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行新传丨惠州修鞋匠万维群:守艺焕新 缝补时光记忆

  “修皮鞋布鞋旧雨伞啰……”曾经,这样的吆喝声弥漫在村头街尾。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修鞋匠”这一传统行当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就算偶有所见,也是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而且不再有吆喝声。

  在市区江北,沿着水北六路拐入闻涛路,步行两三分钟,就可来到一个叫“维珍美鞋吧”的店铺。店铺不大,大概四十平方米,主人叫万维群,他十多年来凭着娴熟的技艺以及与时俱进的努力,守着修鞋这门传统行当,在“补旧焕新”中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日子。

  “顾客满意就不怕没生意”

  午后,天气炎热,万维群半躺在店门口的椅子上,饶有兴致地看着CCTV-9的纪录片——这是他修鞋之余最喜爱的消遣方式,解闷又长见识。

  店内,数百双鞋子随意摆放着。“别看有点乱,但鞋子放在哪,我都一清二楚。”对万维群而言,每双鞋子都代表着顾客的一份信任,早已深深地印在他心中。

  万维群老家在江西南昌,20世纪90年代初中毕业后,他跟着父亲在厂子里学习皮鞋制作。几年之后,厂子关闭,年轻的万维群外出闯荡,先后到过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成家后又在老家开五金日用品店,但生意一般。2008年,夫妻俩来到惠州。

  “其他技术我也不会,想来想去,还是开家修鞋店,靠手艺挣钱。”万维群说,修鞋是个传统行业,但他并不想像老一辈那样做“流动摊贩”,于是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小区开店,并在夫妻两人名字中各选一个字,给店铺取名“维珍美鞋吧”。

  “叫美鞋吧,一是听起来比较潮流嘛,二来也是想让人家知道,我们不只是修鞋,还可以给鞋子做‘美容’护理。”万维群说,有个店铺,会增加顾客的信任度,也更容易获得稳定客源。 

工作中的万维群。

  美鞋吧开业后,的确如万维群料想的那样,因为收费合理、技术不错、服务周到,慢慢地吸引了不少居民来帮衬,“现在每天至少有十来二十双鞋的业务,逢年过节可能会更多一些。”万维群说,这些鞋子有要修补的,也有需要清洗护理的,偶尔也会修一些箱包、雨伞等,“大部分都是老顾客送来的。”

  “有位顾客因为走路习惯,右鞋鞋跟很容易磨损甚至变形。”万维群指着店里的三双女士皮鞋说,“这些鞋子都要几百元一双,坏了就丢的话太浪费,但稍作修补还能继续穿,花费不大,顾客感觉也挺好。”

  有一位住在汝湖镇白鹭湖社区的顾客,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皮鞋送来护理。万维群不仅把鞋子精心护理好,而且会顺手修好一些小问题,并不额外收费。

  “只要我们把功夫做足了,服务做好了,利润少点没关系,顾客满意就不怕没生意。”这是万维群的经营之道。

  “别看这是一个不大的店,每月房租水电就要近7000元呢。”万维群在“抱怨”的同时,也流露出一份自豪感,这十多年来,他靠着这门手艺,不仅经营好了店铺,还在惠州买房安居,成为新惠州人。

  “修鞋故事里满是人情味”

  传统行当,靠的是手艺,但不失浓浓的人情味。

  刷鞋、打磨、缝线、钉掌……修鞋匠的工作特别单调,天天面对各式各样的鞋子闷头干。但万维群性格开朗,爱笑又有耐心,每当有客人上门,他都会跟客人聊上几句。

  “在和顾客闲聊过程中,我感觉一针一线织补的不只是鞋,更是一种岁月情怀。”时间一久,对于修鞋这门老手艺,万维群也有了深厚感情。

  有一位老太太,因为个人喜好,20多年前一口气买了好几双刺绣布鞋,买回来之后变成了“收藏品”,现在鞋底因氧化而破损,于是送来修补。尽管换了鞋底后也只是偶尔穿穿,但看着“重获新生”的鞋子,老人满心欢喜,旧日的记忆又回来了。

  一天,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带着一个钱包找上门来。钱包的拉链头坏了,她跑了很多地方都没有修好。万维群留意到,那个钱包比较小,也比较旧,就随口问了句“为什么要这么费劲修好它?”

  没想到,他听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老人家说,这个钱包是她老伴几十年前到香港出差花了30多元买的,那时老伴月工资只有100多元,家里还有6个小孩需要养育。“当时我没少埋怨他浪费钱。”老人家说,对于这个贵重的礼物,她非常珍惜,一直带在身边使用。前些年老伴去世了,“修好它,继续带在身边,留个念想。”

  万维群翻寻了好一阵,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拉链头,看到钱包的内衬脱线了,想着“就是顺手的事”,他就用针线帮忙缝好了。“本来给5元手工费就行,没想到老人家硬塞给我20元。”万维群说,这让他深刻感受到这个行当的意义,“很自豪能为有需要的人缝补时光记忆,弥补岁月遗憾。”

  “让传统行当也跟上时代发展”

  每天早上8点出门,中午在店里吃饭,晚上9点后回家……万维群两点一线的生活,十几年如一日,几乎没有改变。

  但有些事,也在悄然变化着。

  近年来,随着球鞋文化的兴起,对球鞋爱护有加的年轻人喜欢把鞋子交给专业的人来洗。万维群也顺应潮流,购置了洗鞋机,提供洗鞋服务。

  虽然有洗鞋机,但是鞋子并不是丢进机器里一洗了事。万维群说,鞋子要先分类,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鞋子分开处理,有些可以直接机洗,有些特殊材料如丝绸需要手工处理,有些脱胶的要修复,脱线的要缝合,“鞋子、鞋带、鞋垫等都要分开来清洗,最后还要进行烘干杀菌,洗一批(20多双)鞋子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

万维群靠着修鞋的手艺,在“补旧焕新”中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日子。

  近两年,“互联网+洗鞋”更是成为创业新风口,包括惠州在内的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专门的洗鞋店,连带着传统修鞋店也增加了洗鞋业务。“现在洗鞋、护理的业务大约占了店里业务量的一半。”万维群说,客人送来洗护的大多是各种知名品牌的球鞋、运动鞋、小白鞋等年轻人喜欢穿的鞋子。

  万维群也会接一些修补和护理奢侈品牌鞋子的单。但修补这类鞋子比较费劲,一方面找到合适的材料和配件并不容易,另一方面顾客对修补的要求也较高,所以一般收费也会高些。好在当下资讯发达,万维群和多个城市的同行们都建立有微信群,他们在群里互通有无,交流业务,这也让修鞋不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业。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一些平台出现了分享修鞋或直播修鞋过程的视频。这让“不太懂视频”的万维群也来了兴趣,他计划着要尝试视频直播,和大家分享交流修鞋技艺或有关鞋子的故事,“让传统行当也跟上时代发展。”

  谈及未来,万维群认为修补这传统行业还是有很多现实需求的,只要能跟上时代步伐,围绕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做好服务,这个行业就不会轻易消失,“我也会一直做下去。”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欧阳成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