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文化强省建设,惠州计划这样干!

  原标题:

  千年古城著新彩 文化强市起宏图

  助力文化强省建设,惠州计划这样干!

  日前,在广州召开的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强调,要聚力实施“六大工程”,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连日来掀起学习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精神热潮。大家纷纷表示,大会为惠州文化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打造新时代广东文艺高地的建设方向和目标,接下来,惠州文化文艺工作者将不负时代所托,牢记初心使命,结合惠州的实际,立足所长,打造文艺精品讲好惠州故事,共绘惠州文化文艺新画卷,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江畔三宝——塔桥楼(文笔塔、东新桥、合江楼) 郑志强 摄

  千年古城文脉根深叶茂

  惠州这座山海之城,山水秀丽,以“苎萝西子”惠州西湖和“岭南第一山”之罗浮山为代表的自然山水风光,自古让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自晋至清,以葛洪、苏东坡等为代表,数以千计文化名人先后来到惠州,在惠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早在东晋,中国最早的制药化学家葛洪就来到了罗浮山炼丹制药、行医治病,写下《肘后备急方》《抱朴子》等大量医学著作和阐述道家学说,“道、佛、儒”三教和谐共处的“岭南第一山”罗浮山由此更加声名远播。千年之后,《肘后备急方》启发屠呦呦发明“青蒿素”,并由此夺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因“乌台诗案”被贬惠州的苏轼,寓居两年零七个月期间,写下500多首诗词、散文和序跋,为惠州留下数不尽的精神财富。“一自坡公谪南海”,自此“天下不敢小惠州”。

  “铁链锁孤舟,浮鹅水面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这首流传已久的惠州谣谚,道明了素有“天堑”之称的惠州府城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近代以来,她孕育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一批革命先驱,留下了周恩来、彭湃、徐向前、曾生等革命先辈光辉的战斗足迹,涌现了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等革命队伍,谱写了绚丽多彩的革命历史篇章。

  广东省首位女共产党员高恬波,面对反动派刽子手的死亡威胁,坦然自若地说:“我现在只求一死。”铁骨铮铮、戎马一生的叶挺,被囚5年多却始终不惧国民党威逼利诱,写信表示“个人之操守至死不可变”,并作《囚歌》明志,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惠州人的骨血里流淌着一股乐观向上的韧劲,他们擅长以歌自娱,嬉笑怒骂皆由歌出,排遣负面,积极面对生活。惠州话民歌、客家山歌、惠东渔歌三大民歌在惠州悠扬传唱,其中惠东渔歌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国门登上世界级大舞台唱出“现代味”。


文艺活动在水东街举行,吸引了不少市民观看

  从1991年被公布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开始,惠州就怀着“留住历史根脉,传承城市精魂”的梦想,全力推进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2015年成功摘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牌。

  “十三五”期间,惠州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工程,文艺创作百花齐放、多枝竞秀,全市文艺事业发展迈入新征程。歌曲《记住乡愁》、电影《灵魂的救赎》、广播剧《海上生明月》《县令张津》4部作品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惠州优秀作品及人才获省级以上奖项200余项;陈安邦、何涤、丘金贝3人被认定为广东省从艺70周年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龙门农民画、惠东渔歌等远赴埃塞俄比亚、赤道几内亚、墨西哥等交流展演……

  2020年,惠州交响乐团、惠州文化智库和惠州文化研究院相继成立,组建了一支专业的文艺团体和学术团队,不断为惠州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推动惠州文化“走出去”。

  惠州市“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持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焕发岭东名郡时尚魅力,要把提升软实力与增强硬实力相结合,深挖城市精神内涵。2022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凡此种种,表明惠州早就将文化强市建设的历史使命担在肩上。

  风好正是扬帆时,“十四五”期间,惠州将打响“红色东江”文艺品牌,锻造文艺铁军,力争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全国美展、院线巡演等重要奖项和市场探索上取得新突破,努力跻身全省文艺精品创作“第二军团”。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马勇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海生

编辑:海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