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客家凉帽为何又叫“朝云帽”

原标题

客家凉帽为何又叫“朝云帽”

非遗传承人讲述客家凉帽的制作及其文化内涵演变

  近日,“夜郎对缚娄的问候——黔西南古代文物惠州特展”在惠州市博物馆举行,夜郎国文物在此展出。夜郎王从竹子出生,这一传说在贵州地区广为流传,折射了当地人对竹的崇拜。关于缚娄国的记载有限,而缚娄所在的惠州地区也有竹崇拜,同样源远流长。

惠阳区舞蹈家协会到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基地采风。

  客家凉帽在竹笠基础上发展而来

  竹子在惠州地区比较常见,与老百姓生活非常密切,苏东坡寓惠期间在《记岭南竹》感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

  竹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龙有关,苏轼有诗,“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在惠州地区,竹子也多与龙联系起来。在古代,龙往往在祈雨仪式中出现。在博罗龙华镇陈孝女祠的历史记载中,“攻激”龙潭是祈雨的一种仪式。龙华镇的祈雨仪式,女性、竹笠、龙,集中了民间祈雨的三大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祈雨仪式在今天已不可见。竹笠不再是仪式道具,而是追求遮阳避雨的实用性,向审美的方向发展,并不断改造成为了客家凉帽。“客家凉帽在竹笠基础上发展起来,制作材料一直采用惠州本地的竹子,这与草帽区别开来。”惠阳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区级传承人陈瑾瑜介绍,它突出女性元素,造型美观、花样别致,成为客家女子的身份标志。

  客家凉帽又称为“苏公笠”。相传苏东坡寓居惠州时,有一天见爱妾王朝云顶着烈日在花园打理花草,他就在当地竹笠的基础上,中间开一孔以适应爱妾发髻,成了后世的客家凉帽。客家凉帽又叫“朝云帽”,王朝云成为了客家凉帽的代言人。苏东坡、王朝云的爱情故事,让后世的客家凉帽也成为爱情的象征。在客家民歌中,客家凉帽成为男女之间表达情意的意象。

  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目录

  在今年惠州多彩非遗闹元宵大巡游活动现场中,客家凉帽与惠阳皆歌联袂上场。客家凉帽的元素不断融入文艺表演内容,尤以凉帽舞为人所熟知。

  2013年,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一省级非遗的地位,让客家凉帽吸引来了世人的眼光。“凉帽热”带动了人们对于客家凉帽的传承的关注。陈瑾瑜在2010年接过母亲创办的凉帽作坊,成立了惠阳淡水信宇凉帽厂,在2017年挂牌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基地”。近年来她携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进入学校、社区、景点,让更多的人认识客家凉帽。今年“岭南书院·丰湖书院春节主题系列活动”、惠阳区首届麒麟文化节,2022年惠州市“文化与自然遗产日”、惠阳区“非遗进校园”宣传展示等系列活动,均能看到这一省级非遗文化的身影。

  虽然社会兴起了“凉帽热”,客家凉帽制作工艺的传承、发展却面临不少困难,如市场销量少以及制作技艺多达20多道工序的复杂性是年轻一代择业的“拦路虎”。陈瑾瑜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原因导致从事客家凉帽制作的人少之又少,“为了不让这门传统技艺断层,我还会继续坚持。”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曾镜明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