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五一路焕新!门楼重修道路扩宽还新增了停车场

  惠州街坊熟悉的五一路老街,历时一个半月完成提升改造啦!

  五一路位于惠州市北门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的中心区域,东起中山公园西接环城西路,是连接惠州西湖与中山公园的主要通道。在改造提升以前,街区标志性门楼(始建于1965年)因年久失修,残缺破败,道路人车混行,两侧老旧铁棚商铺林立,沿路环境拥堵脏乱,停车矛盾突出,存在较大交通及消防安全隐患,也有损城市形象。

  自今年3月15日起,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大力推进实施西湖周边建筑立面改造,于4月30日完成五一路改造。如今的五一路,道路街景让人眼前一亮:扩宽后的道路采用芝麻灰花岗岩;按原有式样修复的门楼,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标志性招牌更加古朴庄重;新建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交通更加安全,另外,道路旁还新增了停车场,满足群众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需求。改造后的五一路,正焕发勃勃生机。

  车行人行交通压力增大,实施改造打通游览要道

  5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北门直街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自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在梌山(今市区中山公园)设循州总管府起,至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

  透过门楼眺望中山公园,五一路新铺就的石板路如一泓悠溪倾垂而下,与惠州西湖周边环境色彩和谐搭配。灿烂的阳光下,新刻的“北门直街”匾额熠熠生辉,为我市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竖起了金字招牌。

改造后的五一路正焕发勃勃生机。

  在实施改造以前,五一路仅有6米宽,历经风雨洗礼和时代变迁,五一路与近在咫尺的惠州西湖景区优美环境格格不入。

  五一路是车辆通往中山公园的主要出入口,连接西湖景区、中山公园及周边片区的交通,随着城区交通及西湖景区旅游的日益发展,车行和人行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五一路改造前,道路两侧为临时搭建的商铺,大多为铁皮棚,道路景观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人车混行,行车时速低,人行安全舒适性差,周边停车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市政设施部部长曾维泉说。

  五一路急需“重生”。

  为加强西湖景区与中山公园的融合联系,打通主要游览要道,提升周边环境,让古城核心历史街区焕新颜,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启动了五一路改造工程项目,主要从道路、绿化、排水改造,门楼重建,地面停车场改造,电力通信完善,照明完善等五个方面进行改造提升。

  

改造后的五一路从原来宽6米拓宽至14米。

  与此同时,惠城区人民政府桥西街道办事处积极开展五一路的征拆和协调工作,保障项目顺利进行。“五一路道路两侧的铁皮商铺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使用期限长,商铺是很多商户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我们在周边寻找闲置商铺,通过沟通协调帮助大约20户商户解决生计问题。”惠城区人民政府桥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小鹏说。

  畅通西湖周边道路交通,改善生活环境片区景观

  据介绍,改造后的五一路从原来宽6米拓宽至14米,两侧临街摊档棚拆除,车行道拓宽,人行道等市政设施完善,原混凝土路面铣刨后铺装了花岗岩,双向两车道有效增加交通容量,人行道上种植了乔木;原来的老旧羽毛球馆拆除后改造为露天停车场,划设机动车停车位5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35个左右。

  改造后的五一路,完善了区域路网,便捷通畅了中山北路、五一路至环城西路的西湖周边道路交通,有效改善了周边市民生活环境、提升了片区景观。

  

五一路旁还新增了停车场。

  “现在的道路很宽敞,很漂亮,我们住在周边,出行也更方便了。”市民梁女士说道。“改造后环境比以前好很多。”市民巫女士在五一路经营店铺20余年,她说,原来的路很窄,感觉很乱很破旧,沿街的铁皮棚拆除后,感觉敞亮了不少,巫女士期待着,随着道路环境的改善,能带动片区经济发展,大家生活也越来越好。

  据悉,改造后的五一路不仅告别了多年的脏乱差形象,更使北门直街历史文化街区获得更广泛的知名度和关注度,相信不久的将来,沉寂太久的古街将重现昔日盛景,为大美西湖增添又一道靓丽新景。

  文 惠报全媒体记者陈春惠 通讯员高扬

  图、视频 惠报全媒体记者陈春惠

编辑:小丽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