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惠州党建和组织工作亮点频出

原标题:
党建引领添动力 砥砺奋进谱华章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惠州党建和组织工作亮点频出

  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改革发展快马加鞭,迎难而进,新动能不断汇聚,新优势日益凸显,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回首过去的五年,紧跟新时代的铿锵步伐,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主责主业,融入中心大局,在攻坚克难中勇于担当,在服务群众中砥砺初心,在竞逐一流中选才育才……用一项项扎实的工作、一个个精彩的亮点,勾勒出全市组织工作创新发展的精彩画卷。

  党建铸魂,凝聚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初冬,阳光煦暖,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内,各项施工紧张有序,中国化学惠州工程项目总承包部党支部委员、项目部副经理张纪宝一如既往奔波在工地上。他说:“几个月前,产业园联合党委成立,积极协调各方解决了不少‘卡脖子’的征拆问题,现在更有信心如期完成各项施工任务。”

  近年来,埃克森美孚、壳牌、恒力等国内外大企业来我市投资或扩大投资,众多重大项目纷纷“抢滩”惠州。成立重大项目联合党委,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就是针对我市重大项目多、建设工地多、需要完成的任务重等实际,着力解决项目各方合力有限、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的创新举措。

  “成立联合党委有利于充分凝聚项目组织方、投资方、施工方的合力。”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已成立重大项目联合党委34个,下辖工作专班临时党支部53个、项目企业临时党支部44个,将1555名党员纳入有效管理,有力推动党的建设和项目建设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组织优势一旦发挥出来,必能汇聚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磅礴力量。五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组织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各种艰难险重任务和重大考验面前迎难而上,让鲜红党旗始终高高飘扬。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毫不退缩。全市各级各部门共500多个帮扶单位和7000多名党员干部念兹在兹、持续奋战,下沉一线开展挂钩帮扶,帮助15188户35546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46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1人1集体获脱贫攻坚全国表彰,11人7集体获全省脱贫攻坚表彰。

  在疫情防控前沿“冲锋陷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发出“动员令”,全市1.2万多个基层党组织21万多名党员迅速投入战斗,定点医院、交通卡点、小区门口……党旗飘飘、党徽闪耀,构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1人1集体获抗疫全国表彰,33名先进个人、11个先进集体、7名优秀共产党员、6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全省抗疫表彰。

  ……

  中心工作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攻坚克难的“红色引擎”,广大党员成为攻坚克难的急先锋。

  固本强基,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

  2019年,已担任村民小组长多年的叶俊腾,通过镇村干部“大储备”考试,成为村“两委”班子储备人选,今年换届顺利当选村“两委”干部,成为惠阳区秋长街道茶园村村委委员。“‘大储备’这种梯次培养的链条,为基层干部成长提供了良好平台。”叶俊腾说。

  针对镇村干部队伍“头雁”质量不高、发展党员后继乏人、村民小组干部脱管、编外人员管理失范等难题,2019年开始,市委组织部谋划实施镇村干部“大储备”工程,推动镇村组三级五类干部“一体化储备、系统化管理”。

  “今年还重点配套建立以用为本、优进劣汰的工作机制,不断打造基层人才‘强磁场’,搭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完成近6万名农村45岁以下、大专以上外出能人“建档立卡”,择优选聘储备人选超1.2万名,夯实了基层组织体系基础。

  党的事业在基层、血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近年来,我市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有力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切实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全力推进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实体化功能化建设。今年“七一”前,全面建成76个镇街党群服务中心,结合已常态化运行的131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形成镇村两级全覆盖的服务体系,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

  去年,我市创新思维,首次实行市委党建工作重点实事模式,坚持以年为周期建立“任务分解、问题导向、质量评估、责任落实”四张清单,逐项明确目标、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等,并严格实行“一月一调度”、定期评估,着力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一项项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使全市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服务群众的工作实效。

  选贤任能,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事业发展,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干部,如何选人、怎样用人……五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事业为上选贤任能,始终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2018年,在全省率先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办法,制定46条具体措施,突出实践实干实效,提拔使用对象向重大项目建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倾斜,集中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吃劲岗位、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完善知事识人体系。市、县(区)联动开展两轮干部工作“深调研”,完成2500多名处、科级领导干部专业特长和熟悉领域的梳理分类,为3780余名正科级以上干部“画像造册”,为强化干部动态管理、适时调用奠定了基础。

  去年,我市创新出台规范市管职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多措并举,着力解决“英雄无用武之地”“干事创业热情减退、劲头不足”等问题,市管职级干部100%安排具体工作,一批职级干部因工作表现突出提拔领导职务或晋升职级,点燃了职级干部激情。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鲜明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认导向,推动选人用人风气持续好转、更加清朗。”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干部立足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汇聚了干事创业最大合力。

  筑巢引凤,推动优秀人才集聚成势

  “去年9月,我作为‘广东省科技特派员’,与惠州市杜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同心协力开展技术攻关,现已申请专利2项。”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熊前程说,石化能源新材料是惠州的优势产业,和他的研究方向一致,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来惠州发展。

  熊前程是我市2019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也是我市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围绕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坚持项目人才一体抓,实现引才聚才与项目建设良性互动,全市近1.5万名石化能源人才涵盖石化产业上下游全链条,电子信息产业吸引产业人才近40万名……

  目前,惠州人才总量接近120万名,高层次人才达到2.8万名,科技领军人才超150名,创新团队71个,博士后、博士工作站超过40家,省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15家。这份亮眼的人才工作“成绩单”背后,是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强化“引育留用”、打造人才“强磁场”的结果。

  突出“基层导向、需求导向、实效导向”,推动出台了《惠州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十条措施》,通过制度化的有力举措大力推动人才、编制、待遇等各类资源向基层倾斜流动,打破基层人才发展“天花板”,有效引导人才乐于在基层一线奋斗、建功立业。

  多士成伟业,群贤济宏图。从去年开始,创新实施“惠”聚优才行动计划,面向全国引进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招聘政府高级雇员和国企高级职员,力争五年内引进2500至3000名高层次专业化各类人才,为惠州“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组织系统将坚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市委部署要求,担当实干,奋力拼搏,凝聚形成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跨越发展,为惠州加快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