖品都涵盖罗浮山元素,比如苏东坡《食荔枝》印刷术诗句、罗浮山摩崖石刻案板等。

  据了解,修禊原是我国岁时节日民俗,一般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办,是古代一种祭祀活动。历史上,罗浮山、惠州西湖等地都曾开展文人修禊活动。分布于黄龙洞摩崖石刻群中“修禊”“流杯池”“洗觯”“泛霞”等刻字,皆是体现当时文人在罗浮山饮酒赋诗、相聚对饮的场景。

  

畲族同胞身穿民族服饰,与宾朋共享文化盛会。

  新闻延伸

  畲族“三月三”习俗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亦称“乌饭节”。这一天,畲族男女成群结队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子(杜鹃科,乌饭树),捣碎后用布包好放入锅里,加水煮成黑色汤汁,取出布包,放入糯米,蒸成饭,色泽乌黑。乌稔有防腐作用,放在苎麻袋里,挂在阴凉处,数日不馊。食用时,用猪油烧热,香软可口。

  嶂背畲族村是博罗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行政村。村辖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566人,主要姓氏有蓝、雷两姓。据史料记载,嶂背畲族祖先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从湖南潭州府迁徙至罗浮山酥醪地区,后到龙门县麻榨镇寨头居住,最后搬迁至罗浮山老嶂背定居,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朱丽婷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侯婉怡 卢泓宇 朱丽婷 蔡伟健 特约通讯员李渊 通讯员侯国智 汪洁

  图片(除署名外) 惠州日报记者侯婉怡 卢泓宇 朱丽婷 通讯员博罗宣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