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谈丨打造永不落幕的惠州荔枝盛宴

  苏东坡点赞的惠州荔枝,想吃又要等明年啰。一年一度的荔枝盛宴近日悄悄谢幕了。

  “荔枝买回家放不到两天就变黑,吹空调更快变色。”一年热闹一个月,这是由荔枝鲜果不易储运的特性决定的。荔枝产业过度依赖鲜果之困,也是各荔枝主产区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岭南荔枝主产区之一的惠州,在这方面能否另辟蹊径突围?

一棵棵荔枝树枝头结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像极了饱满而小巧玲珑的灯笼。

(一)

  荔枝上市,既有甜蜜,也有烦恼。

  荔枝成熟后果肉鲜嫩多汁,口感甜美,芳香浓郁。惠州荔枝“抚慰”了苏东坡,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加持”下,惠州荔枝名满天下,可以说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

  惠州荔枝种植总面积37.87万亩,约占全省荔枝面积的1/10,现存百年古树2.5万棵。近年来,惠州主打东坡文化IP,推动惠州荔枝从“提篮小卖”到“飞向全国”,并走出国门。

  这在骑马送荔枝的年代,敢想吗?在电商和物流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家能及时品尝“才下枝头、便上舌头”的惠州味道了,这也是避免“果贱伤农”的一个有效方法。

  即便如此,荔枝鲜果不易保鲜,成熟时间短暂而集中的现实,依然是荔枝鲜果产业面临的大难题。于惠州荔枝产业而言,更存在着一个尴尬局面。

  岭南荔枝上市期集中,今年惠州荔枝根据不同品种,上市时间从6月中旬持续至7月中旬。而在此前,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原因等,海南和省内茂名等地的荔枝已开始上市,在全国市场供应上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晚熟”的惠州荔枝鲜果失去“新鲜感”,缺乏市场和价格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声名鹊起的镇隆荔枝也佐证了这一观点。今年开市的RCEP广东惠州(镇隆)荔枝交易中心是全省最大的荔枝交易市场,交易中心内特意设置了冷链物流区,无论是商家发货还是市民邮寄都非常方便,但市场内的荔枝价格在端午节前较高,端午节后持续下滑。

  可见,依赖鲜果销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植户的积极性甚至产业发展。

RCEP广东惠州(镇隆)荔枝交易中心在今年6月19日正式启用。

(二)

  事在人为,“短板”也可以变成“潜力板”。

  坊间有一种说法,稳居陈皮界C位的江门新会陈皮,被誉为广东“三宝”之首。由新会柑果皮制作而成的新会陈皮,这两个产品均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数据显示,2022年,新会柑种植面积达9266.66公顷,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190亿元,比增31%,在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发展道路上高歌猛进。

  不难理解,柑加工成为陈皮,不仅解决了鲜果保存难题,也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更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条。近些年,惠州荔枝鲜果名声和营销都上了一个台阶,不少农企或合作社重新出发,开始尝试荔枝饮料、荔枝果酒、荔枝白兰地、荔枝糕点、荔枝茶等,但产品传播效果远不如鲜果。又如荔枝文化体验游蓬勃兴起,全市已开发出30多条荔枝文化旅游路线,“热闹一个月”后谁还会去荔枝树下看树叶?

  惠州“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土特产”短短三个字,每个字背后都有大文章:既要挑选优质的“乡土”资源,打造好“特色”产品,也要建好“产业”链条。

  惠州有写好“荔枝”这篇大文章的基础和优势。其中,要进一步挖掘荔枝价值,研发改进和宣传推广好荔枝深加工产品,深化“荔枝+”。如结合荔枝古树文化和荔枝深加工产品,打造荔枝古道、荔枝庄园、荔枝公园、荔枝小镇等文旅融合体,让“荔枝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不断丰富研学、科普、美食等业态,打造富民兴村产业新标杆,延续荔枝“盛宴”。

荔枝深加工产品。

(三)

  荔枝入宴,让惠州味道持续飘香。

  广州增城有荔枝木烧鸡、荔枝木烧排骨、荔枝木脆皮烧鹅等传统荔枝菜系;茂名市高凉菜大师(叶易泉)工作室团队研发16道以高州荔枝为原材料之一的荔枝风味菜,成为高州人夏日待客的最高礼遇……

  2017年的镇隆荔枝文化节上演了“千人荔枝宴”。厨师们以当地“糯米糍”和“桂味”两大荔枝品种为原材料,精心烹调制作成“夏季荔枝皇”“清爽荔枝冻”“台湾红藜桂花镶荔枝”“荔枝牛小扒”“荔枝东坡肉”等各式精美菜品。可惜,“千人”以外甚少有人品尝过这些菜品。

  值得一提的是,荔枝全身都是宝。《本草纲目》“果部”条目中记载了荔枝果实和荔枝核的用法;在现有的多种中成药品中,荔枝核是主要原料;网上不断流传荔枝干药膳方、荔枝食谱……能否抢抓预制菜风口,深入发掘荔枝和荔枝干的药用保健价值,研发推广“药食同源”的荔枝菜品?

  期待有一天,一盅以荔枝干为原料的补血滋脾汤、一碟口感与营养丰富的荔枝东坡肉、一杯滋补养颜的荔枝果汁成为待客必上之食,甚至作为手信让亲朋好友带走,惠州荔枝这张文化名片就更亮了。

  打造永不落幕的惠州荔枝盛宴,撬动荔枝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推动全产业持续兴旺,这篇大文章值得去书写。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