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东坡文化,感受双城魅力

6月13日晚7时开始,
惠州、眉山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云端同框,
向两地市民展现了各自的城市之美。
一个是魂牵梦绕的家乡,
一个是“作终老计”且心上人长眠的地方,
惠州、眉山两地
不遗余力挖掘传承弘扬东坡文化,
让东坡文化继续滋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惠 州

一自坡公谪南海 天下不敢小惠州

  熟知惠州历史的人都知道,苏东坡是惠州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传播者,他寓居惠州共两年又七个多月——惠州人还算出了苏东坡寓惠时间为970天,留下了587篇(首、幅)佳作。

惠州西湖的东坡居士像。东江图片社供图

  多年来,惠州致力于东坡遗址、遗迹、纪念馆的保护、利用,积极推动东坡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旅游业的开发,使得东坡寓惠文化的挖掘和发扬有了更多的形式和内涵,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的亮丽文化品牌。

文坛领袖贬谪岭南惠州

  苏东坡一生阅历丰富、坎坷波折,游迹广涉,而且同岭南有密切关系。他曾自题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三州都是他贬谪之处,除了黄州在湖北,惠州、儋州均在岭南。他丰富的文学创作,豁达、执着的为人,接近民众、关心民疾的事迹,对岭南特别是惠州的文化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惠州西湖。东江图片社供图

  苏东坡在惠州,虽不是当权者,却尽可能地利用他的关系和影响力,一如既往地为群众做好事。这时,他的姐夫程之才到广东担任提刑,他逢事向程之才建议,通过对方去办理。绍圣三年(1096)大年初一,博罗发生大火,全城尽毁。苏东坡建议放粮赈灾,建立临时居所,阻止抢劫,甚至想到维持市场货源以及不让官府以重建衙门为借口强征民力民财;苏东坡观察到惠州驻军的营房散布在市并民居之间,提出建议,划地集中建了三百间营房,使百姓免受骚扰;苏东坡看到秋末收成好,米价下跌,官府要农民折以现金纳税,就建议程之才和税吏谈判,让农民交税时粮钱两便或按低粮价收税,既征收了赋税,又缓解了农民的困难;他送药给那些贫病无医的邻居,还建了一个大冢,收埋无主的孤骨,为这些不知名的死者写了篇感情真挚的祭文。

惠州西湖的西新桥。东江图片社供图

  苏东坡在惠州建两桥的事迹,尤显其爱民之心。他见到惠州居民涉水不便,就和惠州太守、归善县令商量,建了两座桥——一座横跨西枝江,叫东新桥,苏东坡捐出皇帝赐他的犀带,协助邓守安道士将原有的浮桥升级改造,沟通了府、县两城,另一座将苏东坡倡建的西湖湖堤连结起来,叫西新桥,他把弟媳朝拜皇后时受赐的数十枚黄金钱捐献出来,资助僧人希固筑成堤和桥,此桥建成于绍圣三年六月,是惠州西湖六桥中的第一桥。

民国初期的东新桥为船搭浮桥。

如今的东新桥。

惠州西湖因东坡而得名

  乐天豁达的苏东坡很喜欢惠州的环境,他在诗中写道:“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去过惠州附近的白水山、九龙潭、汤泉,出游附近州县,随处赋诗题刻。

惠州西湖的东新桥和苏堤。

  苏东坡游得多而且赋咏得多的,是惠州西湖。早在他贬惠之前的北宋治平年间,惠州知州陈偁就着手整修西湖,使之成为一处可灌溉数万亩的水利工程。苏东坡到惠州以后,为继续整治疏浚西湖出力,而且提高惠州西湖的知名度。

  苏东坡对惠州西湖感情很深,喜爱游览西湖。他到惠不久,即被幽深、曲折、秀丽的西湖所倾倒,不仅常在白天游览,而且连夜里也在游览,甚至通宵达旦。他说:“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此处即惠州西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甚至再贬海南后,仍念念不忘西湖,曾说:“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且他看所写的《江月五首》之一:“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停鞭且莫去,照我一杯残。”“此为题品惠湖风景之始”,泗洲塔因此得到“玉塔”雅称。

惠州西湖留下了许多苏东坡的故事。东江图片社供图

买地营建居所

  如果说“两桥一堤”的营建,是苏东坡的用心为惠州城市留下的重要设施,那么,苏东坡白鹤峰新居的建造,则是他无心为惠州留下的文化地标。

  宋绍圣四年(1097年)2月14日,白鹤峰新居落成,苏东坡自嘉祐寺迁入。但好景不长,两个月后,东坡再贬海南,不得不与三子苏过仓促乘船离惠,赴海南贬所,白鹤峰新居则由长子苏迈携带家眷留守。3年半后,远谪海南的苏东坡遇赦北归至广州,苏迈带着家眷弃离白鹤峰新居与东坡会合。苏家离开后,“惠人以先生之眷眷此邦”,将苏东坡白鹤峰新居改建成为东坡祠,在此后数百年里成为文人雅士仰慕之地。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苏东坡在惠州立下辉煌功业和留下的人文精神,使得惠州人民永远纪念他。

惠州东坡祠的东坡居士像。东江图片社供图

白鹤峰与东坡祠

  东坡祠在历史上历经数十次修葺与重建,在上世纪的抗战期间,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下。近年来,社会各界许多有识之士对重修东坡祠的呼声日益高涨。惠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高标准重修东坡祠,经过充分讨论,于2015年12月1日、第六届东坡文化节暨第八届惠州旅游开幕当天正式动工重修。

东坡祠。东江图片社供图

  2018年2月13日,经过两年多时间建设,东坡祠景区核心区面向广大市民开放,成为网红打卡胜地。

  东坡祠景区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亿元,包括惠州东坡祠核心区、东坡纪念馆、东坡粮仓文化创意区及相关建筑等。

  东坡祠以“隐于鹤峰,显之故祠”为理念,将源远流长的惠州文化,通过岭南园林、岭南建筑展示出来,并融入惠州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重现东坡祠及周边的历史原貌。整个东坡祠核心区主要包括:东坡广场、林婆酒舍、翟夫子舍、山门、东坡祠主体建筑、三贤祠、松风亭、娱江亭、招鹤亭、睡美轩、碑廊等建筑。

招鹤亭。东江图片社供图

东坡井。东江图片社供图

  对惠州来说,这不止是历史遗迹的简单复原,更是带着对东坡文化的新理解,带着点亮惠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片的新愿景的历史性工程。以它为坐标,惠州的现代城市建设与古代文化珍藏将彼此贯通,汇合为惠州文化建设的新动能,城市发展的新力量。

东坡祠里进行吟诵书法传统文艺表演。东江图片社供图

兴建东坡纪念馆

惠州市民参观东坡纪念馆。东江图片社供图

  早在2015年12月,第六届东坡文化节暨第八届惠州旅游节期间,惠州便与杭州东坡纪念馆交换共建协议文本。惠州东坡纪念馆开馆,这是继东坡祠开放后,惠州又一用于纪念东坡、展陈东坡文化的文化设施。

  惠州东坡纪念馆位于惠城区桥东苏东坡祠西侧,建筑为岭南仿古风格,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陈列布展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国内展示苏东坡文化最丰富,展陈面积最大、展陈方式最多的场所。展馆内容有《苏东坡生平艺术陈列》,分为眉山苏氏、宦海沉浮、旷世奇才三部分;《苏轼在惠州事迹专题陈列》,分为谪居惠州、父老相携;勇于为义、为民请命;胸怀豁达、交友广泛;天女维摩、长眠西湖及坡公遗韵、惠泽千载等五个部分。陈列内容以尊重历史事实为原则,以史料、照片、实物为基础,同时采用雕塑、场景、多媒体等表现形式,让展示内容反映出最具权威性、最直观朴实的一面,充分展示苏东坡寓惠期间所留下的丰富物质遗产及精神遗产。

眉 山

千载诗书城 人文第一州

  一提起四川眉山,人们就会想到苏东坡,想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文化传奇。

  眉山孕育了苏东坡,给他成长的沃土;眉山也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东坡文化滋润着眉州大地。眉山城内,街头巷陌,因三苏父子,氤氲着深厚的文化气息。

千载诗书城

眉州古城墙及老城门。杨槐 摄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眉山视察。在古祠风韵、文脉悠长的三苏祠,总书记感慨:“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三苏祠,豪迈“东坡”。向鑫 摄

  富饶之乡,书墨清逸,眉山延宕着绵绵不绝的诗意。

 

三苏祠,礼乐。杜齐 摄

  李白在《蜀道难》中曾写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二人,正是蜀文化的开创者。

  作为古蜀国第一代蜀王,蚕丛的活动范围便在今眉山境内的青神县一带。他身披青衣,教民农桑,掀开了古蜀国农耕文明的序幕,也将文化的火种,留在了江山秀气聚集的眉山。

眉山茶田,漫山新绿。张佳豪 摄

  公元前318年,秦灭巴蜀后,在蜀郡下设置武阳县,辖今眉山大部分地区。

  南齐建武三年(496年),设置眉州(今眉山)。唐朝时,眉山成为川西南的粮仓和蚕乡,也是川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如今,眉山是全国最大的泡菜、晚熟柑桔生产基地,拥有19个国家级农副产品基地,13个中国特色农副产品之乡,24个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眉山泡菜,开味三爽。杨槐 摄

眉山春橘,一年好景。盛晓波 摄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兴盛,读书、藏书,学风蔚然,一城尽显书墨之清逸。唐代中期,眉山便出现了名闻遐迩的孙氏书楼。唐宋时期,眉山与杭州、建阳鼎足而立,成为全国三大出版中心之一。

东坡书院里的“阅读风景线”。廖波 摄

  眉州文化鼎盛,不断出才子文章,尤其是“三苏父子”这样的贤才。宋仁宗忍不住感叹——“天下好学之士多在眉州”。两宋时期,眉山走出了880多位进士,是名符其实的“人文第一州”。

无处不东坡

  开门见东坡,与东坡相伴,眉山以一城铭记东坡。

  嘉祐桥、喜雨桥、徐州桥、明月桥……东坡岛上,苏东坡典领八州、纵横北宋疆域时留下的史实和诗词文赋,融入了10座桥名及文化创意。

明月桥。周军 摄

徐州桥。周军 摄

飞仙桥。向哲 摄

  三苏祠古祠风韵、文脉悠长,展陈着苏洵、苏轼、苏辙的生平、著作和上万件文物和文献资料。

三苏祠,一门父子三词客。崔宗喜 摄

  来到眉山,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从公园到街道、学校、商铺、住宅小区,以“东坡”命名的数不胜数,对东坡的怀念与传承,融入城市生活。

眉山以苏家命名的部分公园。向哲 周军 殷勇 古良驹 摄

  有形的东坡文化传承,塑造了城市外在的样子,装裱了人文的风景。对东坡文化精神内核的传承,丰腴了城市的精神,做实的是“里子”。

  作为四川最年轻的城市,建区设市之初,眉山城区只有“九街十八巷”,面积不到10平方公里,人口不到10万人。20余年来,成都之南,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眉山正在崛起。

眉山主城区。向哲 摄

  豁达包容、坚定自信,眉山人独特的灵魂与气质。

  青山绿水环抱,满城翰墨飘香。耕读传家、尊师重教,诗书养性、崇文尚礼,闲暇可寄情于山水之间。千百年来,一幕幕让人感动的温情瞬间频频上演,一个个闪光的凡人善举不断涌现,热气腾腾的生活藏着诗意……

三苏祠,回望宋朝。向鑫 摄 

  生于斯长于斯,眉山人的特质在苏东坡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贬谪之路走得开满鲜花,将自己凝结成文化,洒遍神州土地,穿越古今,影响世界。

  时至今日,岷江不舍昼夜,眉山人守着这方土地,静静诉说着地老天荒的故事,回荡着千年的富足与安康、豁达与包容。

  时光荏苒,苏东坡,在城市的呼吸里,在历史的脉搏里,在每个眉山人的心心念念里,牵萦着心绪,指引着志向与归处。

  如东坡一样,眉山人在执拗中经历蜕变,在平凡中演绎诗意,在迷惘中接近理想,传承着这座城市的风骨。

  “跨屏秀”将持续到6月21日

  6月13日,由惠州市委宣传部、眉山市委宣传部指导;惠州日报社、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眉山日报社、眉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东坡传风雅 双城一线牵”——惠州&眉山千里“跨屏秀”活动启动,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应惠州、眉山两地网友及读者的要求,本次活动将延长至6月21日,活动期间两地将通过慢直播、报纸、海报、短视频等多种传播载体,全方位推介惠州、眉山两地历史文化和城市新貌,敬请关注哦。

  文字: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辛凯 余毅

  惠州日报综合整理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