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柏塘镇:“乡里茶室”小平台 乡村善治大舞台

  博罗县柏塘镇立足本土茶特色,在家门口设立“乡里茶室”,通过一杯清茶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搭建起了解民意、倾听诉求的窗口,让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建立社会治理多元善治新格局。日前,惠州日报记者采访了“乡里茶室”,了解柏塘镇的“茶韵茶事”。

  

在“乡里茶室”喝的是家乡的茶,聊的是群众的需求,暖的是群众心。

  主动将服务搬到村民“家门口”

  柏塘镇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的发展与每家每户息息相关。作为全国“一村一品”(茶产业)示范村镇,镇域内36个村村村种茶,有近60个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面积3万亩。为了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能效,柏塘镇根据实际情况,围绕“一个中心多点”建设思路,以镇综治中心为中心,选择茶叶连片种植面积大、联农带农能力强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为“多点”进行“乡里茶室”选址和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反映问题,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服务”。

  “比起综治中心,‘乡里茶室’的布置更加温馨,茶室的氛围能让群众更放松和愿意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一杯热腾腾的茶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也架起了党员、村干部和群众的连心桥。”柏塘镇党委副书记王玉书介绍,“乡里茶室”布置十分温馨,将柏塘暖心、爱心、孝心、顺心、匠心“五心”茶文化和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社会治理“五治”相结合,将茶元素、茶文化融入茶室内饰中,营造浓厚的“党建+茶文化”氛围。

  “应、商、和”实现“村民吹哨,茶室报到”

  充分发挥“乡里茶室”平台化解矛盾纠纷作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建设“乡里茶室”的初衷。为更好实现“家门口解决问题”,茶室结合网格化管理思路,形成“应、商、和”“三字诀”处理机制,即快速反应、联合商谈、促和促融,实现“村民吹哨,茶室报到”的效果。村民向村民小组的茶室代表或直接向茶室负责人反馈问题,由负责人召集镇、村(居)干部及村民反映事项所涉及的乡贤到茶室进行说理和调处,打好宗族乡亲联合议事的感情牌,发挥“和”“融”茶文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实解决矛盾。

  “遇事需在茶室调解时,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人进行多方共商,参与人员一般是党员干部、有威望的乡贤宗亲、乡土专家及志愿者等。”王玉书介绍,镇委镇政府每年会组织人员对茶室进行定性和量化考评,奖优罚劣、动态评估,确保“乡里茶室”高效运作,充分发挥茶室“喝茶就把事情解决”的作用。

  

柏塘镇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的发展与每家每户息息相关。这是村民正在采茶。

  “乡里茶室”弘扬茶乡善治之风

  喝茶聊天是柏塘镇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在“乡里茶室”喝的是家乡的茶,聊的是群众的需求,暖的是群众心,通过一杯热腾腾的清茶解决村里许多老大难问题。

  去年上半年,在双罗路项目征地过程中,罗塘村王屋村民小组村民阿英和阿荣就80平方米地块归属问题争议不下,耽误了双罗路项目进程,经现场调解未能成功。为此罗塘村干部负责人邀请双方和一位德高望重的乡贤到罗塘村“乡里茶室”,边喝茶边谈心。在“乡里茶室”,争议双方敞开心扉,彼此将心里话说出来,大家心气顺畅,最终相互理解达成一致,双罗路项目也得以顺利推进。

  据介绍,不管是老大难问题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均会作为案件登记造册进行跟踪服务,激发群众主动反映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不再抱有“各扫门前雪”的心态,积极主动参与到乡村建设中。

  “我们这个‘乡里茶室’在2022年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十大项目获得三等奖,这是对‘乡里茶室’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而且自建立茶室后,群众更愿意去茶室反映问题,唠唠家常,乡里乡亲彼此亲近了不少,掀起一股邻里互助的文明乡风。”王玉书说。

  “乡里茶室”设立以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化解乡村矛盾多起。在过去一年中,柏塘镇通过“乡里茶室”协调解决涉及土地争议、山林纠纷等矛盾纠纷16宗,实现“问题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降低了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成本,进一步织密了党群关系网,有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王开尧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郑海媚 黄伊滢 特约通讯员赵新平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