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水松:临池数十载 融会成妙笔

 

 沈水松近照。

  《二十四节气歌》条幅 (草书)

  《临王铎书》条幅(行书)

  《贺伟军诗》条幅 (草书)

  《王冕诗》条幅 (草书)

  《郑板桥诗》扇面(草书)

  《贺知章诗》圆形(草书)

  沈水松是惠州本土成长起来的书法家。他酷爱书法,坚持临池创作数十年。为了提升自己,在知天命之年,他毅然远赴杭州,考取陈振濂书法名家工作室,研习书法。除了书法创作,沈水松还践行艺术为民理念,在担任惠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期间,他历年组织文化艺术下乡活动;组织汇编了《惠州历代书法选萃》一书,为挖掘、整理乃至抢救惠州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艺术家简介

  沈水松 男,1964年生,广东省惠东县人,大学文化,现任职于惠州市供销社。2013-2015年就读于陈振濂书法名家工作室。现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惠州书画院副院长,惠州市机关书画院副院长,惠城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古循书院秘书长。主编出版有《惠州历代书法选萃》等书。

  从儿时开始坚持临池学书

  沈水松出生在惠东山村,聪颖早慧。自幼痴迷于文艺,孩提时就如今天的追星族一般,尾随巡回下乡的电影放映师、文艺宣传队走村串巷。他还能自制二胡,模仿乐师,偷师弓法。6岁那年,沈水松迎来自己第一个人生巅峰:在老家新庵公社万人大会场上成功演奏《绣金匾》,一时被称为“神童”。17岁后,沈水松拜师惠州著名音乐家廖永强先生,主攻学习二胡、小提琴,兼学口琴、高胡、月琴等多种乐器。20世纪80年代初,沈水松加入了惠州西湖轻音乐团。

  以音乐出道,沈水松却对书法艺术更为酷爱。书法可以说是沈水松多项艺术技能中倾心最深、用功最勤的一项。沈水松告诉记者,他与书法结缘,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深:在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上,沈水松因坐姿不当,被语文老师发现,走到他桌前,用粉笔擦从他下巴往天庭方向一擦,弄到他满脸粉笔尘。此后他无论上什么课,都坚持坐姿端正,认真听讲,并将老师板书好的字记下,课后放牛时就在地上刮沙练字。在他就读五年级时,知青赖桂珍曾插队落户沈水松家,经常在晚上看沈水松写作业,看到沈水松的作业工整、写字漂亮,就不断地赞扬他、鼓励他,并逢人就说沈水松写有一手好字。在众人羡慕的眼光里,沈水松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字写得更好。每逢春节期间,沈水松会到圩镇观看当地书法家们的挥春活动,欣赏各家各户的春联。平时走在路上,也会时刻注意路边招牌上的各种字体,把对书法的热爱刻在了骨子里。

  初中寄读时,沈水松常用地板砖蘸水反复书写,练就了悬腕书写的功夫。工作后的二三十年间,沈水松一直坚持临池创作,从未间断。

  远赴杭州寻求书法创作之路

  因缺乏师授,寡于交流,沈水松也走了许多弯路,屡屡因之困惑与茫然。为了走出困境,2013~2015年,已知天命的沈水松,毅然远赴浙江杭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陈振濂书法名家工作室,走上了科班式的书法学习之路,有幸听到全国各地书画名家的授课。近些年来,以陈振濂为代表的学院派学者,提出了书法未来的发展方向:即赋予作品主题(非文字内容),加上传统艺术和综合材料的运用,走三者相结合的书法发展道路。这一主张给国内书坛带来极大影响,也让当面受教的沈水松大感醍醐灌顶,对书法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杭州,沈水松临习了大量书法经典名帖,掌握了许多书法经典名帖的书写技能技巧,并学以致用于探索主题性书法创作上,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名家工作室的学业。

  经过在陈振濂书法名家工作室的学习,他对书法创作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书法,有多条路可走,有的人认为要研习诸体、博采众长,才可走出自己的路。有的人一生只学习一家名帖,一样能走出自己的路。”鉴于此,他开始集中学习突破相近风格的一两家名帖,争取实现有自己的面貌、自己的语言。

  将音乐绘画运用于书法创作

  沈水松除喜欢书法、音乐外,也非常喜欢写意花鸟画,有空也会动几笔。把音乐、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临写、创作,是他生活的最大乐趣所在。例如,他利用音乐创作开头部分是低沉、中间是悲伤、结尾是激昂向上的结构章法运用到书法的创作上,使书法作品富有强烈对比、变化万千。他尝试把拉二胡的拉弓方法与书法执笔联系起来,把拉弓的过程与行笔的过程联系起来,体会到二胡的音质如同书法线质,二胡的揉弦如同书法线条一波三折,二胡曲的节奏如同书法的书写节奏,以此增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掌握。眼下的沈水松,草书颇受青睐。他把怀素、黄山谷的大草作为主攻方向,线质纯净,结构停匀,章法跌宕,韵律美妙。这是杭州专业集训带来的直接成果,更是沈水松几十年对书法艺术不懈追求,同时饱受音乐绘画等姊妹艺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得到的回报。

  组织书法家开展 送艺下乡活动

  多年来,沈水松在书法创作上取得了优异成绩,得到了广泛认可。2002~2012年,他担任惠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期间,为惠城区文化事业和书法艺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组织举办了首届惠城区中小学书法大赛,并将各组赛获奖作者组织起来,集中进行书法提高培训,让先进带动后进,在广大中小学师生中产生了极大影响,激发了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这是惠城区中小学书法逐渐从个人行为上升到集体热爱学习活动的开始,为书法进入中小学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的中小学书法艺术活动进入了常态化。

  沈水松担任惠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第一年,组织惠城区书协20多位书法家开展文化艺术下乡活动,为乡镇村民挥春送春联,加强了党群联系,得到了当地政府及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

  更值得一提的是,沈水松组织惠城区书法家们采集汇编了《惠州历代书法选萃》一书。采集工作历尽艰辛,走街串巷、翻山越岭找碑拓印,四处探访、对照、核实历史文献资料,登门拜访惠州老者,寻找惠州历代书法名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通过多方佐证收录了从宋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前这段时期存于惠州的三类书法作品:一是在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书法巨匠苏东坡等人的作品;二是曾活跃惠州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风云人物如孙中山等人的作品;三是一些无名氏的民间书法作品。《惠州历代书法选萃》于2003年出版,为挖掘、整理乃至抢救惠州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艺无止境。未来,沈水松仍将坚持自己的书法研习创作之路,计划利用5至10年时间,完成出版《线条组合与空间关系》一书,并在书法不断精进的基础上,出版自己几十年临习创作的五体书法作品集。

  东江时报记者宫晓磊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记者朱金赞 摄

编辑:李影君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