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铁涌构建“一带两园三廊道”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隆冬时节,正是生蚝最肥美的时候。清晨的惠东县铁涌镇赤岸村码头上,一把尖嘴刀、一双手,就可以构筑起一条生蚝初加工产业。码头上,渔船不断靠岸,岸边的竹棚里,数十位蚝农翘首以盼。生蚝上岸后,蚝农手脚麻利,迅速撬开蚝壳,肥美的生蚝一览无余。蚝农根据蚝的大小进行分类装箱,然后经过运输、加工送上市民的餐桌。

  赤岸蚝闻名已久,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农产品,也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蚝”。为了丰富生蚝产业链,在当地政府和村党总支部的努力下,赤岸村计划将村中400多栋老房子统一改造成特色民宿,走“生蚝+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路子。

  赤岸村的发展是铁涌镇的一个缩影,也是该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其中重要一环。铁涌镇将结合自身实际,整合本土资源,发展“一带两园三廊道”。其中,赤岸村就是铁涌考洲洋西岸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中的一环。

  

铁涌镇赤岸村依托生蚝养殖走上致富路。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一带

  9村连点成线构建铁涌考洲洋西岸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

  赤岸村凭借生蚝养殖业,村民住上了“蚝宅”,开上了“蚝车”,但单一的收入让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我们大力发展生蚝产业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其他产业,比如民宿业。”赤岸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容祥介绍,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盛行以及在生蚝产业的带动下,周末前往赤岸村游玩的就有数千游客。但单一依靠生蚝产业,很难留得住游客。

  为此,该村党总支部从该村实际出发,综合“赤岸蚝”品牌,深入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借助“广东美丽乡村精品旅游路线”的优势,全面推动赤岸村打造集吃、住、玩于一体的旅游精品度假村。该村计划将沿海岸线打造一条海景风光步行路线,依托赤岸村码头,大力发展海上游船项目,让游客到蚝排体验蚝农养殖旅游观光。同时,在码头旁边打造一条美食街,以考洲洋特色海鲜为食材。另外,将大力发展民宿,把村中400多间旧房打造成民宿,让游客有吃有玩还有得住。

  赤岸村未来可期,但这仅仅是铁涌镇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蓝图的一部分。铁涌镇主要负责人介绍,该镇将着力构建铁涌考洲洋西岸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结合考洲洋西岸乡村特色,形成“串点连线成片”的发展格局,打造“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美景,一村一产业”的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让铁涌考洲洋西岸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成为资源整合、产村融合、业态升级的生态宜居“风景线”、产业兴旺“振兴线”。

  据介绍,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除了赤岸村外,还包括沿考洲洋西岸的好招楼村、小屯村、溪美村、大岭背村、黄坑村、油麻地村、新寮村以及新民村。9个村庄按照各自特点,经过整体规划和统筹,形成“5个中心区域”发展定位。

  其中,好招楼村、小屯村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充分利用好招楼村的生态资源和小屯村的产业资源,将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相结合,打造为该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庄。

  以赤岸蚝闻名的赤岸村则因地制宜地规划出农业区域、餐饮区域、景观区域,形成农、食、娱、景融合产业链,以产业振兴助推村庄发展。

  作为惠东县第一个建成村史馆的溪美村,文化底蕴深厚。据此,铁涌镇聚焦溪美村文化资源,加大弘扬尖米山歌和盖子狮非遗民俗文化的力度,扩大非遗文化影响力。同时,打造乡间民宿,充分利用古村落闲置资源,以文化振兴助推溪美村发展。

  彼此相邻的大岭背村、黄坑村将走出一条休闲农旅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融合两个村庄的农业资源,连片打造万亩高标准农田,结合“稻—稻—薯”的耕种模式,开发多元农田体验活动,增加农户致富途径,以生态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油麻地村、新寮村、新民村将聚焦康养度假。油麻地村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力量,结合本村资源,打造康养度假村庄;开拓致富路径,引导村民多元化种植,引进优良品钟,种植名贵中药材;与龙头企业合作,培育马铃薯种子,延伸马铃薯产业链。同时,开发观音山风电场旅游资源,以生态振兴助推新寮村、新民村发展。

  

赤岸村村民采收生蚝。

  两园

  全力推进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好招楼湿地公园建设

  走进铁涌镇油麻地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的马铃薯田,寒风中小小的藤蔓为泥土下的“金蛋”努力积蓄着养分。它寄托着村民致富的希望,维系的是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近年来,惠东县深入推进马铃薯“四新”产业布局,提出从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空间4个方面长远布局马铃薯产业发展。如今,在“四新”产业布局的推进下,以铁涌镇为核心的惠东县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推进,多家龙头企业入驻,主动担当,保障薯农利益。

  据介绍,今年,铁涌镇将全力推进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延伸马铃薯产业链,制作深加工产品,提高农户可持续性收入;推动马铃薯育种、科研、仓储、物流、冷链等深度发展;推广土地托管、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等服务模式;构建“一心三区”(产品精深加工与研发创新中心,立体循环种养示范区、现代化种植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发展格局。

  傍晚时分,闲下来的好招楼村村民走出家门,就能看到栖息在当地的鹭鸟时而在滩涂上觅食,时而三五成群地飞向天空。好招楼湿地公园是集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多样性保护恢复与科研监测、科普宣教、生态旅游以及湿地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公园一期工程投入资金9500万元,开展堆填整治滩涂、种植红树林、建设海洋环境监测观测站、景观栈道、生态观光及科普长廊、观景平台、观鸟亭等生态整治修复工作;二期工程拟投入2.45亿元,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的同时,修复种植红树林1662亩。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毕,二期项目正如期推进当中。

  接下来,铁涌镇将开拓湿地生态旅游业,对标高端休闲度假综合体,全力完善环考洲洋西岸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环考洲洋公路,连接周边乡镇形成共同发展片区;建设以湿地保护、科普为核心主题的高端度假酒店及湿地文化展览馆,开发红树林船屋酒店、星空部落等特色民宿,举办观鸟节、花朝节等。

  三廊道

  打造乡村旅游廊道工业廊道风貌管控廊道

  在构建特色乡村振兴品牌方面,铁涌镇将着力打造考洲洋西岸乡村旅游廊道、沿广汕公路工业廊道、X213铁涌段风貌管控廊道“三廊道”特色品牌。

  考洲洋西岸乡村旅游廊道主要涉及沿考洲洋西岸的好招楼村、赤岸村、溪美村、大岭背村、黄坑村、油麻地村、新寮村以及新民村等8个村庄,根据各地的特点,串联成一条独具铁涌特色的乡村旅游廊道。

  考洲洋被誉为惠东稔平半岛之“心”,位于好招楼的大片湿地则是稔平半岛的“肺”。依托好招楼湿地公园,好招楼村将以“半渔农”文化为支撑,打造环考洲洋马拉松跑道,同时开发沿岸的田园地景、农耕文化,在原有湿地公园的基础上,打造一条融合多元体验的湿地景观环线。同时,开发红树林基地、水草绿道、科普观光、农业景观、文化展示、水上运动、生态康养等项目,增加游客体验性。

  体验了湿地的风采后,一尝被誉为“海底牛奶”的赤岸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铁涌镇将合理规划赤岸村村庄空间布局,发展集蚝文化、海景、娱乐于一体的旅游产业链;挖掘蚝情渔乡文化,开拓融合海洋、蚝文化、田园风情的旅游服务产业;挖掘赤岸蚝文化,建立文化长廊;开发多种蚝吃法,迎合多元口味,打造海景餐厅、海上渔排餐馆等。

  被誉为最美古村落之一的溪美村,文化旅游是它的不二之选。该村未来将打造乡间文旅度假基地,盘活村落闲置资源,打造具有古色古香的乡间民宿、民俗文化街;用文化墙扮靓新农村,打造网红打卡点;举办尖米山歌和盖子狮文化节,弘扬非遗文化;将溪美村史馆作为传统历史文化宣讲阵地,铭记历史变迁。

  每逢金秋时节,黄坑村、大岭背村连片的万亩农田宛如一块黄金绸缎,是不可多得的农旅资源。为此,铁涌镇在此基础上,连片打造万亩高标准农田,充分挖掘田野资源,开发多元体验活动。在水稻、马铃薯种植和收割期,游客可到田间地头体验收割、挖采等乐趣。

  另外,作为鹭鸟主要栖息地的油麻地村,是一个天然的“鹭鸟天堂”,铁涌镇将深度挖掘该村候鸟、海洋、田园资源,打造生态鹭鸟休闲度假村。同时,计划举办鹭鸟观赏节、建设观景平台等,打造鹭鸟民宿。

  依托风电项目,新寮村未来将挖掘观音山风电场旅游资源,开发登山栈道、山地骑行等项目,建成康养文旅圣地。融合精品旅游路线沿途的风景、闻名的美食、淳朴的民风,打造一条集吃喝玩乐住于一体的完整旅游链条。

  除打造考洲洋西岸乡村旅游廊道外,铁涌镇也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深融湾,找准定位,扬地利之优,推动铁涌工业产业与稔平半岛协同联动,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紧抓“双区”建设机遇,将位于广汕公路的小屯工业园、好招楼女鞋生产基地等企业形成一条工业廊道。

  打造X213铁涌段风貌管控廊道方面,铁涌镇将整体规划布局X213主干线及美丽圩镇道路,美化绿化沿线两岸及中间绿化带,种植季节性花草,打造四季如春的景观带;对沿线商家的建筑风貌进行规划布局,打造别具一格的外立面,形成独具特色的X213线铁涌段;开发沿线沉浸式体验,打造农田亲子乐园,游客可到田里体验插秧、挖采马铃薯等;与乡贤合力打造“石连青山、桥通绿水、乡情田园”的休闲度假村。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