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城区教育局不断提升“幼有优育”“学有优教”水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发展高质量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一年,从学前教育优化资源配置到义务教育深化内涵发展,从锻造教育铁军到全面立德树人,从彰显教育品牌到做实惠民工程,惠城区教育事业也展开了新篇章。踏上新征程,一张围绕“教育党建年、教育质量年、教育法治年、教育师德年”目标的蓝图落地落实。惠城区教育局通过实施“一二四”工程,即围绕“一个核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抓住“两个板块”(建设高素质教育队伍、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推进“四项重点工作”(党的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评价、教育治理),扬优势、补短板,不断提升“幼有优育”“学有优教”水平,努力实现“更有品味、更有质量、更加幸福、更有活力”的惠城教育,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和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建设,贡献“教育力量”。

着力实现群众“家门口上学”的心愿,是惠城区教育局切实办好教育民生实事的具体举措。

惠城区教育局努力实现“更有品味、更有质量、更加幸福、更有活力”的惠城教育。

  党建引领教育发展,锻造惠城教育铁军

  如何将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方方面面?惠城区委教育工委给出的答案是,以党建队伍统揽育人力量,以党建内容聚合育人内容,以党建特色夯实育人品牌,锻造惠城教育铁军,有效提升思政铸魂质量。

  打造党建品牌,树立榜样力量

  “作为一个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我们必须带头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成为与时俱进的模范。”12月17日,在惠城区教育系统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结业典礼中,新成立的惠城区新民小学党支部书记说。

  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12月13日~17日,惠城区委教育工委举办的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便是持续提升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举措之一。坚持理论武装、扎实落实政治学习制度,新学校组建党支部、13所公办幼儿园组建联合党支部,支部评星定级,实施党员“双培养”工程……系列举措全面夯实了党建基础。惠城区委教育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工委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心安排、及时跟进开展理论学习,在深化学习教育中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固本铸魂、砥砺初心。今年,突出政治引领抓党建、压实责任促提升,在推动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重大任务中调动和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针对全区教育发展短板弱项,局领导、股室(中心)主要负责人下沉学校调研,进一步理清了以党建引领和保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为‘十四五’教育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惠州市第二十七小学,诗意满溢、书卷气质的诗词文化墙不仅扮靓了校园,也多维度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精髓。据介绍,该校倡导“诗意党建”,党员教师引领学生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铸造气质,打造“诗意校园”。经过坚持不懈努力,扎实的特色党建工作,引领着市第二十七小学不断跨越前行,今年该校被惠州市授予“惠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按照“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思路,惠城区委教育工委有序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大力打造党建品牌,树立榜样力量。以“一校一特色”为抓手,除市第二十七小学外,今年还有惠州市德威学校、惠州市华侨中学、惠州市马安镇中心小学、惠州市第十五小学、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惠州市麦地小学6所学校打造具有教育特色的基层党建品牌,市第十五小学党支部、惠城区南实小学党支部在惠城区“新活力、新征程”基层党建创新项目PK大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同时,推动30所公办学校党组织与30所民办学校党组织结对共建,有效整合党建资源,形成公民办学基层党建工作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体现出惠城区教育优质发展的意义。

惠城区教育局成立了10个幼教联盟,促进行业自律自治。

  多措并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东湖旅店、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惠东中洞革命纪念广场、惠州丰山公园、廖承志生平陈列室……惠州,处处都有红色文化育人的资源“富矿”。“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们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少先队员代表到红色景点参观打卡。”惠城区委教育工委负责人说,还通过开发红色校本教材、编排创作红色微剧目、录制微党课、举办党史知识竞赛等,以红色文化滋养师生初心使命,筑牢党建育人“红色根基”。

  “这堂课太精彩了,让我理解了瓦窑堡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明白了瓦窑堡会议的重要意义。我将继续认真学习党史,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学生小林在听了《瓦窑堡会议》微党课后深受启发。这样入脑入心的微党课是今年开展“百佳微党课”活动的特色成果。据了解,惠城区共录制微党课125节、微团队课45节;推广微党课1506场次,受众156505人次。重要精神、重大事件、历史人物、红色故事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模块化微党课,已成为惠城区党建育人的红色阵地。

  惠城区委教育工委还开辟党史长廊、“有声党建”宣传专栏,有效夯实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基础,持续掀起学党史的热潮。“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长征这段历史。”在惠州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的党史长廊里,校长为新教师讲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让在场新教师接受了一次厚重的党史学习教育。“这种党课的形式非常接地气,容易入心。”多名教师为“长廊党课”这种别具一格的党课点赞。

  与此同时,各学校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思政课、历史课、主题班队会等课堂内容,融入升旗仪式、演讲比赛、艺术展演等校内活动,融入红色研学、志愿服务等校外活动,青少年学生通过“学、讲、唱、画”等形式学党史,让红色基因浸入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惠城区还有“师生宣讲队”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由11名教师和24名团(队)员学生组成,迄今开展大型宣讲7场。

  着力实现群众“家门口上学”心愿,办好教育民生实事

  中午临近放学,家住市区江北海伦堡的谢先生从家里出门,走几分钟路就到了惠州市第十六小学接二年级的儿子放学。“学校就在家门口,很方便。”谢先生说,去年儿子在惠城区第三十九学校借读,每天骑车去接孩子来回需半个小时左右,如今走几步路就到了。

  孩子读书,一向是家长最为关心、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惠城区入学人口不断攀升,学位供需矛盾也随之而来。新建学校、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成为必然。而着力解决群众“家门口上学”的心愿,也是惠城区教育局切实办好教育民生实事的具体举措。

  今年6所学校建成开学,新增学位10000个

  “就近入学”是不少家长的心愿,同样也是惠城区“办实事开新局·十惠行动”重点实事项目之一。今年,惠城区教育局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建设,今秋有第四十一学校、第五小学(新校区)、第十六小学、第三十一小学、金山湖小学、新民小学6所新学校建成开学,新增公办学位约10000个。

  值得欣喜的是,根据惠城区教育局发布的关于《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公开征求意见稿)》,将大幅扩充义务教育资源,拟在2025年完成新建、扩改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8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53700个。

  同谢先生一样,家住市区东平花语岸的陈女士“愁孩子就近上学”的石头也落了地。“很开心,孩子上学的烦恼一下子就没了。”陈女士说,她孩子今年9月读小学,因为前几年该片区学位比较紧张,在水口一带买了房,做了两手准备。今年9月惠城区第四十一学校建成开学,孩子顺利就读。“非常方便,到学校就几分钟。”陈女士说,她对新学校非常满意,不仅教学设备设施完善,而且任教老师大多经验丰富。记者了解到,第四十一学校建成开学后,原东平小学也作为第四十一学校校区一部分,学生今秋也全部转至第四十一学校就读。对于这一改变,原东平小学学生家长也非常开心,认为孩子在环境更加优美、教育设施更为完善的校园内学习生活。“相比之前,如今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提升,孩子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古女士告诉记者。

  此外,今年惠城区教育局继续实施随迁子女积分入学政策,提供4030个积分公办学位。在学区内户籍生和积分入学学生报名结束后,对仍有剩余学位的三栋镇等非中心区82所公办学校(教学点)实施补申请做法,为随迁子女提供2233个学位。

  44所老旧学校改造后焕然一新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优质发展的意义。

  今秋开学,惠州市南雁小学的学生和家长都惊喜地发现,整个校园焕然一新,“颜值”瞬间提升。老旧外墙换上“新衣”;教室生锈的铁窗户也全部变成铝合金;厕所不仅增加蹲位,设施也得到升级;前操场的水泥路铺上麻石,非常平整,再也不怕积水、打滑了。如今的校园不仅“颜值”高,舒适度和安全性也大幅提升。“学校一年年变美,学习的心情也更愉悦了。”市南雁小学六(5)班的罗煜彬兴奋地说。

  同样,建于1952年的横沥镇马坌小学,今年学校里里外外进行了翻新,楼梯也铺上光洁的瓷片,周边村民给它起了一个优雅的别称:小花园。“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乡村学校生源日渐萎缩,如今学校改造后整体风貌都不一样了,家长也更有信心让孩子留在这里读书。”横沥中心小学负责人说。

  城区小学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乡村小学也仿佛改造成了新校园。这是惠城区进一步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动写照。

  针对惠城区部分学校建成时间较长,校舍、运动场及配套设施老化问题,今年,惠城区委教育工委全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安排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改善辖区内44所乡镇学校、城区老旧学校办学条件,对校舍维修、厕所改造、运动场设施配套、教学办公设备添置、用电线路改造等项目进行全面改造,让学习工作在惠城的师生充分享受到更有温度、更有质量的校园生活。

  今年增加学前教育公办、普惠学位6300多个

  经过10年的快速发展,惠城区学前教育基本实现了普及普惠目标。10年来,惠城区教育局坚持一手抓新建、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扩大公办园设点布局,扩充普惠性幼儿学位。今年,区教育局同样持续发力,通过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3920个公办优质学位;新(改)建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增2420个优质普惠学位。

  同时,抓好小区配套园治理,抓紧小区配套园协商移交接收工作,并将高价收费的小区配套园整改成普惠性幼儿园,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服务,加快形成全面普及、公益普惠、城乡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截至目前,有11所小区配套园已移交给惠城区教育局办成公办园,20所高收费园已转为普惠性园,经该局审核正在建设的配套园有30所,已对接20多所正在建设中的配套幼儿园,建成后将移交政府办成公办园。

  而根据《惠州市惠城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公开征求意见稿)》,每年新建、改扩建1~2所公办园和接收3~6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园,逐年扩充优质公办学位,拟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50所幼儿园。

  此外,惠城区教育局还通过组建“幼教联盟”、开展“送优质学前教育下乡”“支教督教帮扶”等活动,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帮助薄弱园、农村园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城乡幼儿园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均衡发展。目前,全区成立了10个幼教联盟,促进行业自律自治。已有50所城市园与农村园结对,成为手牵手姐妹园,达到共同发展。

  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激活教育人才潜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稳步发展的引力。“教师队伍是关键,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惠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坚持为教师发展成长搭梯子、建平台、组团队,采取竞聘制选拔副校长、创新师训模式、名班主任工作室传帮带等方式,选优配强教师队伍,打造优秀团队,塑造惠城教育“铁军”形象。

  创新师训模式,今年培训教师4万人次

  构建教师发展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广大教师掌握“传道授业解惑”的本领,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此,惠城区教育局创新师训模式,确立“一个核心(教师发展中心)、多点引擎(三名工作室)、全面开花(校本研修)”的三级培训体系,引领老中青教师梯次成长。今年全区教师培训达40939人次,全区教师队伍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今年各级评优评先活动中,获南粤优秀教师表彰8人、获特级教师称号2人、获市先进教师等表彰69人。惠城区教师参加第三届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7人、三等奖7人。

  今年,惠城区教育局为音乐教师成长开辟了“良田沃土”,全新推出提升惠城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项目分戏曲教学、课堂教学、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四大模块,依托团队智慧和力量、团队授课、整体推进,深度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带动全区音乐教师专业能力的共同提升。

  与此同时,惠城区教育局注重教育科研实效性,将课题研究与各学校学科(校本)教研有机结合,探索推广应用的新路径。今年在市科研课题立项144项(全市477项),占全市30.19%,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综合教育改革专项)项目立项4项。参加省2021~2022年教育科研成果评奖,获省二等奖3项(全市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2021年首届惠州学院——惠州市教育局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实验区2020年度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成果评奖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中小学教研员及中心教研组成员还深入课堂,共听课、评课220节。组织43名中心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民办学校开展“送教、送培、送课”活动,充分发挥了中心区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带动,实现名优群体效应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惠城区教育局还充分发挥优秀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资源优势、名班主任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用“酵母效应”提升教师群体品质。

  通过实施惠城区中小学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形成“四级”骨干班主任培养网络;组建名班主任成长共同体,同学习、同研究、同进步;采用“五结合五阶段”的培养模式;实施骨干班主任培育工程等措施,教师队伍整体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经过多年积淀,惠城区培养积累了一大批特色突出的优秀教师、班主任,实现师德师风名优群体效应、形成了提升教师群体品质及教育品质的良好“酵母”。例如,广东省许红名班主任工作室自2012年成立以来,通过示范性班会课、专题讲座、校级交流、送教下乡、线上课程等形式,累计培训人员达15000多人;惠城区彭燕媚名班主任工作室通过主题课题研究、邀请专家指导、学习培训、班主任专题讲座等举措,带动青年教师学习成长;惠城区曾慧娴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心理学、阅读、培训和课题为支撑,建立学习、实践、研究共同体,以培养更多高效专业、温润有力量的班主任。

  目前,惠城区类似许红、彭艳媚、曾慧娴这样的名班主任工作室就有37个,每年一届的班主任大赛、班级管理研讨、课题研究、主题教育探索等教师队伍建设品牌活动,也成了教师专业成长、团队建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拿手好戏。

  理想信念,是源头活水,是教师素质提升的不竭动力。一年来,惠城区教育局以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学习教育赋能师德师风建设,通过专题辅导、读书、观影、演讲、观摩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广大教师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增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同时,在学校成立师德师风监察组,监督学校教职工师德师风、职业道德行为及工作纪律。

  教师队伍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今年中考惠城区取得可喜成绩,优良率居全市各县区第一,平均分、合格率、低分控制率居各县区第二。惠州市第五中学等6所学校获市教学质量一等奖(全市17个),惠州市华侨中学等5所学校获市教学质量二等奖(全市16个)。

  根据《惠城区·册亨县东西部教育协作框架协议》,惠城区学校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学校(各18所)签订结对协作协议。今年6月,惠城区名师们与相隔千里的册亨县教师们开展了一次线上直播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共7个科目的名师课程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分别对册亨县相应学科的全体教师进行常规课教学、专题讲座等方面的直播课展示。直播课不仅展示了惠城区名师风采、精彩课堂,也为两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更为今后教育的有效合作提供了蓝本和信心。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的送培研讨、示范讲座等交流活动,参训教师3085人次,为两地教师交流提供互学互进平台,不断增强教育协作的实效性。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无疑是今年教育领域的最大热门话题之一。“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少家长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孩子作业负担减轻,有了更多时间阅读、劳动和运动。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惠城区教育局坚持五育并举,落实活动育人,打造育人特色,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育“知书达礼,阳光向上”的惠城气质少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开设特色课堂,满足孩子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惠城区京师小学,“健康、艺术、英语、运动、益智、演讲、表演”七大类26个社团活动的延时服务“大菜单”供学生们选择,不仅解决了家长接孩子难问题,还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提升了孩子们的综合素养。该校还开设了200多门的拓展课,包含击剑、高尔夫、射箭、机器人等,满足孩子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记者了解到,惠城区各学校在做好学生作业“减法”,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研发以经典诵读、艺术欣赏、体育运动、手工制作、家务劳动等培养学生体质健康、兴趣、口才、启发思维的创造性、实践性作业。

  “双减”对学校的专业水平、内涵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承担着诊断、评价和指导的重要作用。惠州市南坛小学鼎峰分校设计了“5+1”特色作业,“5”是从“德智体美劳”五项分类布置,“1”是以“书香校园”为主题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培养学生动静相宜,内外兼修。其中,编印校本教材《学生家务劳动指导》免费发放至每个学生,全书一套六册、每年级一册,每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罗列四个家务劳动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并有恒心、耐心、细心、欢心、感恩心五个方面的评价体系。近期,该校劳动特色作业延伸至校内,开设劳动课程,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既掌握了生活中的劳动技能,也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记者了解到,惠城区教育局今年制定印发《惠城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以全面提高中小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技能,形成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方案》提出,争取到2023年左右,创建区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10所,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5所,省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3所。与此同时,惠城区各校也积极开展校内劳动,将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校园活动,落实家务劳动,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教会孩子生活技能。在省中小学科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惠城区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4名、优秀指导教师1名。

  入选广东省首批中小学“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惠城区教育局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建设,积极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高学校思政课质量,打造精品思政课程和主题班会系列案例;协助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一批思政课教学品牌项目、教学改革特色项目、思政课创新课例。在全区中学开展“精品思政课”评选活动,并在全区学校中开展巡回宣讲,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党史中汲取自我修养、昂扬奋斗的力量。

  日前,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名单公布。其中,惠州3所学校入选,惠州市惠城区第二十九小学传承项目书法便是其中之一。该校建立了书法校本课程体系,一至六年级书法课程每周一节,安排专职教师或有书法特长的教师上课。并利用午间的10分钟练字课、书法兴趣小组等多形式,加大书法普及力度,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实现“师生在墨香中成长,学校在特色下发展”。

  国画、软陶、剪纸、醒狮、咏春拳、李家拳……近年来,惠城区积极实施“艺体2+2”项目,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的同时,鼓励特色发展,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成效显著。

  在强化学科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围绕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什么、进多少、如何进”,立足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加强学科配合,形成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为主,艺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重点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3+2+N”全科覆盖的教育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活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同时,关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惠家教APP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021年,在各类推荐评选活动,惠城区获评省、市“新时代好少年”9名、第六届“最美南粤少年”提名奖2名、“省优秀少先队员”15名、第六届“最美惠州少年”17名,评出区“气质少年”100名,市区“优秀学生”1044名。惠城区南实小学获评第四批“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少先队总辅导员陈颖林荣获2020年度全国“两红”“两优”评比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获“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2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惠城区入选广东省首批中小学“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区。目前,全区已创建市级示范校15所、区级示范校55所,100%中小学获评区级达标校,19个项目获评市“三全育人”精品项目,“三全育人”创建活动实现全覆盖。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2年,按照惠城区“十四五”教育规划擘画的教育蓝图,惠城区教育局将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坚持人民满意标准,以深耕细作、全面发力、培优提质、协调发展为主线,发挥党建“红色引擎”的作用,广泛开展具有教育特色的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推进金峰学校(第四十四学校)等9所学校项目建设,23所配建学校、幼儿园项目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打造核心教研组,推进教研指导,建设优秀教学教研梯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教育力量。

  惠州日报记者涂坚 通讯员陈玮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