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五一”劳动节到来,从严从实、科学精准做好假期疫情防控工作,惠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制定文化旅游体育行业疫情防控指引。同时,“五一”期间,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系统将保持应急状态,加强对文旅体行业暗访检查,并对违反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规定的经营主体给予关停、约谈整顿处理。
非必要不出省、不离惠
目前国内疫情点多面广,结合疫情现状,“五一”期间,市文广旅体局倡导市民群众非必要不出省、不离惠,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有病例报告的地区旅行。
记者了解到,“五一”期间,我市将开展“惠州人游惠州”惠民促消费活动,倡导本市游和近郊游、周边游,不前往近14日内有新增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地区。
市文广旅体局温馨提醒广大市民,假期要保持自我防护意识,合理安排出行,加强个人防护,进入旅游景区、公共场馆、娱乐场所等人流密集场所时要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管理和指引,自觉遵守扫场所码、测体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防控要求;在外就餐时倡导自助、分餐、公勺公筷;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涉水、探险等高风险项目,拒绝参加无合法经营资质、存在安全隐患的高风险游乐项目;团队旅游时,要乘坐具有运营资质的旅游包车;文明旅游、无痕露营,不到非露营区扎帐篷,关爱自然环境,带走产生的垃圾,留下美好回忆;密切关注卫健、应急、疾控等部门发布的疫情动态和预警提示,及时了解掌握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规定。
同时,假期尽量减少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原则上封闭场所的聚集性活动人数不超过50人;对规模较大、人员来源地较广的活动,举办方要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活动期间严格落实“体温必测、行程必查、口罩必戴、场所必消、突发必处”等要求。
接下来,我市各县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主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文旅体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星级酒店、登记民宿、旅游景区景点、文化场馆、文化娱乐场所等服务场所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假期和节后2周开展每周不少于2次核酸检测,并做好登记统计。
全市开放A级景区按最大承载量75%限流
“五一”期间,惠州全市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根据“限量、预约、错峰”原则,按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实行限流;景区内陈列馆、展览馆等密闭场所按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实行限流。同时,开放的景区将按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广东省旅游景区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指引》要求,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员工健康监测、公共卫生和场所防控,强化游览管理,配合属地防控部门,及时有效处置异常情况。游客入园,也需严格执行实名预约,景区入口落实扫场所码、查验粤康码和行程卡、测体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等防控措施。其他旅游景区也将参照此标准执行。
文化密闭场所方面,惠州全市上网服务场所、歌舞娱乐场所、电子游戏游艺娱乐场所、室内游泳馆等密闭、通风不良场所落实“四强化一提倡”等疫情防控措施,即强化人员流量管控、强化场所清洁通风消毒、强化人员健康管理和防控知识培训,提倡无现金支付。同时,严格落实扫场所码通行的要求,逢进必扫,逢扫必验,不漏一人,落实查验粤康码和行程卡、测体温、佩戴口罩等常规防控措施。经暗访发现防控不到位的将关停一周整改。
公共文体场馆方面,惠州慈云图书馆、是文化馆、市博物馆、惠州江北体育馆(A馆、C馆)等公共场馆均实施预约制,按接待能力50%实行限流,入场前须佩戴好口罩,配合工作人员测温,扫场所码、查验粤康码和行程卡,并做个人信息登记。同时,不开展线下大型聚集活动。
星级酒店和民宿方面,我市将严格落实星级酒店和民宿进门前落实扫场所码、查验粤康码和行程卡、测体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等防控措施,并仔细询问旅居史,倡导游客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入住;严格落实用餐人员管理措施和报备工作,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就餐人员落实扫码、现场测温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后进入就餐场所;强化酒店和民宿环境卫生管理,做好通风消毒等工作。同时,倡导其他住宿旅业经营单位参照执行。
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不得经营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严格按规定实施跨省旅游经营活动管理“熔断”机制,暂停经营中、高风险地区及进入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不得组团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不得承接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团队,不得组织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外出旅游;组团出行必须落实“一团一报”制度;相关区域列为疫情中、高风险等级时,未出发的旅游团队必须立即取消或更改旅游行程。
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龚妍 谭琳 通讯员 杨春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