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青春在基层法庭“闪亮”

原标题:

他们的青春在基层法庭“闪亮”

博罗法院青年法官奋战在司法一线,用专业与热忱守护公平正义

  青春是热血的力量,是奋斗的激情。在博罗县人民法院,有一群年轻人扎根基层人民法庭,常年奋战在司法一线,用专业与热忱守护公平正义,为基层治理和县域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他们在审判、调解、普法等工作中独当一面,用汗水浇筑成长之路。五四青年节之际,记者走访了博罗法院分布在东部、西部、中部的基层法庭,倾听青年法官代表的办案故事,感受司法的青春脉动。

  扎根一线,用专业守护公平

  “法庭的案件看似简单,但涉及面广,许多个案背后反映的是乡村社会的典型问题。只有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拓宽知识面,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记者的第一站是博罗东部的杨村人民法庭,该法庭负责人张锦清如实而言。

  张锦清2010年入职博罗法院,15年的法院生涯中,有10余年奉献给了基层法庭。如今,他所在的杨村法庭管辖麻陂、石坝、杨村、杨侨、观音阁等5个乡镇,这些地区正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百千万工程”在当地走深走实。除了处理涉农纠纷,他和同事们还要办理各类案件,以司法保障助力乡村发展秩序稳定。

  一宗交通肇事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令他印象深刻。原告刘某的爱人驾驶“电动车”与汽车相撞身亡,但交警鉴定该车实为机动车,导致责任划分上刘某的爱人和汽车司机均等。原来,销售商以“电动车”名义出售车辆,而实际质量超重被认定为机动车。刘某愤懑不已:“明明我们是想买电动车,怎么被坑买成了机动车?这是销售欺诈!”于是,她将销售商、代理商和生产商告上法庭。

  张锦清深知此案对消费者和销售商、代理商和生产商的教育意义重大。他查阅行业标准、与交警沟通、分析证据,最终判定原告刘某胜诉,并对三被告进行了法庭教育。案件圆满解决,双方服判息诉。

  去年,博罗法院6个基层法庭办理了全院65%的民商事案件。无论是侵权纠纷、合同争议还是邻里矛盾,年轻法官们直面不同的案件类型,用专业与担当守护公平正义。

  守护稳定,法理相融解纠纷

  记者的第二站来到位于博罗西部的工业重镇——石湾镇。随着“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石湾镇的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博罗法院去年向石湾镇政府发送了《关于推动石湾辖区多元协同共治机制建设的司法建议书》,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同年年底,石湾镇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正式成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湾人民法庭的刘燕琼法官秉持“能调尽调”原则,在案件办理中始终坚持将法、理、情融入调解。今年二月,她接手了一宗特殊的抚养费纠纷案:女儿起诉父亲7年未付抚养费,也未曾探视。女孩因渴望父爱和升学压力患上抑郁,将父亲告上法庭。

  在庭前阅卷中,刘燕琼发现,7年来女孩的母亲也不曾为了孩子主动联系前夫。她更加笃定:“这不仅是一起金钱纠纷,更是一个孩子对父爱的呼唤。”于是,在庭审中,刘燕琼打破常规,将法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提前,与孩子父母进行面对面沟通。最终,父亲承诺分期支付抚养费并主动关心女儿,母亲也同意方案并表示主动配合履行。案件不仅解决了经济纠纷,更重建了父女亲情。

  “基层法庭像熔炉,百姓的恩怨都藏在案件中。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做一点、多走一步,让群众明白裁判的公正,赢得明白、输得服气,这样才能尽力修复破裂的关系。”刘燕琼这样总结在法庭工作的心得。

  助力治理,传递法治声音

  在龙溪人民法庭,法官于艳华虽任职时间不长,但在司法办案之余,她还做出许多尝试。她多次作为主讲人参与普法宣讲,为社区和学校讲授防范性侵、校园欺凌等课程,将法治种子播撒在基层。

  今年初,她调解了一宗涉及食品质量的消费者维权案。她敏锐意识到其普法价值,于是主动联系法院宣传部门,以案说法。最终,该案被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采用。

  青年法官的成长离不开多岗位历练。张锦清从书记员到法官助理,再到审委会秘书,最终成为审判能手;刘燕琼通过执行岗位的锻炼,在调解中更注重实际履行效果;于艳华则通过普法工作,将法律知识传递给更多人。

  在基层法庭的熔炉中,这群年轻人用专业与热忱,诠释着司法为民的初心,让青春在服务地方发展、守护公平正义的事业中熠熠生辉。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特约通讯员黄淑瑜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