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与惠州之关系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自诞生之日起,关于这部小说的原创作者、情节技法和现实隐喻争议不断,以至于围绕《红楼梦》产生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

  我们熟悉的文化名人,如胡适、俞平伯、顾颉刚、王国维、冯其庸、王利器等,都是研究红学的集大成者,但他们分属不同的红学流派,仅《红楼梦》一书的作者,就有数十种不同的观点,可见这本书探索空间之广阔。

《红楼梦》书封。(资料图片)

  《红楼梦》这部巨著近百万字,几乎无一处是闲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创作技法,更是让全书每一个细节都有不同的内涵,其中就有很多惠州元素,这些元素汇总归纳在一起,可以看出这本书与惠州的关系之深。

  首先是《红楼梦》的故事核。《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开篇第一句话便是“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在作者的设定中,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石头心有不平,不平则鸣,加上听到一僧一道在“石边高谈快论,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便动了凡心,才有后面的故事,而这个故事核就来自寓惠之后的苏东坡。

苏东坡画像。(资料图片)

  宋绍圣元年,苏东坡初到惠州,后在惠州生活了两年又八个月,这期间对他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实现了精神突围,通俗而言就是彻底想开了,这从他的《松风亭记》《和陶归田园居》就能看出。因此,宋绍圣四年,苏东坡被贬海南,登岛伊始,便写下了“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傍石,尽是补天余”。这期间的感慨,如果没有寓惠的经历,是难以真正开悟的。这与《红楼梦》的“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故事核可谓如出一辙。

  此外,《红楼梦》的核心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分别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红楼梦》中人物命名十分严格,如贾府第一代贾演、贾源,后来的贾敬、贾赦,再后来的贾珍、贾琏等,而贾宝玉的名字正是贾瑛。这个三生石的故事,来自苏东坡的《僧圆泽传》。《红楼梦》致敬苏东坡的地方还有很多,里面很多诗词都化用自苏东坡,连贾政的书房也叫“梦坡斋”。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场景图。(资料图片)

  其次是《红楼梦》的关键情节。这里有个前提,就是《红楼梦》的成书时间,在清代中前期,当时的惠州府下辖十个州县,简称“惠州十属”。《红楼梦》第六十回写道:“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茯苓霜暴露贾府的腐败混乱,也揭示了贾府败亡的原因之一——家有“恶仆”。这段记载足见当时茯苓霜是很珍贵的,而当时整个粤东地区,惠州罗浮山出产的茯苓最为有名。早在唐代贯休的《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就有“玉房花洞接三清,谩指罗浮是去程。龙马便携筇竹杖,山童常使茯苓精。”可见当时罗浮山的茯苓制品已是全国知名产品。粤东的官员想讨好工部员外郎贾政,以此为进谒之礼。

  此外,在《红楼梦》第七十一回中,贾母八十大寿时,粤海将军邬家送一架玻璃围屏做贺礼,十分珍贵。而这个粤海将军就有很多人认为是粤海关乌坎总口驻防将军,因此玻璃这种外国的东西就容易得到。粤海关乌坎总口在现在的陆丰东海镇乌坎村,当时属于惠州府管辖,因此又称“惠州总口”,而粤海将军与贾家正是世交好友。

  最后是《红楼梦》的作者。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说法很多,如洪昇、吴梅村、冒辟疆、顾景星、袁枚、曹寅、曹頫、曹颙、函可等,至少有六十多人。此外,《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其中《红楼梦》最有名的书评人是脂砚斋,砚者,石也。很多人认为脂砚斋就是《红楼梦》的作者,因此除了上面那六十多个人,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还有很多以笔名出现的人物。那么,《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有交代。“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程伟元说是“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这里可以说明几个问题,《红楼梦》是众手成书,不是一个人写就的,也不是一个短时间完成的,但是第一作者是“情僧”。

  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中说:“《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在《红楼梦》作者的探轶中,有很多人认为是清初惠州博罗的高僧函可。函可字祖心,号剩人,惠州博罗人,明末礼部尚书韩日缵儿子,他对明朝用情极深,诗文俱佳。函可的塑像至今还在惠州博物馆的名人堂中。清初对惠州世族打击非常大,当时很多人出家为僧,函可是其中一个代表。

函可的诗集《千山诗集》书影。 严艺超 翻拍

  函可属于博罗韩氏,是博罗的名门望族。函可本人才情卓著,志向远大,他曾写道:“秉拂寻顽石,题诗答腐儒”,故函可又称“石头和尚”“剩人和尚”,就是后来的《红楼梦》中那块无才补天的“顽石”,也是《红楼梦》第一作者,那个“情僧”。所谓《石头记》,代指被称为石头城的古金陵,函可面对明亡困局,曾写《再变记》一书,后被抄没。《红楼梦》里开篇的那个灵魂人物空空道人,即是函可的师父,空隐道独和尚,初字宗宝,引出“宝玉”二字。而《红楼梦》中,妙玉和宝玉最后出家的结局,正是印证了函可的身世。

  《红楼梦》成书的过程极有可能是这样的,函可经历了亡国灭族之痛,撰写了《再变记》等书,但是迫于文字狱,出家之后,在漠北苦寒之地,以“情僧”之名,在书中“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虽然没有了敏感词,但是这本书依然只能在江南藏书家中小范围内流传。众多对明朝抱有感情的东林党遗老及后裔,将署名和内容不断进行修改,最后担负打探情报、监视江南知识分子的江宁织造曹家获得此书,极为喜爱。曹氏一门被抄之后,感同身受,最终曹雪芹在悼红轩中,增删批阅,完成修订。

  正如《红楼梦》中作者的自述“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作为一部旷世奇书,诞生于清代文字狱最为严苛的时代,作者为了既要思考如何避祸,又要把心中块垒舒展到精妙的情节中,显然用了太多的心思,也为我们探析其中的妙趣打开了窗口。正因如此,或许《红楼梦》与惠州的关系,还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地方。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曹杰)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