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实验中学:“一个都不能少”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惠州市实验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75年的惠州师范学校。学校于2000年“顺势转身”,转制为普通高中,实现第一次蜕变。2012年,学校“扬帆转舵”,实施“阳光教育”理念,实现第二次提升。2018年,学校“谋道转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新时代新阶段,历经三次华丽转身的市实验中学将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的壮丽篇章?那就是“一个都不能少”!学校以“一个都不能少”这一办学理念作为抓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目标“一个都不能少”,旨在教育公平,遵循有教无类;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五育并举方向“一个都不能少”,旨在全面发展,实施全人教育;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出彩机会“一个都不能少”,旨在个性发展,落实因材施教。在其实施路径上,通过做好十个聚焦,推动并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以“一个都不能少”这一办学理念作为抓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党建引领,锻造高质量发展之魂

  学校坚持以党建统筹、引领学校各项工作,深入实施“学习工程”,固本强基提升党委领导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党委作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挥部”“战斗所”,需要实施好“学习工程”,在加强党员队伍自身素养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上,须始终把牢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

  一是结合工作实际,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落实时,要求带学的老师一定要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谈感想、提要求,切实做到学用结合。二是结合教育教学,落实“双周学习日”制度,在“双周学习日”活动中,鼓励获评优秀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上台交流分享。近3年来,共有李芳妮子、曾晓蓓等十几位老师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做了专题分享,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三是结合时间节点,落实上级工作安排,如在新学年的开学工作会议上,组织全体教职工签署《立德树人承诺书》;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落实“立德树人宣誓”活动;在学习《惠州市市直教育系统“庸懒散拖”问题专项教育整治工作》会议上,组织全体教职工签署《向“庸懒散拖”亮剑承诺书》,极大提升了老师的责任意识和规矩意识。

  

学校在育人目标上追求“培养人民需要的人才”。

  聚焦立德树人,抓实高质量发展之本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育人质量是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根本目标,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方向,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实高质量发展之根本。

  一是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牢办学方向。二是积极构建以学校党委为核心、以党团干部、班主任及思政课教师为主体的“全员导师育人”机制,落实校级领导挂钩班级制度,积极提升育人效能。三是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创新开设思政课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互融合,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落实落细。四是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大力开展志愿活动、节日活动、评选活动。如,学校积极组建了42个学生社团,并将每周四下午定为社团活动日,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释放压力、展示自我。在此基础上,该校积极推动“五育”学子评选活动,学子全面成长、个性发展。

  

学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聚焦五实目标,把准高质量发展之向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其最终取向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没有学生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该校坚持五育并举,立足全面发展,瞄准学子“五实”发展目标,把准高质量发展之方向。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天赋各异,秉性不同,但都有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要求与追求。本着这一理念,原校长、现校党委书记聂育松把实验之“实”和“德智体美劳”的“五育”联系起来,全力培育有“诚实的品德、扎实的学识、结实的身体、富实的创意、充实的劳动”的“五实学子”,并构建全新教育评价模式。

  “五实”目标,实施为要。该校首先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为抓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以“阳光学子”评价体系建设为依托,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三是以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制度为依托,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四是以布置科学合理的假期作业为依托,完善全程育人体系。五是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指导,帮学生认识自我,树立理想信念。尤其强化各学科整体综合的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内容、策略、方法、机制等方面研究,将核心素养融入教与学全过程,将课程育人全要素全面落地。与此同时,“五实学子”还包括开展十佳“五育之星”、十佳“阳光学子”等年度评选,在校内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理念。

  聚焦文化引领,铸就高质量发展之蕴

  校园是传播文化的地方,是孕育文化的土壤,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化发展的灵魂所在。落实“一个都不能少”的办学理念,该校以此作为顶层文化,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铸就高质量发展之底蕴。

  一是重构学校的顶层文化。“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在办学理念上更新明确了“一个都不能少”,在育人目标上追求“培养人民需要的人才”,就是让自己培养的学子朝着人民需要的方向奔跑。二是凝练学校的精神文化。学校的芒果树是一代代实中人的记忆见证。在栽种芒果树30周年之际,该校凝练出“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芒果精神”,“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勉励实中人能行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寄语实中人能致远。三是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一方面与时俱进,修改完善了大量制度,学校层面创新架构了系列制度,另一方面通过“五育一体”构建全面发展新评价。在评选省市校优秀学生、假期“五育作业”优秀学生时,根除“唯分数论”的顽瘴痼疾,实施“五育一体”的新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聚焦机制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之力

  基于制度,成于机制。在“谋道转型”道路上,学校大力实施大部制改革,形成“四同四合”新机制,激发了高质量发展之力量。彼时,刚刚履新该校校长的聂育松时常“泡”在校园里,在两个月的暑假里,他发现了教职工普遍存在两个短板,一是开会时干部“自说自话”,二是部门间壁垒森严。这些因素阻碍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于是,他发起“大部制”改革,即构建“四同四合”发展共同体。

  “四同”,即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执行同力。“四合”就是对过去“单兵作战”的诸多职能部门进行大洗牌,所有部门有机串联,整合为学生发展部、教师发展部、学校发展部、工勤服务部四大部门,分别对应德育耦合体、教学联合体、文化融合体、服务整合体。“四体”与四大部门一一对应,每个“体”都指定一个部门来牵头,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制订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协同执行。“四同”是全体教职工的思想价值引领与行动纲领,“四合”是部门组织架构,这样的机制建设犹如四梁八柱,所形成的“四合”发展共同体促成了信息上的共建共享、共用共育,执行上的无缝对接、精准实施,进而逐步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时至今日,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凝聚全体教职工的高质量发展共识,提升了学校立德树人水平,激发老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焦五师工程,成就高质量发展之师

  学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该校聚焦队伍建设,实施“五师”工程,成就新型导师。该校教师队伍在市直学校中素有美名,有“实中的老师”美誉。但因平均年龄相对偏高,观念相对固化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提升。聂育松遂对症下药,实施“五师”工程,成就新型导师——“五师”,进而促进教师的二次、三次成长。所谓“五师”,即因材施教的经师、厚德博学的能师、善教善导的良师、胸怀祖国的名师、服务育人的人师。

  聂育松解释说,教师做久了,有的就成了念经的和尚、教书的匠人,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失去创造性和主动性,缺乏激情和趣味。“五师”间有一定关联,有人达到一个“师”的标准,有人达到几个“师”的标准,但归根结底都是倡导大家成为“导师”。为促进教师成长,学校开展一系列活动,从不同层面锻造新型导师,如请科组长讲高考,旨在锻造“经师”;开展名师宣讲,旨在锻造“能师”;“实中十佳导师”评选,旨在锻造“良师”;开展“不忘育人初心·争做四有老师”演讲,旨在锻造“名师”;“实中微故事”分享与感动实中“十大人物”评选,旨在锻造“人师”……

  政治老师李先茂曾在骑车时不慎摔倒受伤,仍坚持回校上课,被师生奉为“拼命三郎”;物理教师乔永海,一年不到就在核心期刊发表了9篇关于信息技术的论文,成为该校历史上年度内论文最高产的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深研课题,是学校“五师”工程的典型特征。

  聚焦四尊共育,构建高质量发展之格

  办好教育,离不开家校协同发展。该校聚焦家校协同,全场景贯彻“四尊共育”,构建高质量发展之格局。“四尊”即尊重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不断学习、身体力行,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榜样;尊重成长规律,家长要教育得当;尊重学校教育,家长要学会转换视角看问题,跳脱家庭教育局限,站在更广阔的维度看待学校教育;尊重社会教育,家长在社会中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与此同时,家长素质的提升也会反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整体素质的提升。“四尊共育”旨在关注每一个育人场景的育人价值,强调育人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

  家校协同,“四尊共育”,可以更好地协同育人、高效育人,可以更好地打造育人团队、凝聚育人合力。该校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以团队建设为突破,发挥“团结奋斗”的精神,做好立德树人的事业,继续实施好“全员导师树人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继续建设好“家·校·生成长共同体”,发挥家校协同育人效应;继续组建好班会课磨课小组,引领班主任队伍聚力前行;继续做好“双导师”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不断优化“党员突击队”,提高党员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服务师生、奉献社会中绽放美丽人生。

  聚焦四化课程,紧扣高质量发展之要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特色、办学特色的标志,是学校内涵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课程体系,市实验中学聚焦校本课程,紧扣高质量发展之精要,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基础上,提出并不断落实“四化”校本课程,即实施文化教学德育化、体育教学心理化、艺术教育生活化、国际理解教育大众化,将学科的融通性、趣味性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基于新课程、新高考,该校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第二课堂特色课程,每学期开设至少35门第二课堂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以此促进课程结构优化、内容扩充、形态重构、过程监测,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课堂是落实课程的主阵地。该校立足现有的“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发起课堂革命,积极构建新型高效课堂,为学校内涵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尤其是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从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课堂革命让广大教师产生了质的变化,客观上倒逼他们探究更加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这让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大为增强,效果显著。”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校长罗粤珂这样表示。

  聚焦主题活动,激荡高质量发展之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学校聚焦主题活动,深入实践,知行合一,以更扎实的实践活动,激荡高质量发展之潜能。坚持向实践学习,引导学生在学校社团活动中,在社会大课堂中收获别样成长。

  该校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一是结合学生兴趣,落实“社团育人”工程。近两年来,校党委加大了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力度,一方面是对指导教师进行合理调整和重新登记,优先安排党员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有力保障学生社团的正确方向和活动质量;另一方面是重建社团领导组织,在坚持“德育第一、学有余力、学有专长”原则下,重新选拔社长、副社长,对入选成员提出严格要求,学生社团面貌焕然一新。二是结合学生活动,丰富“活动育人”路径。学校在设计研学实践内容时,特别强调把革命红色教育、光盘行动、公筷公勺、垃圾分类等内容列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受教育。在学校开展的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三是结合主题场景拓展,如通过“一个都不能少”主题教职工大会,转变教职工育人观念;通过“一个都不能少”主题班级板报,激发学生内驱力;通过“一个都不能少”主题家长会,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全面发展;通过“一个都不能少”主题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促进学生全面又个性发展。

  聚焦条件改善,奠定高质量发展之基

  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校园环境,良好的办学条件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该校聚焦条件改善,奠定高质量发展之基石。

  学校围绕“幸福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等“六个校园”建设,为师生构建了一个人性化、舒适化、温馨化的育人环境。今后将继续在“智慧校园”上发力,管理好、使用好、发挥好“希沃”教学平台作用,让它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倍增器”;继续管理好、使用好、发挥好校园电子班牌,让它成为家校沟通的好平台;加快改造学校原四号宿舍楼,让它成为学生住宿的新家园……旧貌换新颜,芳华更青春,校园环境的改善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力量。让环境成为最好的教育,让人的发展场景无处不在,让人发展的生命场在环境场中有效生成,同频共振。

  文字 惠州日报通讯员钟辉勇

  图片 惠州日报通讯员何碧兰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