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高新园冲刺创建省级高新区 实施“以申促建”

  “市区一体”开新局。我市立足“丰”字交通主框架,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3+7”工业园区,7个县(区)各自打造1个千亿级工业园区。惠城高新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惠城高新园”)核心园区——东江湾产业园应势而生,成为惠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强磁场。

  从高空俯瞰东江湾产业园,热潮涌动,一片“冬日胜春朝”的发展景象:“追加投资15%”“十几天建成一层楼”“项目发展需要追加厂区建设”,项目建设你追我赶,“以项目论英雄”氛围浓厚;投入15.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六横五纵主干路网日益通达,园区面貌焕然一新;在省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省人工智能产业园两个“金字招牌”加持下,200多家中小微企业争相入园,总投资超过百亿元,其中不乏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剑指“高”“新”发展双目标,惠城高新园实施“以申促建”专项行动,深度融深融湾,打造产业发展高地。日前,高新园已顺利通过省专家组实地考察,正冲刺创建“最后一公里”,近期有望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推动园区在更高平台实现更大发展。

东江湾产业园效果图。(翻拍)

  发展火车头

  东江湾产业园剑指千亿产值

  产业园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创造的主阵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惠城高新园总规划面积67.7平方公里,近年来按“一园多区”模式发展。作为工业经济发展引擎,高新园主要围绕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产业和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3大主导产业,以及若干个前沿产业,构建“1+3+X”现代产业体系。

  全新的产业体系定位,需要全新的园区发展“火车头”。

  从沿海起步先行、溯内河向纵深腹地梯度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史的重要规律。逐水而建的产业园则更容易后来居上,做大做强。为此,惠城高新园依水之势重点打造的东江湾产业园,紧密依靠“丰”字交通主框架这一“大动脉”,沿着1号公路布局产业带,带动全区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惠城相继完善了荔城、洛塘、青塘湖、鹿岗等片区规划,控规覆盖面积23平方公里,投入15.4亿元用于土方平整、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园区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园区新入驻企业43家,总投资257亿元,预计年产值583亿元,园区开发建设驶上快车道。

  平台建设“投入强度”指数攀升,带动入园企业“发展速度”持续加码。

  比方说,园区智能装备强势企业——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一期已投入使用,去年前三季度营收额和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70%,在发展利好刺激下,产业园二期开工建设并计划明年竣工;园区占地最大入驻项目——金地威新高盛西湖智谷项目施工如火如荼,数栋建筑拔地而起,去年底首批智造产业楼已封顶;信利康集团追加15%的投入,乐创城项目建设有望整体提前两年交付使用……

  “去年,公司已被纳入东江湾产业园的总体规划,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俊雄告诉记者,公司已启动企业总部集群项目。集群园区核心功能为整合聚拢装备集成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提高研发制造端的整体效能。项目共分为四期规划,一期已竣工,二期建设加快、明年竣工,三期明年开工。集群项目全面完工后,将建成集软硬件技术研发、商务办公、生产制造、宜居生活于一体的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记者了解到,园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71家(其中高企20家),2021年1月~11月工业产值约143.6亿元、工业增加值约3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和24%,产业规模持续发展壮大,产业特色日益显现。

  “‘十四五’期末,东江湾产业园整体发展将突破进阶,总产值将超1000亿元,成为支撑惠城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惠城高新园负责人说。

  融深新力量

  平台类专业园区招商成效明显

  上月,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运营,我市加快全面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大交通体系和广深港惠“一小时生活圈”。在最快只要半个小时的通达距离中,展望未来,深惠两城在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合作方面有着巨大的空间。

  惠城产业空间资源充裕、城市公共服务完善、各类交通日益通达、市场要素人才资源聚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惠城区作为中心区,应致力于成为惠州深度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实现‘双区’驱动目标的重要示范地。”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目前深圳不少产业正向大湾区其他城市转移,惠城高新园应该积极融深,争取优势资源,成为产业转移主要目的地。

  作为融深融湾排头兵,近年来,惠城高新园超四成落户项目来自深圳。承接好湾区尤其是深圳外溢辐射的“产业流量”,是园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1年最后一天,1号公路边,总投资超120亿元的金地威新高盛西湖智谷项目一期6栋产业楼顺利封顶。智造产业楼拔地而起,对深招商火热展开。项目已有110余家意向入驻园区企业,经过筛选符合条件的拟入驻企业71家,其中高新企业32家,占比约45%;来自深圳的企业58家,占比约81%;首批入驻企业年产值将超62亿元。

  “在招商过程中,深圳、东莞企业入驻惠城高新园的意愿很大。入驻企业聚焦电子信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领域,倾向于在惠打造研发分中心、组装基地以及其他轻噪音生产基地。”金地威新高盛西湖智谷项目负责人说,智谷项目统一设计为绿色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1000亩,首期占地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致力打造成我市体量最大、品质标准最高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像金地威新高盛智谷项目这种“以商引商”的模式并非孤例。这两年,惠城高新园平台类专业园区招商成效明显。

  该区充分发挥驻深圳招商联络处作用,联合信利康、天安数码、中南高科、金地威新高盛等多家平台企业,共同引进中小微企业206家,预计总投资108亿元,其中包括独角兽企业——深圳云天励飞、清陶能源,瞪羚企业——麦威新电源等。206家企业中,来自深圳企业14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5家,分别占入驻总宗数的68%和41%。

  “下一步,立足深度融深融湾要求,将加快编制《惠城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推进东江湾产业园产业规划、城市设计专项规划等编制,强化产业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引导。”惠城高新园负责人说,将对标一流规划“1+4”园区(由东江湾产业园、三栋产业园、马安产业园、横沥产业园和汝湖产业园所组成)功能定位,融入我市产业发展大局,统领各园区协同发展。

  同时,探索全新合作方式,加快补链强链,继续发挥驻深、驻韩招商机构优势和产业链“链长”工作机制,为高新园不断导入“大、优、好”的产业项目。

  一方面计划联合区驻深招商联络处,加快探索政府+市场相结合的招商模式,发挥市场激励作用,研究出台第三方项目引进奖励机制,推动更多优质资源落户惠城;另一方面,为回应深圳“工业园中园”整体外迁的强烈要求,探索承接该类“园中园”项目可行方式,实现产业链整体式、系统式转移。

  保姆式服务

  实施重点项目“五个一”服务机制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项目准入“联席会议”审批、创新用地出让和建设审批改革、推进“园企通”数字服务平台建设使用、畅通企业纾困“快速通道”……惠城高新园桩桩件件创新举措源自企业需求,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对优质资金和项目的磁吸力。

  “针对项目和企业,我们展开保姆式、管家式服务。”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说,实施重点项目“五个一”服务工作机制,即每周一次重点项目例会、每周一场重点项目直通车、每个重点项目一个工作专班、每个重点项目一名服务专员、每个重点项目一套信息化档案。

  在每宗项目摘牌时,园区服务团队主动及时对接项目方,提供项目建设流程指南,协助项目办理公司注册、规划、施工、供水、供电、融资、环评等手续,协调建设单位,为项目实行容缺施工、供水、供电等报批,使项目实现“摘牌即动工”。

  在项目建设中,园区以“店小二”的姿态,作出一连串带有温度的探索。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团队跟踪,由区有关领导挂帅,定期走访项目,收集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定期召开重点项目直通车、产业园专班会议,讨论研究解决事项;在项目将完工时,服务团队领着项目方跑竣工验收,同步指导项目厂房装修、采购设备和用人招聘。

  比方说,园区鑫瑞创源项目土地摘牌后,仅用13个月就完成4.5万平方米、容积率4.0的厂房建设,仅用5个月就完成项目装修、设备采购和投产,仅1个半月就实现产值突破2000万元。

  “正是得益于园区服务套餐,鑫瑞创源才能跑赢竞争对手,赢得发展先机。”鑫瑞创源项目方认为,园区通过保姆式服务措施,大大压缩了项目建设和投产时间,为企业发展赢得时间和效益。

  不仅入园新企业享受到一条龙悉心服务,在园企业所呼即有所应。去年,惠城高新园通过“直通车”活动,了解到凯赫威(惠州)精密制造二期项目厂区无出入道路,员工及车辆进出需从一期厂区穿过,不便于人员出行、货运管理和提升生产效率。

  企业需求马上办。高新园管委会立即向区政府申请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明责任、定节点,倒排工期、全力以赴、克难攻坚,在凯赫威公司二期厂区增设一条出入道路,配套好供水、排污、通信、电力等。道路于2021年2月进场施工,5月就完成建设,园区服务企业跑出了“加速度”。

  智库观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对接深莞科技项目 谋求强链补链合作

  在惠州深度融深融湾背景下,惠城高新园作为主城区的产业园,招商引资需有新方向和新模式,引进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对惠州形成新型产业链和供应链发挥积极作用。

  人才是创新产业的重要因素。依托毗邻广深两个核心城市的优势,惠城高新园应吸纳广深科技项目、金融人才、管理人才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为园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着力营造良好创业环境,鼓励和引导有创意、带项目的人才落户,为创新创业者在项目融资、产业孵化等方面提供便利。

  在湾区城市中,惠州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有条件成为广州、深圳、东莞产业融合发展的区域。高新园可对广深莞科技项目展开合作意向调查,争取在产业创新、强链补链中谋求合作。高新园有实现融合发展的条件,若能把大湾区重点城市创新发展的融合地带角色发挥好,就能够真正助力惠州深度融深融湾目标的实现。

  市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经济学博士黄忠平:

  推动工业经济倍增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在惠州布局的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中,惠城高新园区位最优、资源最聚、生态本底最好,与江北总部经济及商务核心区仅一江之隔,最具条件成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高新园。

  推动工业经济倍增。高新园应坚守工业精神,从先进制造入手,汇聚湾区产业和创新资源,做大做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支柱产业,巩固提升纺织服装等传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产值快速放量、二产比重稳步提升。

  提升孵化育成能力。加大与创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体系,设立产业基金并引导社会资本对优质项目跟投跟贷、联合投资,强化创新载体,健全育成体系,发挥催化作用,加快园区主导产业培育提升。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强化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交通、用水、用电、燃气、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性生产要素配套,加快教育、医疗、文体、公交等公共服务生活配套,促进人口集聚、产城融合,提高园区承载力和土地价值。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王小龙 林冠妙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