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仲恺高新区初步验收结果,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日前,仲恺高新区收到一份《关于仲恺高新区创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验收结果的通报》,在惠州市内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今年以来,该区坚持强化“顶层设计、宣教结合、流程再造”三项基础,抓牢“智慧管理、宣传发动、体系建设”三个重点,全力争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市民在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内玩“垃圾分类连连看”游戏。 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魏怡兰 通讯员苏远东 摄
搭建智慧平台,实现高效能监管
“通过这个智慧平台,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到车辆、人员和垃圾的处理情况。”仲恺环卫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该区构建了全时段、全方位、全覆盖的垃圾分类智慧管理平台。即通过采集整合分类人员、分类车辆、分类基础设施和行业主管单位日常工作等数据,利用智能手环设备、摄像头等定位传感设施,实现数“治”分类和全过程高效能监管。
这是仲恺高新区探索垃圾分类智慧管理所取得的成效。
据了解,为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仲恺高新区坚持自上而下统筹部署,形成“区级抓总、条块结合、部门指导、属地作战”的工作推进格局。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已先后发布分类目录、设施配置导则、分类投放指南和台账整理指引等20余项配套标准规范导则,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指导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推出党建引领、单位管理、居民自建、社区协调、志愿者参与的“五方联动”机制,形成全区合力推动垃圾分类的总体布局。
线上+线下矩阵式宣传,教育+引导沉浸式宣教
“今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垃圾科学分类,文明你我同行”……在仲恺高新区的主次干道上,经常都能看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
一直以来,仲恺环卫管理中心坚持推行“线上+线下”矩阵式宣传。线上,创作具有仲恺高新区特色的原创微信表情包,紧跟网络热潮翻拍垃圾分类情景短片。据统计,情景短片累计在线浏览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
线下,创新建设了2处生活垃圾分类科普宣传展厅和2座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推出垃圾分类“网红”打卡攻略,直观展示垃圾分类工作成果及科普知识。
此外,该区还积极整合群团组织和志愿服务组织资源,举办了各种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万名党员进万家”“河小青”护河、垃圾分类校园绘画大赛等,以此推动“教育+引导”沉浸式宣教,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良好效应。截至目前,已开展主题宣传活动340余次,辐射人数达10万余人次。
仲恺垃圾处理站。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魏怡兰 通讯员余嘉琳 摄
全面搭建“大分流、小分类”综合治理体系
设施提标升级、建立“两网融合”体系、公交化收运……目前,仲恺高新区已全面搭建垃圾“大分流、小分类”综合治理体系,打造了生活垃圾“投、收、运、处”全链条闭环模式。
据介绍,仲恺高新区先后投入建成11个具备监控、屏幕、箱体自动开启、满溢通知等功能的智能垃圾分类小屋、437座垃圾分类亭和1760个垃圾分类收集点,着力将垃圾分类设施进行提标升级;率先探索建立可回收物“两网融合”体系,将环卫工人化身为“回收物分拣专员”,打造可回收物收运处置新体系。
此外,该区还试点推出大件、园林垃圾“公交站牌式”分类收运体系。通过定制具有流动宣传功能的移动式大件、园林垃圾分类收运车,在细化收运路线的基础上,实现公交化收运的多元处置链条。目前已设置收运路线20余条。
在垃圾处理方面,已建成4座厨余垃圾处理终端,处理能力83吨/日以上;建成1个大件和园林绿化垃圾资源再生项目,处理能力共80吨/日,基本满足仲恺高新区当前阶段的生活垃圾处理需求。
惠州日报记者邱舒婷 魏怡兰 通讯员余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