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斤卖书!惠州这个旧书商实现人生“逆袭”

原标题

只身淘古旧 聚友赏奇书

旧书商白云龙按斤卖书,助力惠州书友打造阅读家园

  “老桥东头淘古旧,白鹤峰前赏奇书。”惠州市区西枝江桥头附近、桥东东湖西路上有一家名为“老白旧书”的二手书书店,门口贴着的这副对联颇有韵味,“九元一斤”的标价也较为独特。入内,160平方米的天地里摆放着上万册书籍,墙上、地上到处是书,可谓汗牛充栋。

  “老白旧书”在惠州书友圈中名气不小,被书友们笑称为“惠州最成功的旧书店”。店家白云龙,人称“老白”,来自山西平遥,十几年来,他每天驾着三轮车从废品站、小区等处收购旧书,然后按斤售卖。从夜市地摊到固定门面,白云龙的旧书一直保持着物美价廉的口碑,由此聚拢了一大批书友,也让本将成为废纸的旧书再次找到识货之人,变废为宝。靠着卖旧书,白云龙的人生也实现了“逆袭”。

白云龙(左一)在整理书籍。惠州日报记者朱金赞 摄

  肚子里墨水不多却成了书商

  多年前,白云龙到惠州时,他没有想过肚子里墨水不多的自己,会成为一名书商。他在一家工厂打工时,发现工厂外面卖旧书的地摊生意不错,于是也开始收旧书、摆地摊,从工厂门口到各种夜市,有客流的地方都去摆卖。因为价格便宜,旧书销量一直不错。为了照顾熟客,每到周末,白云龙都会固定出现在惠州龙丰夜市。

  起初,白云龙按本卖书,但事情远不像其想的那样顺利,从废品收购站收一本书5毛,卖出去1元,有时候忙活一整天,也就赚个一二十元,扣除房租和开销,剩下的钱还不够一顿饱餐。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2008年,白云龙去了一趟华东,在上海看到有人按斤卖书。他想到也学一下,按斤卖书,明码实价,省了讨价还价的环节。于是,白云龙推出“五元一斤”的经营模式,吸引众多淘书者,这种新奇的卖书方式,也使得“老白旧书”的招牌不胫而走。

  地摊环境不适合阅读,一些淘书者“怂恿”白云龙换个好地方。再三考量后,白云龙在惠城区南坛一条幽静的巷子租了间低价店铺,开启门店经营模式。

  从旧书摊到旧书店,忠实的“粉丝”不离不弃。除了熟客光顾,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少新的淘书者也闻讯前来。数月后,房东惊叹在如此偏僻之地居然有这么多人光顾,便下达大幅涨租的通知。小本经营经不起大风大浪,曾经因为资金周转困难需要向朋友借500元的白云龙被迫转移,重回龙丰夜市,在夜市附近租下一间一楼的房子。与之前相比,店面空间稍大,但同样是在深巷中。尽管如此,搬店不到一个月,喜爱淘书的众“粉丝”又纷纷前来报到。

  2014年前后,也是由于租金的原因,“老白旧书”搬迁至桥东,同样将书友人流吸引过去,其中不乏深圳、东莞等外地书友。与之前不同的是,因经营成本增加,老白旧书从“五元一斤”逐渐升至“九元一斤”。书友不仅没有抱怨,还表示赞成,支持白云龙继续经营好旧书店。


旧书商白云龙正在摆整书籍。

  与书友们慢慢成了朋友

  白天,白云龙骑着三轮车辗转于废品店、住宅小区等地收购旧书,并常常能收到好书。如何回收旧书,其中有不少门道。刚入行时,白云龙吃过不少亏,因为不了解作者和书的内容,收回来的旧书经常滞销,被当作废纸卖掉。为此,白云龙看了许多书并与淘书者聊天后,慢慢发现了哪些书籍比较受欢迎。收书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有时候接到卖书的电话,哪怕要爬七八层楼,他也要去。有时一次能收到数百斤旧书,搬上搬下,忙得喘不过气来;有时候忙活半天,却发现有些旧书没什么价值。

  找准了书友们的喜好后,白云龙还搞起了“饥渴营销”,每隔一段时间收到一定量的好书,便在书友微信群发布开包日,美其名曰“开仓放粮”。每当开包的日子,老白旧书店早早就会门庭若市,大门打开的那一刻,书友们如潮水涌入,将各个书柜、书桌间的空隙围得水泄不通。

  有新顾客来到书店路口找不到路,白云龙会骑着电动车到路口接人,毫不在意店里无人看管。有时候顾客一次买书太多,白云龙会骑上三轮车,连人带书一起送回家。

  白云龙的热情好客感染了不少顾客。一位饭店老板,每次来淘书时都会给白云龙带上一袋馒头;一些老顾客,见店里的茶叶喝完,就会带上好茶;一位老顾客恰巧看到白云龙胃疼得厉害,二话不说到药店买药给他,却不肯收下白云龙递来的药钱……

  慢慢地,白云龙与书友们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与很多淘书人成了朋友。有时候,白云龙出去办事,人不在店里,老书友们就自愿充当店员,帮忙招呼顾客。一些相熟的老顾客看见白云龙不在,便自己挑书、打秤、扫码付款。


不少读者来到这家旧书商店选购书籍。

  曾从事媒体行业的周老泉是个“书痴”,经常会在空闲之时前来淘书。他家的书房和床底放满各种书籍,连爱人都调侃他是否要将衣柜用作书柜。他经常在老白旧书店里翻书翻得大汗淋漓,也收获了不少惊喜。有一次,白云龙收了些民国版旧书,他赶过去一看,发现有王云五时期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书籍,以及独立出版社印行的珍品书籍等,就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在周老泉看来,买新书的乐趣,与淘旧书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说新书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那么旧书就如同饱经沧桑的老者,一处水渍、一段题跋、一角折页或是一个签名,都耐人寻味。”

  与周老泉名字相近,但与他刻意寻找旧书店淘书不同的是,在惠州一家软件公司上班的周全,与旧书店是从“偶遇”到“相识”然后再“相恋”。多年前他逛龙丰夜市时偶遇老白旧书摊,觉得书籍论斤卖是个新鲜事,现在就像“上瘾”一样,一有空就会想着来淘书。

  有好几个“大客户”经常光顾老白旧书店,白云龙或以知识学历,或以买书风格,分别给他们封上“博士”“快枪手”“平头男”等雅号。被他誉为“博士”的淘书者,书越旧越喜欢,哪怕是纸张残旧,也要买回去自己修复;“董事长”则是大手笔,每次来都是扛着一大袋旧书离开;“快枪手”也喜欢旧书,眼光独到,下手快……白云龙贩书多年,一旦收到古籍或老版书籍,他是不会论斤卖的,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卖,他会货卖识家。在他的旧书店,这几个“大客户”就是识家。


老白旧书店里摆放的旧书籍。

  旧书店为城市增添文化味道

  近些年,国内实体书店数量减少,旧书店更是寥寥无几。但对真正爱读书的人来说,旧书如故人,不厌千回读。“一些在新书店买不到的绝版书,在老白旧书店能找到,而且价格便宜。”很多惠州书友感慨,在惠州,找不到第二家像白云龙论斤卖书的旧书店。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老白旧书店为城市增添了文化味道,这也是包容性极强的惠州所需要的业态之一。”白云龙说,“我在想,我收到的一些孤本、善本,能被有需要的书友拿去研读、再利用,避免了它们白白进入熔炉、打成纸浆,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书友们为白云龙题写了店名和对联,编撰《白读》读物。老白书店还经常举行书友会、诗友会,书友们陶醉在书香里,秉烛夜谈,让书店“不打烊”,氤氲成了都市里的一抹温情。

  因书结缘找到伴侣开起分店

  白云龙卖旧书,给顾客提供了精神食粮,他自己的命运也在被书改变着。无人光顾时,白云龙喜欢看各种文摘杂志和书籍打发时间。他最喜欢郁达夫和贾平凹的作品。受书香熏陶,白云龙对人生多了许多感悟,自己也会写些文章与书友分享。

  他笑说,以前没文化,在女孩子面前连话都不会讲,后来读了点书,并因书结缘,找到了伴侣。去年,白云龙的妻子在桥西开设老白旧书分店,于是桥东、桥西出现两家“老白旧书”,坊间称“一店挑两城”。

  虽然有了两家书店,但也仅能解决温饱问题,白云龙和妻子却甘之如饴。有些时候,书友们调侃白云龙“干了十几年,依旧一穷二白”。他乐呵呵地回应道:“我这书店就是黄金屋,有酸甜苦辣,有自由天地,有梦想未来。”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