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区人民法院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民生能力和水平
两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一站式”解纷
惠州日报讯 (记者邓惠婷)“你好,请问有什么事需要帮忙调解?”“麻烦先登记一下具体情况”“签了调解协议后,你们需要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近日,惠城区人民法院驻江东交警大队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成功调解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日前,一辆小轿车与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车驾驶员受伤。经交警认定,小轿车驾驶员承担事故全部责任。电动车驾驶员经治疗后伤情鉴定为十级伤残。小轿车驾驶员认为,肇事车辆已购买足额保险,事故应由保险公司理赔,不愿意出面协商调解。电动车驾驶员认为,其住院期间小轿车驾驶员没有表示歉意和关心,对小轿车驾驶员的态度不满,双方僵持不下。
调解员介入案件后,首先联系保险公司垫付医疗费以取得伤者信任,运用法理情相结合的调解方式说服小轿车驾驶员看望伤者以推进调解进程,组织各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调解。调解员运用类案分析、释法明理等调解方式,既帮助当事人解开了案件的法结,也化解了情绪的心结,圆满化解该起纠纷。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车代步成为人们出行的常态,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纠纷的不断增多。对此,惠城区人民法院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关切、提高解纷效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先行先试,2020年在交警江东大队成立首个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得到当事人和交警大队的广泛认可。2022年惠城区人民法院再接再厉,在江北交警大队增设了调解工作室。两个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参与化解案件超千余件,调解成功率超过50%。
为打造专业调解员队伍,惠城区人民法院精心选拔具备一定法律知识、调解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常驻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调解员熟悉保险公司理赔业务、熟悉交管法律规范、能精准把握当事人不同诉求,调解方法“接地气”,讲法律、摆道理,分析利弊,耐心为当事人排忧解纷。
对于每一个案件,调解员均耐心分析案情、提供法律咨询、征询调解意愿,为当事人提供送法服务。例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身损害赔偿相关法条及《广东省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等相关文件进行,帮助当事人准确预判裁判结果,以“示范性裁判+调解”,强化纠纷就近就地化解,推动类型化案件在诉讼前端化解,提升调解成功率。同时,建立定期回访工作制度,及时跟进案件处理进程,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释法明理,确保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接下来,惠城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完善联合交通事故调解工作室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发挥专业优势,及时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进一步提升司法服务保障民生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