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锚定目标任务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惠州:打造新增长极有信心有底气
时代浪潮,浩浩荡荡,新时代惠州大地热潮涌动。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惠州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惠州指明了方向——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这是新时代赋予惠州的重大历史机遇,是省委、省政府寄予惠州的殷殷厚望,是惠州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时代赋予重任,使命催人奋进。《意见》中,惠州被赋予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四大战略定位,期望惠州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委、省政府专门发文支持惠州,其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考量?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惠州又将如何扛起使命任务,以昂扬姿态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惠州这座湾区之城、活力之城风景优美,宜居宜业宜游。惠州日报记者陈子杰 摄
●惠州担当
坚持集中集约,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去年广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广东的根本出路,也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
站在中海壳牌二期观景台向外望去,管道纵横交错,油罐鳞次栉比,大亚湾石化园区大半景致尽收眼底。
在这片位列中国化工园区30强第一的园区内,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两大全球“巨无霸”项目加快建设,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题中之义就是要高质量发展。
作为广东经济“第五城”,惠州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自觉把惠州发展融入国家、全省大局,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系统性思考,前瞻性谋划,加快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以集中集约的发展方式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高质量发展的惠州模式。
近年来,惠州保持战略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定把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立起来,打破零敲碎打、粗放发展的旧模式。
——坚持集中集约。唯大产业方可支撑大发展,唯集群集聚方可发展大产业、推动大发展。不同于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惠州的发展模式特点是集中集约,全力打造“2+1”现代化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形成更具韧性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经过多年积累,惠州产业已由散转聚、由大转强,构建起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2+1”现代化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突破1.3万亿元。惠州锚定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持续锻长板、扬优势、强支柱,加快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和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
截至去年,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65%;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入选“2023中国百强产业集群”,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实现产值约1160亿元,加快迈向全国第一方阵。
——搭建平台载体。高质量的产业发展需要高水平的空间载体,支撑产业迈向高效、高级、高端。近年来,惠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走新型工业化路子,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以建设“3+7”产业园区为抓手,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打造主导产业明晰的特色园区。“3+7”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达277.3平方公里,为打造“2+1”现代化产业集群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023年,大亚湾开发区连续5年领跑‘中国化工园区30强’,与仲恺高新区双双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去年,“3+7”产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2亿元,完成工业投资982亿元、规上工业产值8027亿元,贡献了全市超六成的工业投资和七成的工业总产值。
“产业园区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看来,产业园区能够有效集聚产业,通过资源共享,带动关联产业,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不断厚植惠州制造业当家的优势。
大亚湾石化区。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
●惠州速度
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今年2月,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全球石化巨头埃克森美孚称,惠州乙烯项目今年还将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这标志着总投资约100亿美元、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坚定看好惠州、投资惠州,彰显惠州“磁吸力”。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惠州紧紧牵住重大项目“牛鼻子”,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引进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不断塑造惠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如今,埃克森美孚乙烯、中海壳牌三期、太平岭核电、“两大科学装置”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恒力石化PTA、亿纬动力储能等产能全面释放……
国内外头部企业纷纷看好惠州、扎根惠州发展,持续加大投资增资扩产,项目扎堆抢滩成为“惠州现象”——
今年,惠州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25宗,总投资7253亿元,年度投资计划1271亿元。
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以及超预期的复杂严峻形势,近年来惠州狠抓实体经济、大抓工业投资,推动经济总体向上向好——
2022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增速居全省第一;1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等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
2023年,惠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增速居珠三角第二,多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其中,工业投资总量全省第二,连续43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凸显了惠州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发展活力。
在专家看来,惠州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大项目持续突破,形成滚雪球般的联动效应和增长效应,带动经济向上向好发展。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惠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吸引项目投资的“强磁场”。
今年1月底,本着对惠州发展前景的看好,A股上市公司宇新股份更改注册地,将注册地和总部搬迁至惠州,成为一家地地道道的惠州上市公司。
“这里交通便利、原料充足、产业配套完善,整体生产成本低,创业环境好,商机也更好。”在谈及公司投资惠州初衷时,宇新股份董事长胡先念表示,作为首家入驻惠州新材料产业园的企业,宇新将鼓足干劲打造成标杆,力争成为园区的龙头企业。
为了让企业扎根惠州、发展壮大,惠州提供了“精心呵护”、优质服务的土壤——
坚持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70%以上用于工业,每年推出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确保项目能够快速落地;建立“1+6+1”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体系,定期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用地、用海、用工、用能等难点、堵点问题。
坚持不懈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实施服务企业“直通车”、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周六延时服务、简化审批流程等措施,用心用情当好企业“服务员”“店小二”。
目前,惠州全市实有经营主体近90万户,营商环境评价全省排名持续上升,经营主体满意度全省第三。
如今,惠州这座湾区之城、活力之城,正加速将“发展之势”转化为“竞争之能”,成为大湾区投资兴业的新高地。
●惠州潜力
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各类要素资源加速集聚
“从惠州北站坐赣深高铁,南下可到深圳、香港,北上可达赣州、北京,非常便捷。”在惠州开办企业的李先生越来越喜欢搭乘高铁外出探亲访友、出差办事。
随着赣深高铁、广汕高铁相继建成运营,如今从惠州市区坐高铁30多分钟可直达深圳、1个小时直达广州和香港。
这得益于惠州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和优势。
——惠州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域、毗邻广深港,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东部枢纽门户,亦是深圳都市圈副中心,素有“岭南名郡”美称。
“丰”字交通主框架、千万级新干线机场、“3线9站”高铁布局、亿吨级海港……惠州基本形成“海陆空铁”大交通格局,资金、人才、创新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各种生产要素、产品能速达大湾区、内地乃至全球市场。
——惠州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陆地面积1.13万平方公里,开发强度却只有11.68%,是大湾区东部唯一拥有大面积未开发土地的城市,有足够的空间承载大项目、大产业,有充裕的条件覆盖一二三全产业链条。
前不久,深圳东佳信集团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0亿元项目落户惠州。“惠州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该公司总经理林必祥坦言,惠州毗邻香港和深圳,还是新兴工业生产聚集地,这些优越的条件坚定了企业在惠州投资发展的信心。正是看中了惠州发展潜力,该公司计划将公司总部搬迁至惠东县。
——惠州有着优美的生态环境。作为国家森林城市,惠州森林覆盖率达57.91%,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3.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85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优美花园城市。
“来到惠州,可以感受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自然生态,可在这里尽情‘深呼吸’。”不少来到惠州的游客如此感叹。去年,惠州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珠三角城市排名第一,位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惠州蓝”享誉全国。
林江认为,惠州有罗浮山、南昆山、莲花山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名山挺拔、秀水蜿蜒,在绿色环保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
惠州正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推进更高水平开放。近年来,惠州一方面不断优化提升便利港澳居民在惠州发展的措施,鼓励支持更多港澳青年来惠州创业就业、安居生活,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另一方面,与大湾区城市联动发展、优势互补,积极探索“深港研发+惠州转化”“港澳产品+惠州应用”等产业化模式,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惠州、扎根惠州,目前惠州人才总量超过140万人。各类“高精尖”科研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还有一大批工匠大师和技能人才,在各行各业挥洒激情和汗水,助力惠州加快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风劲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当前,惠州发展的信心和底气前所未有,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策划 惠州日报记者张旭华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袁畅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谢宝树 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