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优质项目加速聚集 发展动能澎湃释放

 

  优质项目加速聚集 发展动能澎湃释放

  龙门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园

  去年新签约润泽(龙门)国际信息港等11宗项目,总投资209.08亿元;在谈亿元以上项目10宗,总投资94.4亿元……龙门,这座历史悠久又朝气蓬勃的城市,正通过不断对标先进、奋起直追,跑出了一次次加速度,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为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当前,兼具深圳都市圈、广州都市圈“两圈”之势之利的龙门,不仅主动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探索创新,更敢于勇闯改革深水区,推动创新引领,展现“鱼跃龙门”新前景。在发展新形势下,龙门谋划以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以下简称“园区”)为依托,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园区来承载优质项目、培育产业集群,加快与“双区”建设同频共振,在主动对接、主动支持、主动服务中赢得发展。

 

惠州市深同跃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整理产品。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严选入园企业

  积极搭建生态工业 发展平台促产业集聚

  产业只有集群集聚发展,才能形成规模优势,提升竞争力。过去一年,龙门县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3+7”产业园区建设的部署要求,整合全县资源,对园区实行提级管理,园区管委会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机遇,积极搭建生态工业发展平台,促进县域产业项目集聚增效。

  在2021年11月召开的龙门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到2026年,龙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35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突破1200亿元。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现代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80亿元。

  为此,龙门县将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之路,增强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全面实施“产业强县”首位战略。在持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监管与服务效能,并借鉴横琴发展中医药澳门品牌工业的经验,整合县内中药材资源,构建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体系。举全县之力依托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千亿级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力争到2026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00亿元、税收12亿元。

  显而易见,作为龙门县唯一的工业园,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就是龙门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在实施产业强县战略过程中,园区将如何发挥龙门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动能作用?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五年,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将围绕龙门新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做大整个园区经济总量,为全县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龙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细化到具体举措,园区将做好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强化优质项目招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等。

  据园区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园区内新签约阿里巴巴龙门云计算中心、润泽(龙门)国际信息港等19宗项目,总投资219.73亿元。目前,累计入园企业135家,总投资591.16亿元;在谈项目10家,总投资69.6亿元。

  “过去一年,在提升承载能力方面,园区坚持规划先行。我们聘请了专业团队充分发挥龙门生态优势,在原10.57平方公里基础上,扩园18平方公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28.6平方公里的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园,为更好地融入‘双区’建设、承接优质项目落户奠定坚实基础。”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园区已完成编制《龙门大健康产业园概念规划》《龙门大健康产业园绿色数据产业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门大健康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开发时序,盘整收储土地1928.32亩。

  为助力龙门县积极融深融湾,园区正紧密围绕医药与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绿色数据、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按照招商选资的“两个前置条件”(符合龙门产业规划、环保准入)和“三个基本条件”(真投资、有实力、前景好)的要求,严格落实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亩、年产值不低于550万元/亩、年创税收总额不低于25万元/亩的入园条件,坚持引培并举,抓好招商项目落地。

  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是龙门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主动能,具有承接“双圈”产业辐射的区位优势。记者了解到,今年园区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3.65亿元,增加值11.2亿元;新动工项目12宗,新投产项目25宗;完成4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盘整收储土地3327亩。

  其中,将重点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大健康等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鼓励龙头企业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拓展,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规划联动和政策对接,借力广深促进人才、资本、技术、市场、供应链等资源流通共享,形成产业集群生态圈。

  同时,强化项目引擎功能,坚持“项目为王、效益为先”,积极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合作,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全力引进好项目大项目。切实推进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发挥重大项目工作专班作用,迅速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建设。千方百计壮大实体经济,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龙门谋划以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依托,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园。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坚定到龙门 投资兴业信心决心

  等多个门类海关业务;惠州工程职业学院龙门校区是龙门第一所大专院校,为园区企业定向培训高技能人才,保障园区企业用工;省道244线(园区段)全长5.38公里建成通车;园区大道全长2.25公里建成通车;园区企业员工生活服务配套项目建筑总面积1991.44平方米已建成运营……

  “栽好梧桐引凤来”,每一位深耕园区的工作者都相信,园区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是吸引企业前来投资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园区紧紧围绕“建设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绿色化生态工业园”目标和定位,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把推动项目建设作为首要工作,通过园区各项目“首席服务官”开展督导服务,坚持“一线工作法”,落实“挂图作战”“代办制”等机制,不断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吸引大批企业慕名到龙门考察、洽谈和投资兴业。

  “自落户龙门以来,龙门县委、县政府及园区管委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一站式’服务让我们在办事过程中节省了很多时间,让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无后顾之忧。”惠州市深同跃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在龙门投资,是企业最正确的商业选择。”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园区坚持“一线工作法”,实行代办制、马上办、现场办、限时办制度,提升服务水平,还制定并实施《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投资项目土地挂牌及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实行倒逼和限时机制,积极推进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为注册登记、用地报批、建设报批三个工作流程并联同步实施。

  在历经3次审批流程改革后,目前,园区项目施工报建采取“预审制”“容缺制”和“信任承诺制”,施工报建压缩到11个工作日内;项目竣工实施一次性验收,工程验收压缩到9个工作日内。这些彰显了龙门大力提升项目服务审批效率,坚定了企业到龙门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我们能顺利完成企业落户工作,真的很感谢龙门县委、县政府和园区管委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服务非常好。”广东尼特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元红告诉记者,公司自确定落户到投产运营耗时不到一年。“加速度”的背后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和园区管委会的共同努力。

  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园区还制定实施了多项联系企业工作方案,落实领导干部包干服务项目责任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上门精准服务。此外,园区建立“环保管家服务”“安全管家服务”机制,对入园企业实行常态化、网格化管理,实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责任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入园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环保责任制,规范企业安全环保管理,筑牢园区安全生产防线,建设安全绿色工业园。

  接下来,园区将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引入企业,打造产业链,围绕医药与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绿色数据、新型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抓住广州、深圳高端产业外溢机遇,把企业引进来,特别是要通过“引培并举”的方式引进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从而形成产业带动;勇于改革,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效能,特别是在企业服务、项目建设方面,让园区的服务更优化、效率更高。

  走进园区,宽阔通达的工业路、路旁停放整齐的车辆、往来穿梭的运输货车、开门营业的商铺……这些都显现出园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提到近几年园区的变化,在园区企业工作了3年多的刘华丽忍不住感慨:“园区的发展真的很快,我们企业刚入驻园区的时候,园区几乎没有商铺。几年下来,园区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对此,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园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惠州海关监管三科进驻园区,专门为企业办理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产品检验检疫和进出口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吸引高端人才 落户扎根龙门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仅需要政策措施的引导,还需要有创新引领。

  近年来,龙门全县上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今后五年,在创新发展领域,龙门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达3.54万名。建成5G基站500个,创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到2026年,龙门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5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省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技术创新专业镇2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36亿元。

  作为龙门工业主阵地,园区为更好地培育发展科技创新主体,主动吸纳粤港澳优质创新资源,鼓励现有企业创新发展。据初步统计,目前园区内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

  此外,园区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共建创新平台,促使创新平台取得新进展;同时成立腾马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完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为龙门县培育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造创新氛围;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意见》《龙门县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优化创新环境,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龙门大健康产业园。接下来,园区还将积极探索,补齐创新驱动这一短板,努力打造创新产业孵化基地,推动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发展后劲。

  “今年,园区将坚持以引进大湾区创新型企业为重点,抓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园区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大孵化载体扶持力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实施“产业引才”“平台引才”,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高端人才扎根落户。

  智库观察

  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梁乃锋: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 龙门的生产力优势

  龙门靠近粤北山区,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双区”建设给地处大湾区生态腹地的龙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咬定青山、向山而行,勇攀高山、跨越大山,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资源禀赋优势,打好大山这张牌,是新时代龙门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加快推动产业园区建设,龙门要重点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创新理念,主动作为,花更大力气,做更大努力,以更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弥补“先天不足”的区位短板;二是要进一步明确方向,科学定位,重点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大健康等土地资源需求小、环境资源要求高,高投资、高产出的新型产业,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集聚优势;三是要更加突出自身优势,紧紧抓住“双区”、“双圈”需求,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新时代的生产力优势,大力推进以大健康为核心的产业布局,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向大山要效益,以愚公移山的耐力、咬定青山的坚定、撼动大山的勇气、永攀高山的精神,推进“两山”理论在龙门落地开花,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龙门样本”。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