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昆虫学术演讲”有意思,“专家”是个小学生

  仲夏夜,一轮明月高高挂起,在惠阳秋长周田村一处山谷边,周围不时响起虫鸣声。微风轻轻吹来,几个大人坐在山坡上乘凉。不远处,几个小学生正安静地守候在昆虫灯诱帐篷旁边,看着各种小昆虫飞入帐篷里。突然,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呼喊,一个男孩抓起一只昆虫小心翼翼放在手里,如获珍宝。大家纷纷围上去,叽叽喳喳讨论着。乡村寂静的夜晚,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谢晨曦守候在昆虫灯诱帐篷旁边,等待昆虫“入局”。

  这个带头抓虫子的男孩名叫谢晨曦,来自惠州市惠城区京师实验小学506班,今年才11岁。当天,他在妈妈的帮助下,开展了一场“学术演讲”,还教大家制作标本、诱捕昆虫。

  谢晨曦的“学术演讲”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聆听。

  现场还有展览及标本制作等内容

  从市区驱车一个小时带娃下乡听小学生的“学术演讲”,这些家长们是怎么想的?原来,谢晨曦在学校里早就“名声大噪”,多次举行昆虫标本展览,是大家心目中的昆虫小专家。

  因为喜爱昆虫,谢晨曦成了同学们心目中的昆虫小专家。 受访者供图

  为了让大家的暑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当天,谢晨曦的妈妈邀请大家一起前往周田村游玩。在当地的小院落里,谢妈妈精心布置了一个展览,不仅有谢晨曦自己制作的各种昆虫标本,还有他绘制的昆虫主题的画作。前来听课的,大部分是他的同学,也有的是他弟弟的朋友们。

  在“学术演讲”上,谢晨曦通过大屏幕投影出来的PPT课件,逐个讲解我们身边常见的昆虫种类。台下的小听众,搬好小椅子围成一圈,托着下巴安静地听着。“你们知道蜻蜓有几种吗?”“你们知道昆虫都有哪些习性吗?”讲到有趣的地方,谢晨曦还主动提出问题和在场的同学一起互动。

 

  在学校举办昆虫标本展览时,谢晨曦向大家科普昆虫知识。 受访者供图

  终于到了制作标本的环节,谢晨曦先详细讲解了制作步骤,然后就带着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一起动手了。“你看,固定好了蝴蝶以后,要把它的翅膀展开来再进行固定。”他边制作边讲解,各种步骤了然于胸,手上的功夫也是十分熟练。在制作过程中,有同学遇到困难,他也连忙过去帮忙,一看就很专业。

  在校内多次举办昆虫标本展览

  谢晨曦为何会与昆虫结缘?谢妈妈说,孩子小时候就喜欢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最初是喜欢在水池边看鱼儿游来游去。慢慢地,他发现了在水面上飞舞的各色蝴蝶。蝴蝶世界的多样化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对昆虫探究的兴趣大门。他开始不断观察和翻阅资料,家里书架上开始增加了很多昆虫书籍。对于谢晨曦的爱好,父母也很支持,每到节假日,他们总是全家出动,一起去公园或是森林里寻找昆虫的踪迹,或者去博物馆里学习和昆虫有关的知识。

  谢晨曦的昆虫标本和画作。

  谢妈妈说,她原本也是一个看到昆虫只会尖叫的女生,但后来被孩子的专注一点点感化。特别是孩子在翻阅书籍之后,会跟她分享昆虫的知识,告诉她昆虫的特性和毒性,也让她打消了对昆虫的恐惧,心甘情愿给孩子当起了小助手。

  书上得来终须浅,为了更好了解昆虫的习性,谢晨曦开始饲养昆虫。他第一次养的是眼斑螳螂,后来还养过蚕宝宝、锹甲、螽斯、竹节虫等等。后来,他又通过上网查找视频,学会了怎么制作昆虫标本。

  谢晨曦教大家制作昆虫标本。

  谢晨曦对昆虫的痴迷,很快被学校领导和老师发现了。学校不仅让他当上了校内昆虫研究社团的负责人,让他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昆虫知识,还多次为他组织了专场昆虫标本展览。通过这些学习,谢晨曦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个暑假,谢晨曦想让家长带他去更多的地方亲近大自然,自由自在探索大千世界。

  文图 惠报全媒体记者钟玮 范文燕 通讯员温军营

编辑:洪东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