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龙城街道江厦村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原标题:

龙城街道江厦村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村庄焕新颜 产业释活力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走进龙门县龙城街道江厦村,村道干净整洁,丰富的文化墙绘好似“会说话”,大树下,村民们坐在小板凳上悠闲地唠嗑……村庄展现出村美、人和的好景象。当前,江厦村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百千万工程”的落地迎来美丽蝶变。过去脏乱差的环境如今变得风景秀丽,还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村里的文体广场成为村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人居环境

  村道铺沥青,农房粉刷一新

  当前,龙城街道正在着力建设“愉悦龙门·工贸文旅”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作为该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上的其中一个节点,江厦村处处迸发着激情与活力。

  “现在变化比较大,交通便利、房子粉刷一新,环境优美、卫生干净。”谈起村里的变化,江厦村村民谭志生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他指着村里的农家墙绘和整洁的村巷说,“过去,村道是泥路,现在全都铺上了沥青,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过去房前屋后杂乱的环境不复存在,现在住在这里不仅安心惬意,出门也方便很多。”村里的文体广场、儿童游乐场是最受村民欢迎的娱乐休闲好去处。“孙子放学回来都到公园玩,周末还有很多外面的人进村玩,变化真的很大啊。”村民谭伟芳感慨道,现在大家都十分珍视村里的公共环境,发自内心地爱护她、保护她。老人还兴奋地说,不但村容村貌变化大,自家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住的房子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舒适……

干净整洁的江厦村。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融心 摄

  “江厦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不断改善人居环境,特别是在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村里的整体面貌得到有效提升。村主次干道100%硬底化、90%黑底化,全村农房外立面提升完成80%。当前正在进行小披檐升级建设。”江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谭桂友说,近年来,江厦村坑洼泥土窄路修成平整水泥路、垃圾乱堆转向集中处理,全村旧貌换新颜。

  乡村要振兴,党员必先行。据介绍,江厦村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此外,依托当地的人文底蕴和红色资源,江厦村以红色旅游为主线,积极打造隐雕长廊、阿婆的家、抗征游园、江厦村抗击日军遗址等红色研学基地,进一步点燃红色引擎,助力“百千万工程”在江厦村落地见效。

  据悉,接下来江厦村还将通过农旅项目把红色文化宣传出去,辐射带动村庄各方面长效发展;系统学习村庄闲置土地资源整合安置等先进办法,把资源活用起来,壮大村集体经济。

  农旅项目

  引进度假村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日前,龙城街道开展政银企联动助力“百千万工程”签约授信活动。活动现场,龙门农商银行与惠州市溪之谷农业观光有限公司签订授信战略协议,授信该企业2000万元。

  据了解,惠州市溪之谷度假村项目位于龙城街道江厦村,引进社会资本0.45亿元。该公司负责人潘武辉表示,将打造成为集生态石斛种植示范基地、生态南药休闲绿道、花谷、山地越野车、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旅融合型项目。项目全面建成运营后,年营收和产值约2000万元,将带动当地就业约30人,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万元。

  谭桂友表示,落实“百千万工程”,产业是重要抓手。当前,江厦村正以“产业兴旺”为目标,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引进企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充分挖掘休闲农业和乡村红色旅游资源,创新农旅结合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江厦村的整体建设水平。

  如何推动“农文旅”有效融合发展?江厦村将竭力探索构建以水稻种植、青花梨种植现代农业为主导,研学基地、旅游康养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乡村经济产业体系,并积极挖掘古建筑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动力引擎。

  走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江厦村现有耕地2235亩,水源充足,灌溉便利,土地肥沃,适合水稻等农作物种植生长。目前,江厦村种植水稻1287.4亩,亩产650公斤左右。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耕地资源,村民谭光华打造了一个体验式农场,这里有青花梨、李子、各种蔬菜以及鱼、鸡等绿色农产品。每年果实成熟时,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体验农家乐。“农场大概有20亩,主要种植珍珠李、青花梨、黄皮、枇杷、鸡蛋果等。”谭光华说,近年来农场经营良好,他计划扩大经营。“目前正与深圳一超市对接,农场里的青花梨和其他果子成熟后,超市就有专员前来收购,一天大概能摘五六千斤。”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城宣

编辑:洪东晗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