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妇联构建浸润式“三可”家庭家教家风工作阵地

原标题:

  市妇联构建浸润式“三可”家庭家教家风工作阵地

  以和美“家力量”弘扬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为助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11月16日,“和美鹅城”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活动在龙门县龙江镇良塘村进行。活动由市人大和市妇联联合举办,旨在通过打造家风家教实践基地,以点带面,持续深化落实党建+家庭文明、党建+乡村振兴、党建+儿童友好等举措,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展现“家力量”,以家风带民风、民风助村风,树立起文明健康的乡风民风,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农村生活美起来。

  串珠成链形成“1+N”和美家风风景线

  走出良塘村村委大门,就踏入了长达400米的家风家训样板路,村道两旁间隔穿插布置了“家风家教宣传小语”,抬头可见、时时可学,家风家教宣传润物细无声。

  作为今年市人大和市妇联共同打造的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儿童友好示范点)之一,良塘村用实际行动“描绘”出了一份和美家风实践“地图”:以建设良塘村家风家教实践基地为中心,打造N个家风家教风景点,串珠成链形成“1+N”和美家风风景线:家风家训样板路展现文明乡村新貌,最美家庭现场讲述家庭好故事;重设了村里的惠童友好游乐设施,让孩子绽放最美笑颜;在村委会二楼设置惠童家教讲座专区,开展市妇联的红紫荆创投项目;打造“儿童议事厅”;在稻谷工坊,了解“一粒米”的由来,打造珍惜“盘中餐”文明新风;通过“乡村直播大篷车”,乡村农特产品搭上直播快车……

  “通过‘打卡’美好家风实践地图,触动了我和孩子,我们也会借鉴好做法好经验,打造和美家庭。”村民林女士带着孩子在现场游览后说,良塘村优良家风,以更为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了。

  和美家风引人入胜的不仅只有风景,还有切切实实的惠民举措。良塘村借助家风家教实践基地这一平台的力量,引入公益音乐培训,组建了一支20人左右的和美家风儿童合唱团,为建设儿童友好乡村搭建队伍。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推动服务资源和专业力量深入基层一线,打造惠民、亮眼、美好的‘家文化’。”市妇联有关负责人说,市妇联通过打造家风家教实践基地,构建浸润式“三可”(推门可见、村居可感、家家可享)的家庭家教家风工作阵地,让村(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好家风好家教教育,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走出一条“家文化”乡村振兴新路子

  龙江镇是龙门县优质大米主产区,优质大米如何卖出好价钱?良塘村以和美家文化为品牌,打出一套“家文化”乡村振兴组合拳——“家味道”农特产品+农田大篷车直播售货+“惠童友好”家风家教研学路。

  “第一步,我们把生产的优质富硒大米结合和美家风,打造出一个‘寻找家味道’的品牌。”良塘村负责人说,与售价6~8元/公斤的普通大米相比,富硒大米可以卖到16~20元/公斤。第二步,就是开展线上直播。当天,村民陈先生在稻田里架起了摄像机,开启了一次带有泥土芳香的直播,仅一个下午,就卖出了1500斤。“第三步就是走一条农文旅结合的发展新路子。”良塘村负责人说,村里跟市妇联“鹅城e家”平台合作,走出了一条良塘村“惠童友好”家风家教研学路,致力开发和美家风家教+农业科普的沉浸式体验之旅,让和美家文化融入乡村振兴,让和美乡村建设道路越走越宽。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谢婉芳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