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京夫村茨菇口感爽脆松化 为永汉最出名的土特产

  上埔村地处永汉河和油田河的沙洲地带,土地平旷,土壤肥沃透气,十分适合茨菇的生长。这其中尤其以上埔黄京夫村的茨菇最富盛名,产量也最多。这种种植历史悠久的土特产,也被称为永汉茨菇。 

 

黄京夫村民小组种植能手李灿华在他种植的土茨菇边讲解种植技术。

  黄京夫村茨菇营养丰富、口感爽脆,是永汉土特产中闪亮名片之一

  上埔所产的永汉茨菇和别的地方茨菇不一样,从形态上而言,这种茨菇不是圆形的,而是瘦长扁圆不规则形状。产自上埔黄京夫村的茨菇以小巧玲珑,营养丰富、口感爽脆、质地松化而闻名,是永汉土特产中最闪亮的名片之一。

  它在永汉镇的种植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明清时期,茨菇便是村民祭祀用的重要菜品之一,主男丁兴盛。而今,每次进入冬季,永汉茨菇就开始活跃在食客的餐桌上,特别是在永汉镇辖区及周边地区的大小餐馆里,都有它的身影。茨菇炒肉片、茨菇炖羊肉、茨菇烧肉,一道道美味,温暖了整个冬季。

  永汉镇与南昆山引邻相依,种植环境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基本没有污染源,因此,这里的茨菇病虫害较少,种植管理过程中极少使用农药,是地道的无公害农产品。在上埔村,规模化种植茨菇有二十多年历史,其中黄京夫村最多。目前,上埔村有近200户村民种植茨菇,占永汉种植户的一大半,是村民增收创收的重要农产品。

  行情好的时候,一亩茨菇可收入1万多元

  今年62岁的黄京夫村民李灿华夫妻,在村里耕种有6亩多田地,每年上半年种植水稻,下半年,水稻收割完后,也就是从7月份开始便种植茨菇,由于茨菇的采挖特别费人工,夫妻俩便3亩田种茨菇,3亩田种“迟菜”,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李灿华种植茨菇几十年,对种植茨菇非常内行,“过完冬季,便从留种的茨菇上把芽拔下来,把它们埋进细沙地里保管好,防止腐烂,过完春节后,便把沙地里的芽挖出来移植到田里,这叫育苗,让它们生长成植生芽,育芽一般是5个多月的时间,直到7月份左右,水稻全部收割完毕,再把植生芽以20公分左右距离移到大田里,10月份的时候便可以开始收获,一直到第二年的2月份。

  一个茨菇只能出一根苗,但可以结10个左右的茨菇,一亩茨菇一般可以收获2000斤,价格好的时候,一亩茨菇可以收入1万多元,效益已经算很不错,就是收获时辛苦些。早上7点开挖,直到中午12点,除了用四齿田锄挖外,有时手还要伸进水里,在寒冷的冬天手都会冻僵,四五个小时只能挖一分田左右。说起茨菇,李灿华颇有感慨,“什么事情要做好,都要辛苦些,种茨菇也是一样。只要肯吃苦,就不怕没钱挣。我们村基本上家家都种几亩田的茨菇,靠种茨菇,每家每户的收入都有几万元。”

  “由于采挖费时间,要人工,所以一家一户也没法种植太多,三亩田差不多了,因为我们还种有‘迟菜’,这种菜一亩田可产2-3千斤,同样是收获的时候辛苦,每天都是凌晨2点左右起床收割,一天要收割1千多斤,客人到点就要过来收货的,容不得我们半点偷懒。像我们的茨菇、迟菜都有农庄过来拿货,现在我们永汉镇的旅游景点多,农家菜馆也多,游客都喜欢吃土特产,像我们这种无公害的茨菇最受欢迎了,像猪腩焖茨菇,香味,隔着几条村都闻得到香味,还有就是茨菇火锅,那口感非常好。再有就是珠三角地区的客户过来批发,一走货就是好几百斤,都不用我们出门,销路是不愁的。”对于自家地里的特产品质,李灿华很自豪,也很自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的上埔村村民们凭着优越的地理条件种植农特产品,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丰富了永汉旅游产品的内容。一颗小小的土茨菇,凝结着上埔人的汗水,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