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老人幸福感!惠城创新推出更有品质家门口养老服务

原标题:  

惠城织密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创新推出更有品质家门口养老服务

  打造养老服务圈 提升老人幸福感

  “老有颐养”是擦亮惠民之州城市品牌、完善“家门口”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实现镇(街)全覆盖;社区内健康之家、长者之家、长者饭堂陆续开放投运;在全市率先开展适老化改造、社区护理站、“喘息服务”等创新服务;水口街道下源村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这些基层网点和服务便利易得、体贴入微,解决了不少市民养老痛点,成为建设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过程中不断闪光的“民心工程”。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让长者服务围着老人转”。惠城区在全力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中心城区过程中,加速构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多层级养老服务网络。未来,随着惠城区养老服务思路和路径的转变,将会实现“从老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上门、送上门”场景转换,越来越多“稳稳的幸福”将走进长者的生活。

  

桥东街道老人开展文艺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完善体系

  构建“一中心多站点”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是重要的民生福祉,也是刚性需求之一。知需而行,才能精准供给服务和满足需求。惠城人口老龄化程度如何?老年人集中的需求是什么?该区将如何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国际上对老龄化社会认定的通行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超过10%,这个地区进入到老龄化社会,10%到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在356个公布了数据的城市中,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市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比不超过10%,以深圳、东莞为代表。

  惠城常住人口155.88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5.9万人,占比10.2%。相较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比重提高1.76个百分点。

  在我国,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不超过15%,是年轻人口聚集区域的代表。从这点看,惠城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轻度老龄化区域范畴。

  社会老龄化程度偏低,说明城市发展“正青春”。但作为中心区,区域性养老需求不断加大的情况还是比较明显,比方说桥东、桥西、江南等街道,老旧小区较多,老年人口集中,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北部偏远山区如芦洲、横沥、汝湖仍图片区等,老年人则希望能就近满足医养结合需求。

  “街道有老年人服务中心,健康护理和文体活动都搞得不错。但年轻人从家里走过去,都要25分钟以上。我这把老骨头,腿脚不是很好,走那么久吃不消,最好还是家门口有服务站点比较方便。”家住桥西紫荆苑附近的7旬老人李罗女,渴望的是“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从养老方式看,根据调查显示,惠城九成以上的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极少部分失能老人及其家属偏向机构养老、医养结合。“家门口养老,顺应老人的身心需求、生活习惯,也符合社会文化心态。”惠城区长者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说,根据需求,惠城未来养老服务提质的重点还是放在居家和社区。

  群众有所需,政府有所应。为健全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惠城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养老体系项目列入民生实事工程,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长者服务下沉,养老幸福感上升。惠城区计划围绕“一中心多站点”养老服务体系理念,实现“居家养老15分钟生活圈、日间照料30分钟服务圈、机构养老1小时拓展圈”三圈叠加,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织密镇(街)、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努力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公共服务品质跃升。

  “构建多层次长者服务体系,是宜居惠城养老破题的现实选择。”惠城区长者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中心多站点”养老服务体系,将是在实现13个镇(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长者之家、社区护理站等站点“多点开花”建设,引进助餐助洁、短期托养、医养结合等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引进相关护理专业机构开展居家老年人照护工作,实现养老服务灵活精准供给,保障养老服务均衡普惠。

  在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惠城区也创新推出“四保障+四服务”措施(四保障:出行保障、意外保障、生活保障、宜居保障;四服务:创新“长者之家”建设运营、试点开展“喘息服务”、构建长者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项目),不断提升长者服务的质量,让惠城老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社区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上门慰问老人。

  创新探索

  探索国有企业参与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

  “美丽下源我的家,幸福生活享荣华;自然生态传统美,房前屋后处处花;楼房别墅遍村野,绿树翠竹耀晚霞……”在水口街道下源村老年人活动中心,一曲下源老人们自己谱曲编唱的《下源村是好地方》,唱出了晚年幸福生活。

  近日,下源村成功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是我市拿下国字号养老服务“金字招牌”两个村居之一。下源村成为全国典型并非偶然。近年来,惠城区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创新探索,马不停蹄地选点试行,大力推进创建工作。

  下源村位于水口中部,全村4000多人,近15%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该村一直以孝悌之义为重,村内敬老爱老、尊老孝老蔚然成风:把“百善孝为先”的村风民俗绘成壁画;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设施、休憩设施、信息化设施、服务设施等无障碍建设日益完善;村里建起日间照料中心,做好“一人一档”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上门巡访服务……

  “我家旁边就有公园、广场、舞台、室内活动场所……村里还说要建长者饭堂,搞好以后,我们可以拿补助,在那里吃几乎是‘免费的午餐’。”65岁的村民黄新香在家门口的退休生活多姿多彩。

  “接下来,村里将重点建设长者服务站,内设包括康复理疗、餐饮文体、托养护理等9个功能区,以此提升老人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幸福感。”下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严志德告诉记者,以长者服务站为建设重点,将打造农村养老服务集聚圈。集聚圈占地大约5000平方米,设置了村卫生站、文化活动广场、春山书院、惠城革命老区史料馆、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共场所,有望成为一个集托养、护理、文史、文体、党建等内容于一体的乡村养老示范片区。

  下源村试点的成功,开启了惠城区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模式。记者了解到,到2025年,全区将建成5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区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老年友好型社区要实现全覆盖的目标,需要硬件设施建设“托底”。目前,惠城区以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还是以政府扶持为主,自行造血能力不足,能上门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的专业机构较少。

  “我们目前的设想是,在建设镇(街)、村(社区)长者服务机构中,探索国有企业参与统一运营管理。”区长者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计划成立国有养老服务投资机构,积极对接全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探索国有企业参与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新模式,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市场化、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避免小、乱、散。

  具体来讲,惠城将整合现有乡镇(街道)敬老院、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和各类闲置用房等资源,在乡镇(街道)建设多功能的嵌入式综合养老服务机构(长者照护之家)。“长者照护之家可满足所在区域长者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等需求,这种镇级的养老服务机构是具备短期全托功能的。”该负责人说。

  结合现有场地资源,在村(社区)建设长者服务站,村级的服务设施具备休闲娱乐、学习教育、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等功能。场所建设从镇(街)到社区、小区,形成有惠城特色的普惠均衡养老服务圈。

  在提升智慧养老水平方面,惠城区长者服务中心今年将构建长者服务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老龄人群数据库,推动长者服务信息电子化建设,实现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从而全面提升业务处理能力、监管能力,全面促进长者服务体系完善与行业发展。

  优化服务

  打造长者家门口的养老和医养平台“长者之家”“健康之家”

  创新,源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创新得民心,是民生工程最坚实的印记。近两年,惠城区围绕家门口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在“创新养老服务、更好服务长者”中蹚出一条新路。

  今年,家住江北水北社区的长者陈伟钧没花一分钱,家里增添了不少无障碍设施——走廊、洗手间都装上了安全扶手,卫生间也安装了防滑地垫……

  “变化虽小,却很舒心。”陈伟钧的老伴说,她今年78岁,家里只有他们两个老人生活,腿脚都不太方便,常常担心摔跤滑倒,如今家里改造好后她放心了很多。

  为优化特殊长者居住环境,惠城区试点对100户困难长者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重点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对长者家庭进行施工改造,有效提升长者自理能力和居家生活品质。

  暖心小变化,牵动大民生。居家适老化改造成为颇受群众认可的家门口“民心工程”之一。“近日,根据群众申请意愿,我们增加了250户困难长者家庭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目前施工方已入户施工,预计明年春节前全面完工。”惠城区长者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社区15分钟服务圈也有新平台。结合“惠民空间”老旧小区微改造,惠城区探索社区嵌入式长者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新模式,利用物业小区提供的闲置用房,在全省率先打造长者家门口的养老和医养平台——“长者之家”、“健康之家”,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有效提升老旧小区养老环境,增强长者幸福感和获得感。

  “长者之家”的建设,除常规化配设文娱功能室(如设置长者棋牌室、长者书画室、长者书咖等)外,还根据小区软硬件的差异进行个性化设置:如在场地充足的水北新村,增设了“长者学堂”,学堂满当当的课程设置,实用易学,让小区里的老人活到老、学到老;金沙俊园小区的有些长者爱好书画创作,就设置了书画长廊,让长者在小区开展艺术创作,发挥余热。同时,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金沙俊园小区配设长者饭堂,开展长者大配餐服务。

  “健康之家”,作为微型“医养结合体”,让小区居民特别是长者在家门口就可享受最便捷的健康服务。在江北街道水北新村“健康之家”,居民李凯没想到在自家楼下就可以看惠城区中医医院专家的门诊。“简单预约一下,看完病加上中医理疗,前后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到家了。”李凯点赞“健康之家”的中医诊疗服务。

  记者从惠城区卫健局了解到,该局已统筹安排医务人员进驻“健康之家”,以家庭医生团队方式管理,日常运转派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值守。接下来将根据居民实际需求,由社区医院医生在“健康之家”坐诊,每周安排一天、由惠城区中医医院中医专家进行预约式坐诊,每季开展一次大型的公共卫生及签约随访服务、体检等活动。

  目前,惠城已有5个“长者之家”、8个“健康之家”投入使用,还有7个“长者之家”即将投入使用。今年在“惠民空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还会在10个小区新增建设“长者之家”,有条件的配建“长者饭堂”。

  养老服务不仅仅只是“养”,还包括“医”,涵盖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心理精神支持等各方面。

  今年,惠城区创新服务思路,在全市率先开设社区护理站试点项目,借助社区站内护理与上门居家护理方式,为长期卧床老人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临终护理等服务,对单次服务超出100元的,给予每次100元补助。目前3家社区护理站已投入运营,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供给和可及性。

  作为公共福利兜底保障的“加法”,惠城区创新开展的“喘息服务”也让群众拍手叫好。服务旨在给失能老人看护者“放个假”“喘口气”。

  “这个试点通俗地说,就是以政府补贴的方式,让失能长者全托至专业养老院10天,让其家属可以松口气。”该负责人说,其中,重度失能的补贴200元/天、中度失能的补贴150元/天。截至目前,绝大多数接受“喘息服务”的长者家庭在10天内都无需自付费用。

  85岁的林招群及其家属就是第一批受益者。由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林招群要坐轮椅,如厕也只能借助辅助器具完成。林巧英是林招群老人的大女儿,今年已60岁。林巧英要带孙还要照看老人,即便是弟弟与弟媳“轮班”,一个家庭也是忙得团团转。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今年7月,林招群入住惠城区杏健老年护理院。比起家里,专业养老机构无论是食宿条件、护理条件还是休闲环境都要好得多,不少老人经过专业的康复理疗后,行动能力得到增强和改善。

  在享受政府补贴的“喘息服务”10天后,林巧英一家为老人缴费办理了入住养老院手续,让居家养老延伸链接到专业的机构养老中。“这是一种先行一步的探索,目的是希望把更多专业优质的养老服务推广出去,群众可以根据需求来‘点菜下单’选择服务,有助于形成更为完善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区长者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文/图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四保障+四服务”

  四保障:

  ●出行保障 ●意外保障 ●生活保障 ●宜居保障

  四服务:

  ●创新“长者之家”建设运营 ●试点开展“喘息服务”

  ●构建长者信息化服务平台 ●推进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项目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