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实施五大“海丝”工程推进海丝申遗工作

原标题

我市实施五大“海丝”工程推进海丝申遗工作

讲好海上丝绸之路的惠州故事

  惠州东汉墓出土的舶来品琉璃瑱,将惠州“海丝印迹”追溯至汉代;大星尖是重要的“海丝航标”,郑和下西洋六次经过惠州海域;明代白马窑瓷器遗存,是惠州广泛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重要印证……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惠州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近年来,惠州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价值,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有效发挥“海丝申遗”桥梁纽带作用,主动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不断推进海丝申遗工作。

白马窑中的馒头窑。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叶衍达 通讯员廖任平 摄

  深挖海丝文化遗产价值

  “惠州是海丝贸易的‘要会之地’,也是广东海防的‘东路重镇’。”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惠州通过实施文脉探索、遗产提档、文化展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等五大“海丝”工程,积极推进海丝文化保护利用取得新进展。

  例如,在海丝文脉探索工程方面,惠东白马明代窑址群是广东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窑址群,2022年入选“广东省十年十大重要考古发现”。通过区域系统调查,发现窑址21处,涉及范围23平方公里,出土遗物8000余件,进一步印证了惠州在“海丝”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白马窑出土的部分瓷器。惠州日报记者蔡伟健 赖金朗 特约通讯员叶衍达 通讯员廖任平 摄

  在海丝遗产提档工程方面,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推动了妈祖信俗、海盐晒制技艺、疍家屋船制作技艺等海丝非遗项目列入第八批市级非遗名录,并推动白马窑址群、大星山炮台、谭公祖庙以及范和古村等海丝相关遗迹申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不仅如此,我市积极实施海丝文化展示工程,如举办《青瓷白马兼山海——白马窑考古成果暨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文物展》和“广东惠州海丝申遗暨惠东白马明代窑址群学术研讨会”,出版考古图录《惠东县白马窑址群系统调查》,讲深讲透惠州的海丝故事。

  此外,我市还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和产业发展工程。“惠州湾”滨海旅游带和“百里滨海旅游长廊”初见轮廓,打造了巽寮妈祖文化旅游节、海龟文化旅游节等滨海旅游节庆品牌。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惠州构建以临海石化为龙头,以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现代海洋渔业、临海清洁能源为重点,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绘就海丝申遗“工笔画”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我市将深度融入海丝申遗,绘就海丝申遗‘工笔画’。”该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打造人文、联通、休闲、产业“四大高地”,把海丝申遗规划图转化为实景图。

  在打造海丝人文高地方面,我市将谋划建设白马窑址国家考古公园,将海丝文化遗存串珠成链,构建海洋贸易文物主题游径系统,带给人们对惠州“海丝”文化的连续感知。同时,发挥惠州作为海神谭公发源地的优势,对标莆田的妈祖文化中心,打造谭公文化中心。

专家在惠东县三官坑明代窑址发掘现场考察。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为进一步加强联合申遗工作的联通、交流合作作用,我市将积极参与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等平台建设与活动,不断完善“丰脊拥湾,山海联动”的滨海城市空间结构,支撑海上互联互通、“空中丝绸之路”、空间信息走廊和大湾区都市圈滨海文化走廊等建设,使惠州成为海丝申遗“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制高点。

  与此同时,加快打造海丝休闲和产业高地。例如,发挥针头岩(大星尖)作为郑和航海路上重要节点的历史优势,将“大星尖”与巽寮湾、三门岛等惠州沿海海湾岛屿联动发展,让海丝文化“出海上岛”。

  惠州还将大力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临海清洁能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高质量发展,持续释放“蓝色引擎”强劲动力。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