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只基金发布“限购令” 理财师:对普通投资者影响不大

  基金规模是大多数基金公司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然而,对于一些基金经理来说,基金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过于庞大的基金规模可能造成“船大难掉头”的困境,也可能影响到基金盈利。二季度内,随着市场投资主线逐渐清晰,投资者的参与热情也与日俱增。然而,不少投资者发现,近段时间不论是股基还是债基都遭遇了“限购令”,其中不乏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绩优产品。对此,业内表示,多数基金限购是为了将基金管理规模控制在合理区间,保证基金业绩和规模的良性成长。

Wind数据显示,本周有15只新基金发行。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基金密集发布“限购令”

  Wind数据显示,本周有15只新基金发行,涉及易方达基金、中欧基金、汇添富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和路迈博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从首发时间上看,除去周一(5月22日)为高峰期合计首发10只,周三有2只,周四有3只。基金业内人士表示,近期新基金发行市场确实有些回暖,不少基金公司也看准目前市场的投资价值,因此加紧对权益类基金的布局力度。但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发行总量仍在低位。

  而在存量市场,近段时间,权益基金又迎来新一波“限购潮”。

  5月14日,安信基金发布公告称,安信基金暂停安信盈利驱动股票的申购、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同日,建信基金公告,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旗下建信智远先锋混合自5月15日起暂停1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业务。中银基金则公告,中银智能制造股票、中银战略新兴产业股票、中银行业优选灵活配置自5月15日起暂停接受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累计超过500万元(不含500万元)的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申请。

  5月13日,有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产品因投资管理及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需要,决定5月15日起暂停该基金在全部渠道的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大额定期定额投资业务。而在5月12日,东吴基金公告,自5月15日起暂停东吴新趋势价值线混合的大额申购业务。截至限购前,该基金年内收益31.17%,在同期全部主动偏股基金中排名靠前。

  除上述基金外,还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于近期悄然颁布限购政策,暂停申购或大额申购。记者了解到,近期发布暂停大额申购公告的主动权益基金还包括华商优势行业灵活配置、易方达新兴成长灵活配置、招商量化精选、建信潜力新蓝筹等。事实上,根据统计数据,今年以来,已有133只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暂停大额申购,有130只同类产品暂停日常申购。

  债券市场也有不少基金官宣限购。就在本周,中加丰裕纯债、中银稳汇短债、中加颐智纯债、安信中债、万家添利、兴证全球恒惠等纯债基金和中短债基金相继宣布限购,如23日,招商基金公告称,为保障基金的平稳运作,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决定自5月24日起,暂停招商金融债3个月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大额申购和转换转入业务。初步统计,5月内宣布限购的债基已超过60只。

  保收益或成主要原因

  记者关注到,发布“限购令”的基金普遍表示,此举是“为保障基金的平稳运作,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基金限购有多方面原因,控制规模在特定条件下有利于基金的管理。部分基金由于业绩表现突出,获得资金青睐,规模快速增长而开启限购,另一部分基金则是出于基金经理对后续风险的判断,为减少基民损失作出的前瞻性决策。总体来看,限购的做法有利于提升基民获得感。”我市一家国有银行理财师认为,规模于基金产品来说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只基金的产品规模超过一定程度,且管理的基金经理不希望该产品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快增加或大幅波动,就可能决定暂停大额申购。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发布“限购令”的基金中,有多只基金已在年内多次发出限购公告。对于这些年内已经累积了一定收益的基金,当前选择限购更多是出自保收益的考虑。有基金经理曾就此公开表示,他的基金开启限购,正是在考虑到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基础上,作出的优先保证持有人体验的选择,为此,他可以接受规模增长方面的部分损失。

  面对产品限购时,投资者应当如何处置呢?“大部分情况下,基金限购是为减少机构大额申购带来的影响,对普通投资者影响不大。”上述理财师表示,即使面对基金产品限购,也不要过于追求现货稀缺的基金产品而连续申购追加投资,可以换一个思路去选择一些风格类似、策略相近的基金经理产品,或者是调整投资策略,寻找一些其他类型基金配置。

  惠州日报记者刘乙端

编辑:任己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