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变废为宝!香港青年李嘉林在良井养殖蚯蚓生产有机肥

原标题:

  香港青年李嘉林在良井养殖蚯蚓生产有机肥

  专注变废为宝 带动村民增收

  在惠阳区良井镇桥背村,一片27亩的闲置土地上搭建起连片的大棚。大棚里,几十条“田垄”上盖着遮光膜,薄膜下是掺有豆渣的牛粪。掀开薄膜、拨开粪堆,几乎闻不到任何臭味,只见一群群蚯蚓在蠕动,原来这是蚯蚓的“温床”。香港青年李嘉林在惠阳养殖蚯蚓已多年,如今在乡村振兴驻良井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扩大了经营规模,在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的同时,他想用自己养殖的蚯蚓让土壤更肥沃,逐步实现自己的“田园梦”。

  

在乡村振兴驻良井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助下,李嘉林扩大了蚯蚓养殖场规模。

  养蚯蚓每亩年收入10多万元

  2014年,李嘉林走上了有机农业创业之路,在惠阳平潭租了10亩地养殖蚯蚓,每天与蚯蚓、牛粪为伴,专注“变废为宝”的生意。2019年,因租约到期,他来到良井镇霞角村继续养蚯蚓事业。

  蚯蚓以腐食为主,一般带入土壤内部食用,这会帮助土壤变得肥沃,同时它在土壤里钻来钻去,土壤更蓬松,有利于植物生长,因而也被称为“土壤工程师”。在李嘉林的养殖场里,来自广州增城奶牛场的牛粪经过发酵成为蚯蚓繁殖的“温床”,蚯蚓的生长又加速了牛粪中养分的分解和转化,使它成为高效绿色的有机肥。

  “蚯蚓繁殖很快,当有机肥形成后,要筛掉其中的蚯蚓。”李嘉林介绍,通过蚯蚓分离机,前端的滤网会筛出蚯蚓粪有机肥,蚯蚓也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自动分离到一旁的塑料筐中。

  每天下午是李嘉林和工人最忙的时候,他们要把分筛出来的蚯蚓装盒,准备晚上出货,供向惠州及周边的渔具店、钓鱼场。从目前市场需求来看供不应求,越来越多的农场、果园注重有机生产,也纷纷采购蚯蚓肥这种原生态肥料。

  这个行业看似冷门,但生意火爆。李嘉林养殖的蚯蚓个头大,能卖2.5元一盒,每天可卖出四五千盒、约12.5万条蚯蚓,蚯蚓粪有机肥更是订单满满,基本没有库存。一年下来,每亩地蚯蚓能带来10多万元收入,蚯蚓粪有机肥还有3万元收入。

  “我一直有个梦想,做一个有机农场,用自己生产的蚯蚓粪有机肥种植作物。”李嘉林说,受租地等因素限制没能实现梦想,这一度成为他的“心病”。从去年开始,他又开始新一轮寻找,想要更大场地拓展自己的事业。

  

李嘉林在惠阳从事蚯蚓养殖事业多年。

  用蚯蚓粪有机肥试种了10多亩水稻

  乡村振兴驻良井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了解到李嘉林的需求后,主动对接他,并决定扶持他的这项事业。

  “我们关注到相关政策,国家大力组织排查整治非法捕杀野生蚯蚓行为,促进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不断加大蚯蚓人工饲养技术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相关产业有序发展。”乡村振兴驻良井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良井镇党委副书记(挂职)李惠华介绍。

  乡村振兴驻良井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拿出100多万元帮扶资金,在良井桥背村找到了一处符合养殖蚯蚓的地方,搭建了22亩大棚(李嘉林另外租了5亩大棚)。此举以帮扶资金实现多赢效果:村民以每亩1000元价格出租给蚯蚓养殖户,村集体收大棚租金,村集体、村民都增加了收入,而蚯蚓养殖场也扩大了经营规模。有了工作队的帮扶,李嘉林有了壮大发展的信心。

  今年,李嘉林在养殖场附近租了10多亩田种植水稻,全程采取蚯蚓肥进行种植,如今即将成熟等待收割。“我对种水稻没经验,但这块稻田在路边,很多路过的人会来问:这用的什么肥?怎么长得这么好?”李嘉林说,这次尝试成功后,他将扩大种植面积,用自己养殖的蚯蚓肥完成心中的“田园梦”。

  李嘉林希望,通过养殖蚯蚓、生产蚯蚓粪,增加微生物改善土壤,推广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绿色肥料种植生产技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增值增效。

  接下来,乡村振兴驻良井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联合李嘉林,搭建促进城乡互动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产销平台,通过企业向村庄周边农户提供有机肥,并帮农户提供物流服务,让农村闲置劳动力通过种植绿色、优质农产品增加收入。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黄尉宏

编辑: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