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仁精舍 盛世文宗的私家园林

  在惠州桥东晒布场(今新民街),曾有一座著名的明代私家园林——敦仁精舍,它是有着“盛世文宗”之誉的理学家杨起元读书著述聚徒讲学的地方,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绘制于明崇祯四年(1631)《惠景全图》,收录于惠州文人黎遵指编纂的《苏文忠先生寓惠全集》,“杨文懿宅”赫然立于东新桥南。 侯县军 翻拍

  杨起元(1547—1599),字贞复,号复所,归善县人。自少颖异,八岁能作诮鬼文,二十一岁以书经中解元,明万历五年(1577)以二甲五名登进士,历官翰林编修、司经局洗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摄礼部尚书事、北京吏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杨起元卒后谥“文懿”,事迹见载《明史》。

  杨起元与叶萼、叶春及、叶梦熊、李学一并称“湖上五先生”,曾在惠州讲学,影响甚大。杨起元曾三次在永福寺讲学,是明代众多的惠州学者中,在惠州西湖永福寺讲学最多、学术成就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第一次,明万历八年(1580),时任翰林编修的杨起元,因丧弟请假归惠,其间,他“入奉二人之欢,出兴鹅湖之教。构楼丰山若终身,日订江门、新建盟谊。来学者接踵,谈经论道,迄无宁日”(明周以典《杨复所先生传》),历时六年。第二次始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这一年杨起元回惠守父丧,在永福寺讲学。归善知县邓镳“从起元进诸生讲学湖上”,郡邑人文蔚起。这次讲学历时两年多,其间,杨起元主持《惠州府志》的编修,议建文星塔,助修拱北堤并为之作记。杨起元第三次讲学则在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是年杨起元母亲逝于南京,其扶榇归惠,直至次年病卒。

  杨起元在桥东建设敦仁精舍的来由是这样的:明万历十四年(1586),杨起元染目疾归惠治疗,思欲得山林僻处静居自养,遂出钱二万,购东新桥南滨江洼地亩许,挖土筑堤以捍水患,四周洼地积水成湖,因地处招魁里,故名曰“魁湖”。中央堆土为墩,广植花木,渐成林薮,“若扁舟之浮于烟波”。万历二十年(1592),杨起元奔父丧返惠,在岛上建屋两幢,屋前有堂二楹,左右两翼为侧室,堂后为楼四楹,外建大门,因惠人称水中高地为“墩”,称东向曰“仁”方,遂于大门题匾额曰“敦仁精舍”。门前又有一轩,谓之“能爱轩”。

  杨起元撰写《敦仁精舍记》,对精舍周遭环境有一番描述:“当轩百里而遥有五峰焉,状若五老,登楼可俯而招也……山色湖光,邻舂渔唱,四时之景无不可悦。”

  可以看出,敦仁精舍规模不大,但风景优美,为一处住宅式私家园林,反映了杨起元对自然的亲和态度和审美追求。在这精妙的园林里,杨起元居住、读书,讲学、会友。敦仁精舍成为杨起元在惠州的另一处读书讲学的场所。他在大堂供奉业师罗汝芳为木主,朝夕祀奉,出入敬告,为学生树起尊师重道的榜样。杨起元记述说:在那里,“朋友自远至者,留之常经旬逾月而后去。凡相与游衍者,无问久近,谈笑真率,礼数疏简。”学习的氛围融洽和谐,宽松自由。

  杨起元不仅是晚明著名的理学教育家,终生讲学,同时写作不辍,以文章扬名于世,为“时文八大家”之一,著述多达三十余种。

  近人王佐《惠州西湖百咏·敦仁精舍》咏之以诗云:“禅宗理学本同源,底事拘迂却讳言!杨子清修胸落落,孔仁佛觉两称尊。”对杨起元的理论勇气和学术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

  杨起元病故后,敦仁精舍由如正禅师辟为六度庵,庵内立祠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六度庵被毁,旧址建鹤峰镇国民一、二、三联保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惠州市第六小学。

  绘制于明崇祯四年(1631)的《惠景全图》,收录于惠州文人黎遵指编纂的《苏文忠先生寓惠全集》,“杨文懿宅”赫然立于东新桥南。据《惠州市桥东志》“文物古迹”记,“晒布场(今新民街)有坊碑,墨石,上刻‘招魁坊’三字,杨起元书,楷书,碑已断为三截,1987年收藏于市博物馆。”可见,杨起元留给桥东的纪念,绵亘数百年。

  沧海桑田,招魁坊、晒布场、敦仁精舍这些古地名,都不复存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今后和未来的岁月里,杨起元身上承载的人文精神及其学术成就延续至今,惠泽后人。(侯县军)

编辑:罗秋玲
上一篇:惠州汝湖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