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朗气清,惠东县铁涌镇油麻地村,绵延数公里的田地里,村民忙得不亦乐乎。这是春节后,惠东沿海一带迎来的好“丰”景。一窝又一窝的“金蛋蛋”,从松软肥沃的土地里被刨了出来。看着硕大肥圆的“金蛋蛋”,村民们的脸上挂满了笑容。这些“金蛋蛋”是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惠东马铃薯。
400多年前,马铃薯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并于上世纪60年代引入惠东。如今,惠东马铃薯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薯”。
今日,“薯香惠东 丰收共享”惠东县马铃薯文化节开幕!在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背景下,惠东县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大契机,把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等众多利好机遇,统筹构建“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空间”产业布局,推动冬种马铃薯产业优化升级、提质增效。
惠东马铃薯丰收,村民忙得不亦乐乎。
优势
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联农带农效益明显
连日来,天气晴好,惠东县铁涌镇黄坑村村民柯时纳忙坏了。春节前,马铃薯价格一路飙至1.8元每斤。春节刚过,柯时纳就带着家人到地里收获马铃薯。柯时纳是土生土长的黄坑村村民,今年62岁,他20多岁就开始种植马铃薯,风风雨雨走过了30多个年头,养大了两个儿子,建起了楼房。同时,他也见证了惠东冬种马铃薯的发展历程。
从惠东冬种马铃薯种植的历程来看,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03年是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惠东白花、高潭两地开始种植马铃薯。因惠东气候适宜、上市时间与其他马铃薯上市时间错开、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等利好因素,20世纪70年代起平海镇开始大量种植马铃薯,至1978年全县种植面积达1257亩。到了1995年,惠东全县种植马铃薯面积达1.62万亩,马铃薯成为惠东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为何马铃薯能在惠东扎根60多年,并得到长足发展呢?这得益于惠东县良好的自然条件。惠东晚稻收割后的10月中旬至12月期间气候温暖(17℃~21℃),尤其是稔平半岛,属沿海低丘陵区,全年基本无霜,光照充足,降雨量小,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冬种马铃薯生长。此外,惠东县晚稻收割后的砂壤土或壤土,具备土层疏松、富含有机质、肥力较高、排灌方便等特点,非常适合种植马铃薯。
惠东马铃薯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经过探索、发展,目前惠东县冬种马铃薯主栽品种为“费乌瑞它”系列品种之一的“粤引85-38”,生育期75~82天,黄皮黄肉,商品薯大薯率超过80%,维生素C含量18.4毫克/100克鲜重,属于较为优良的鲜食型品种(菜薯品种),深受市场欢迎。由于该品种适应惠东县气候、土壤条件,产量较高,平均亩产5000多斤,农户较为乐意种植。
记者了解到,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种植规模较为稳定,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网点)+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纽带式的稳定产销关系,产品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同时,惠东冬种马铃薯错峰种植、收成,填补了春季市场空白,是推动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原因。
让种植户赚钱是马铃薯扎根惠东的关键原因之一,就像柯时纳一样,靠种植马铃薯养活了一家,还建起了新房。惠东县马铃薯种植人群较为稳定、庞大,目前约有1.5万户4.5万人,联农带农效益明显。
发展
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年产值超5亿元
目前,惠东冬种马铃薯已经发展成为惠东县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涌现出了铁涌、平海和稔山等3个冬种马铃薯专业镇。2020年,“惠东马铃薯”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并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惠东县还获评为“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惠东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22年11月7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核准注册。2024年惠东全县春收马铃薯8.37万亩,总产量25.11万吨,总产值约5.02亿元(均价每斤约1元)。
2003年,《惠东县营造特色农业亮点的意见》和《惠东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方案》出台,把发展马铃薯产业纳入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规划,提出2006年冬种马铃薯达到10万亩、2007年建立15万亩冬种马铃薯优势产业带。
同年,惠东县探索“以点带面抓好生产基地建设”的模式,推动冬种马铃薯实现规模化经营。挑选平海鹧洞、铁涌黄坑、稔山竹园作为高产示范点,由县领导挂点,组织引导当地农民开展创高产活动。尝到冬种马铃薯增收致富的甜头后,不仅沿海、沿江的农民有积极性,就连过去没有冬种习惯的山区农民也开始尝试大面积冬种马铃薯。经过各地的种植试验后,惠东县重点打造以铁涌、平海、稔山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惠东县运用“公司+基地(网点)+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有效解决生产和销售问题,初步形成了生产标准化、营销网络化、市场国际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并从资金、税收、自营出口、贷款贴息、种薯经营、电商等方面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当前,惠东拥有马铃薯产业相关农业龙头企业14家。该县加强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沟通合作,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产销合作社。为提高市场认知度、扩大市场覆盖面,该县实施农业名牌带动战略,注册了“平海”“奕达康绿宝”“奕强”等冬种马铃薯品牌,并引导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成立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协会,进一步整合冬种马铃薯生产的信息、技术、市场等资源,避免压级压价、抬价抢购等恶性竞争,促进马铃薯产业良性发展。
惠东县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20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园列入2020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该产业园以铁涌镇为核心,辐射稔山镇、平海镇、吉隆镇,主导产业为马铃薯。据了解,惠东县马铃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投入19650.19万元,围绕产业园资源禀赋优越、产业特色突出、生产链条完整、资源要素集聚的总体要求,以“优种植、促升级、强品牌、延链条、富农民”为总体思路,全力创建集标准化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销售、研发示范、农旅融合于一体的马铃薯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惠东县马铃薯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共同构建产品精深加工与研发创新中心、立体循环种养示范区、现代化种植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等“一心三区”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优质要素集中、科技装备先进、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该产业园建设顺利,初具规模,现代化装备已投入使用,后续建设工作也在紧密开展中。
转型
力推“四新”产业布局,推广深加工做优品牌
在马铃薯田地里忙得不亦乐乎的马汉民,再过两个月就要忙甜玉米的定植工作。近年来,惠东县力推“鲜食玉米—稻—薯”种植新模式,这也是惠东县全力推行的马铃薯“四新”产业布局之一。
惠东马铃薯产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阶段。随着外部市场的巨大变化,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发展问题逐渐凸显。
种植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下降。近年来,冬种马铃薯种植成本持续上涨,不计人工,由前些年的630~650元/亩,涨至2500~2800元/亩;尤其是人工涨幅较快,计入人工成本后高达3000~3500元/亩。由于种植端的成本上升和收购端的价格下行,农户种植利润空间持续压减。据了解,目前,惠东县冬种马铃薯实行半机械化的耕种模式,种植、打田、起垄、播种主要采用小型器械,收薯以人工捡薯为主,机械化收薯率低。机械应用程度低,直接导致种植成本上升。
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也面临劳动力衰老化以及冬种优势逐渐丧失带来的挑战。近年来,与惠东县纬度相近的云南、广西等地,把冬种马铃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扶持产业,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品种受众度也逐渐上升,且上市时间与惠东县有重叠,主要集中在三至四月,直接冲击了惠东县马铃薯产业。
处在关键时期,惠东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百千万工程”,全力推行“四新”产业布局(新模式:因地制宜,探索优化“一年三造”的种植模式,进一步提升综合种植效益。新品种:推广良种化种植,提升经济效益;尝试引进彩色马铃薯,小规模种植,丰富鲜薯品种结构。新技术:提升马铃薯种植全流程机械化程度,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农户高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培训,引导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绿色种植。新空间:针对不同生长环境优化种植方式方法,探索扩大冬种马铃薯种植面积),推广冬种马铃薯深加工,做优马铃薯品牌,大力推进冬种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破局
构建南方冬种区 交易中心和集散地, 掌握市场定价权
2017年,惠东成功承办了中国(惠州)首届马铃薯旅游文化节,吸引国内外专家参加,共商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时隔多年,“薯香惠东 丰收共享”惠东县马铃薯文化节今日开幕,全国行业大咖将再次齐聚惠东,共话惠东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
惠东县将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契机,把握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等众多利好机遇,理清发展方向,明晰产业规划;利用开展企业“直通车”活动等方式,畅通各类群体反映意见、问题渠道,及时收集和帮助解决存在问题;搭建银企沟通对接平台,推动银行开发金融服务项目,简化和扩宽质押担保形式,适当延长还款期限,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行业协会优化发展,增强行业协会权威性、引领性和服务功能,凝聚行业发展强大合力。
同时,大力支持行业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包括种薯供应、鲜薯销售等信息的马铃薯市场信息综合平台,推动信息“进村入户”,科学引导农户调整优化种植、企业收购鲜薯销售。建立种薯质量可追溯制度,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构建良性互动的种收利益联结机制,降低种植风险。加强现有农机改良,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及装备,提升马铃薯种植全流程机械化程度。大力培育马铃薯种植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引导有志青年回乡或扎根农村,形成种植梯队。
大力解决马铃薯配套设施建设问题,支持企业建设大型仓储冷库。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食品供应基地的定位,加快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涵盖四季的绿色农产品销售综合大市场,春收时节主要作为马铃薯分销市场用途,提供涉薯企业收购销售专用场所,打造成为面向县外乃至省外的统一营销平台,致力于构建南方马铃薯冬种区交易中心和集散地,掌握市场定价权。
紧紧抓住马铃薯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机遇,全方位做好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工作,将其作为惠东县冬种马铃薯产业“二次创业”的重要突破口,打造成为科研攻关、基地建设、加工仓储、品牌营销的重要平台。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谋划打造马铃薯院士工作站。搭建“马铃薯+旅游”文化节等推广展销展示平台,引导文创机构参与,开展马铃薯农事体验、观光园艺、风情摄影等活动,探索筹建马铃薯文化博物馆、展览馆,打造马铃薯文化创意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的影响力。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与县外有实力的加工企业进行合作,尝试引进和培育加工型企业,推动产业向深加工方向迈进,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链条,完善产业体系。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赖金朗
本版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通讯员傅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