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惠州仲恺每年投入超七成新增财力
建设更加幸福一流高新区
9月开学季,沉寂了两个月的校园重新热闹起来。在惠州仲恺高新区,有11所学校新传出读书声。根据该区规划,今年全力推动新建、改扩建学校13所,新增约2万个公办学位,截至9月份,11所学校项目交付使用,累计新增公办学位约1.6万个。
近年来,仲恺经济发展一路高歌向前,与此同时,该区格外注重民生工程,每年坚持投入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民生建设,新改扩建仲恺中学、仲恺高级中学、仲恺高新区第九学校、仲恺高新区第十小学等一批学校,建成区人民医院新院、潼湖卫生院、38间村卫生站等一批医疗设施,不断补短板强弱项,增进高品质民生福祉,向着“十四五”目标——建设更加幸福一流高新区迈进。
学生们在操场上进行体育锻炼
学有优教
新增约1.6万个优质公办学位
走进陈江街道的仲恺中学,可看到新建的教学楼,黄白相间瓷砖在阳光照射下分外明亮简洁;操场上,学生沐浴阳光与微风,跟着老师的指令,有序运动;“铃铃铃”下课铃声一响起,嬉笑声开始传出,青春活力气息洋溢……
去年,仲恺中学改扩建项目被列入该区文教事业工作重点,于去年10月动工,今年完工并于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仲恺中学校长张干丁介绍:“近年来,区委、区管委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完成学校改扩建工程,建设面积增加8.4万平方米,新增优质学位3750个。”
事实上,仲恺中学仅是该区教育高质量提升工程中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由于历史规划的局限性,导致仲恺各区域发展不平衡,起步时期的仲恺教育存在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特色教育品牌不够突出,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仲恺科学研判仲恺产业发展和城乡空间的拓展趋势,举全区之力系统推动全区中小学校扩容增位工程。2017年-2022年,推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4所,扩增优质公办学位约4.1万个。仅在今年9月,就有11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集中投入使用,新提供约1.6万个优质公办学位。
据统计,目前,仲恺高新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1所。2022年秋季学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85%,公办占比持续优化。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仲恺将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全面做好城市更新单元范围内义务教育学校配建工作,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项目,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4万多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3750个),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面消除工作。紧扣仲恺高新区“5+1”产业集群,建设优质中高职院校,新建1所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系统提升本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居民实现家门口看病
目标:“办一所新校、成一所名校”
在8月31日举行的仲恺高新区2022年新建、扩建学校集中启动仪式上,仲恺区委常委、区宣教文卫办主任程矛提出,仲恺要乘势而上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创新性发展,做到“办一所新校、成一所名校”,打造仲恺教育发展的新标杆。
现场他还特别提出:“仲恺中学和仲恺高级中学,更要着力探索以人为本、聚焦内涵、特色多元、协同高质的高中教育改革发展之路,打造仲恺教育家园的新高地,为仲恺加快建成国家一流高新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我们学校目标是要冲进全市县(区)第一梯队,成为区内一流学校、市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张干丁告诉记者,为此,仲恺中学近年来招聘了400多名教师,高中教师大部分是研究生,初中教师也全都来自师范院校。“新学期开学又精挑细选,招聘了40多名老师,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水平,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飞跃。”张干丁说。
放眼全区,仲恺中学绝非个例。仲恺区宣教文卫办教育科科长王姝君告诉记者,近十年来,仲恺一直致力于做好教育人才“外引内培”工程,每年新增一批专业教师,加强紧缺学科教师的补充,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2022年就公开新招聘教师700余名。
在“内培”工作上,仲恺建立了从新任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分阶段培养的培训体系;开展“三名”工程,380名优秀教师列入“三名”工程培养对象,评选了第一批及第二批仲恺高新区“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35人,成立20个“名校长工作室”和“名教师工作室”。开展“全省拜名师跟岗培养项目”与“教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在全区各学校布局与培养学科教学领军人才,发挥学科领军人才在本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助推仲恺高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仲恺将进一步深化“区管校聘”改革,采用交流轮岗、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对口支援、“管理团队+骨干教师”组团输出等多种方式持续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围绕“三个一批”强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育工作队伍,即培养选拔一批优秀校长,配足配强一批优秀班主任,培养招聘一批优秀教师。
老人们正在做健康操
病有良医
“足不出区”享受三甲医院优质诊疗服务
今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仲恺院区(以下简称“中心医院仲恺院区”)急诊医学科接诊了一名主动脉夹层的病人(主动脉夹层属危急重症)。入院时,病人已休克昏迷,动脉大血管已经撕裂,非常凶险。该院医生准确抢救后,马上启动绿色通道,将病人送至上级医院救治,最终,病人得到了及时救治。这得益于仲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快速提高。
时间倒回2019年,仲恺为提高仲恺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将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委托市中心人民医院经营管理,于2020年6月1日正式启用。
两年多来,仲恺大力推进以高质量和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为目标的改革创新,通过中心医院仲恺院区将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从根本上改变了仲恺高新区群众的就医方式与就医环境,辖区基层患者“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优质诊疗服务。
“目前院区的医疗服务水平达到了三甲医院的服务能力,每天急诊病人接近500人次,多的时候达到550人次左右,床位使用率在今年上半年接近90%;门诊服务量可以达到每天1300人次以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仲恺院区副院长夏家惠介绍,该院现有省重点专科12个、省重点扶持专科2个、市重点专科18个。开放床位568张、12个标准病区、9个医技辅助科室,门诊开设专科47个。他表示,院区服务能力朝“大病不出区”目标迈出一大步,接下来将继续提高服务能力,争取让仲恺区人民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质量。
基础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
惠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惠环辖区唯一一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是广东省百强社区卫生服中心、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惠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成坚介绍,中心最大的亮点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比较出色。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开始,仲恺开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惠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33个家庭医生团队,以分片形式向辖区居民提供签约、管理、履约等服务,将基础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据统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小病在基层”的目标基本达成,2021年与2020年相比,卫生服务中心医疗门诊量上升约30%,打通了居民看病就诊“最后一公里”。
“家庭医生主要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契约式服务,包括连续、综合性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及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便利又优惠。”成坚表示,平常会为签约的慢性病居民提供不少免费服务,比如给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人提供免费的药物,给一些慢病患者开长处方药等。
一直以来,仲恺按照“完善体系、优化格局、补齐短板、加快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重点,不断努力完善仲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乡镇卫生院强基提质工程建设,潼湖镇卫生院新院建设项目按二级医院标准规划建设,已经于2018年11月28日正式启用;在全市率先提高村卫生站建设标准,全区建成38间标准化村卫生站,建成率100%,投入使用率100%;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基层设备购买和基建维修;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区;全面完善区级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惠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仲恺分中心已于2017年10月10日上线试运行……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改善辖区群众就医环境。
未来,仲恺将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区人民医院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区生命健康产业聚集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惠环医院新院、区中医医院、陈江医院、东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沥林镇卫生院新院建设,完善医疗设备配置,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升就医体验感。
老有颐养
建成三级长者服务保障网
“他们像自家孩子一样照顾我,每周还带我们唱歌、做手工等,感到非常温暖、非常开心。”现入住在陈江街道社溪村新华大道旁的仲恺高新区福利中心院、来自黑龙江的金宝顺对中心院舒适的居住环境、无微不至的关怀服务竖起了大拇指。她告诉记者:“我孩子在上海,三个姐妹在惠州,她们担心我一个人在黑龙江不方便,所以接来惠州,大家过年过节聚一聚也方便。”
据了解,该中心院是一家集助老扶弱、颐养、休闲、娱乐、康复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公益性社会福利机构,于2021年12月被评为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广东省旅居养老示范基地,内有养老床位400张。截至2022年8月29日,累计收住249名长者,包括11名困难长者,院内工作人员73名。
日前,记者来到仲恺福利中心院看到,老人们正跟随工作人员做早操活动身体,早操活动结束后,老人们或前往检查室检查身体,或在社工的陪同下进行智力活动,或组队打麻将,或组织舞蹈等娱乐活动……
“我们很注重老人精神、娱乐方面的活动,会配备专职的社工、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仲恺高新区福利中心院院长冯晶介绍,“我们会针对不同年龄段老人的身体状况提供不同的精神、娱乐服务,如手部肢体运动、舞蹈、旗袍秀、身体操、智力活动等,保证他们心情愉悦。”
据统计,目前仲恺户籍人口有170574人,其中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有15486人,占全区总人数的9.07%。基于此现实情况,该区积极贯彻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长者服务工作方针,从长者优待、居家养老服务、养老机构三个方面切入,建成三级长者服务保障网,不仅建成八个村、社区长者服务站,结合长者需求开展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探访关怀、长者自助餐等工作,为辖区内长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还建成一个乡镇(街道)长者照护之家即沥林镇长者照护之家,现已开展上门服务、助医、助行、助乐等多项服务。截至目前,工作人员入户探访老人8124人次,为3411位老人建档。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通讯员 杨锦强 惠仲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