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惠州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对乡村的“表白”

  

原标题:

  他们的青春在助力乡村振兴中闪光

  “山区计划”志愿者为龙门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编者按]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最蓬勃动力,是我们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朝气的重要力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春因奋斗而精彩。2021年,团省委联合有关部门实施“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山区计划——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以下简称“山区计划”)选派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到粤东西北地区及肇庆市、惠州市龙门县的乡村,开展2~3年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引导大学生规模化返乡入乡,积极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储备人才库”和“青年人才库”建设。去年11月中旬,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首批10名“山区计划”志愿者,奔赴龙门县10个乡镇正式上岗,他们投身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基层青年工作等领域,用行动践行使命,书写不一样的热血青春。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其中3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乡镇对他们进行了专访,了解他们在基层服务中遇到的酸甜苦辣,聆听他们的心声。

  王克广

  他成村民贴心人

  “一进到龙潭镇,周围的景色和老家农村的很相似,亲切感扑面而来。”2021年11月,山东大学社会学2021年应届毕业生王克广,抱着“将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献一份力”的初心,来到龙门县龙潭镇报到。近半年时间里,他走遍了龙潭镇14个村2个社区,每个村民小组长他都熟悉,每条村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一个月走遍14个村2个社区

  “许爷爷,昨天打了新冠疫苗第三针,今天感觉如何?”日前,记者随着王克广来到龙门县龙潭镇石莲村探访,刚进一户农家,王克广就亲切地与人打招呼。听到熟悉的声音,正在看电视的91岁老人许瑞初马上站起来,握住王克广的手,亲热得像祖孙俩。王克广用当地方言叮嘱老人一些注意事项,“我以前也讲粤语,现在口音也跑向龙潭这边了。”祖籍海南的王克广,是在广州长大的。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和村民拉家常的年轻人,来龙潭镇仅半年。初来乍到时,王克广惴惴不安。一开始不了解村情,王克广就多做多思少说,他利用一周时间通过现有资料对该镇所有村、社区便有了一个大致了解。除眼勤手勤,他还腿勤,一有空就蹭同事的车到各村挨家挨户走访。仅一个月时间,他就走遍了该镇14个村2个社区。

  “刚来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我让他写一份乡村振兴的总结材料,头天布置下去,次日凌晨两三点他就把一份扎扎实实的材料整理出来。”龙潭镇副镇长丘才划说,王克广肯吃苦,学习能力强,很快就上手了,同基层干部、村民能打成一片。

  做村民工作需更多情理关怀

  “乡村振兴的很多好政策,要真正落地转化为农民的福祉,其中有不少路要走。”王克广深有感触地说,“很多时候,宅改、人居环境整治、村道改造、户厕改造等工作,明明是利世益民的好事,但实际落地时,会遭遇个别村民不理解等情况。”这些政策的推进,时刻考验着基层工作人员的智慧。

  “惟有一次次上门,耐心倾听村民意见,在政策范围内尽最大努力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事。”王克广说,要让村民在法理之外感受到更多的情理关怀,村民的工作才能做得动。正是这种领悟能力和办事能力,村民才把一个刚大学毕业的小伙子当成了贴心人,丘才划也才敢把一些事情交给他独当一面。

  “总书记说过,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作为年轻人,我们的使命就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到社区去、到乡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做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王克广说,他会在这里坚守下去,脚下沾着泥土,心中装着百姓,燃烧青春的力量。

  黄露妮

  文弱女孩能吃苦

  “这么瘦小秀气的小女孩,不会过几天就跑了吧?”当小巧玲珑、文文静静的黄露妮来到龙门县地派镇党政办报到时,该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鹏飞满肚狐疑。没想到5个月过去了,一头短发、一脸白净的她不仅没跑,还踏踏实实地投进群山的环抱。

  参与疫情防控忙到凌晨两三点

  2020年大学毕业后,黄露妮一心想考研,过了初试,却没过复试。找工作之际,她看到了这个“山区计划”的号召,随即报了名,父亲也非常支持她到基层去“吃吃苦”。“我是第一次来龙门,也是第一次到地派镇,虽然这里‘很山’,但很亲切,我的老家揭西也有很多山。”黄露妮说。

  外表看起来柔弱的黄露妮,很快就令大家对她刮目相看。“有个周末,广州发生疫情,需要对在地派泡温泉的180多名广州客人连夜进行核酸检测,黄露妮协助核酸检测,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没有一点怨言,非常能吃苦。”李鹏飞说。

  “在疫情防控中,以前我一直是被保护对象,现在我成长为能保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志愿者了。”角色的转换让她感觉到身上的责任。

  黄露妮目前主要从事宣传工作,扛起相机,拿起笔,在一篇篇报道中,她逐渐融入这里。“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虽然是在付出,但同时也在成长。”黄露妮说,以往对基层的了解仅限于网络媒体,并不知全貌。如今,深入基层、体验基层、服务基层的她深有感触地说:“我看问题不再那么片面,也更感觉到年轻人需要更多地深入基层。”

  希望引进公益书店助乡村孩子多读书

  5个月下来,黄露妮在走村入户中发现,虽然村里都建起了农家书屋,但书屋的利用率不高,其中的书籍也不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类型,“我经常发现,村里的孩子拿着手机,他们正处于需要多读书的宝贵时光,读书直接关系着乡村下一代人的成长,关系着乡风文明。”

  怎样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的作用,让村里的孩子放下手机多读书?她萌生了一个念想:通过与政府合作的方式,引进一家公益书店入驻镇上,购进孩子们爱看的各类书籍,举办各种活动来营造读书氛围,让孩子们把更多时间用在阅读上。

  赖凡非

  收获信任和支持

  “我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希望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乡发展。”阳光帅气的赖凡非是龙门县龙华镇人。2020年大学毕业的他去年看到“山区计划”后,果断辞去在佛山一家公司的工作,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入驻到永汉镇。

  从踏实做事做起

  赖凡非被安排在广东省乡村振兴驻永汉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负责办公室的日常事务,协助农办搞人居环境整治,并兼任团镇委副书记。从公司到基层政府,从与机器图纸打交道,到更多地与人打交道,这些对他都是全新的挑战。“我以前话不多,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但在基层,经常要与他人协调工作,我不怎么擅长表达,就从踏实做事做起。”赖凡非说。

  “以前回老家,总能发现老家有这样那样的变化,村道变成了水泥路,村里有了运动休闲场所……这些都让我感到很欣喜。现在自己在基层工作,才发现要推动这些变化,真是不容易,必须从最基本的学起,勇敢面对各种困难。”每遇到困难,除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外,他还向书籍汲取力量。他的案头摆放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乡土中国》等书籍,有困扰时,就会翻翻书,书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打动、鼓舞着他,让他勇敢地面对挫折,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想继续扎根基层

  “以前,自己只是作为一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比较简单;现在,志愿服务活动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赖凡非还把志愿服务从镇上延伸到乡村,他希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给村民带去一些新观念,助推文明乡风的形成。“什么事都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我相信只要长期去‘滴灌滋养’,村民的观念就会逐步改变。”

  之前的工作每个月有四五千元的稳定收入,现在每月只有2300元的生活补贴,而且乡镇的工作复杂繁多,经常没有“双休”,既累又辛苦。记者问他后不后悔?赖凡非说:“我做的是一些有意义的事,辛苦和累都值得。我不会后悔,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工作能力提升了,也收获了来自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赖凡非说,他想继续扎根基层,鼓足干劲,让青春岁月在奋斗中闪闪发光。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李朝辉 冯雪峰

  

编辑:海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