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石湾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向更加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石湾进发
坚持“产业为王” 增进民生福祉
正威项目一期投产、南亚公司增资扩产、红墙培育上市……在博罗县石湾镇,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新项目纷至沓来,已有项目老树发新枝,呈现新气象。这是石湾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更加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石湾画卷的浓烈底色。
端详这幅新画卷,石湾大桥、沙河大桥、罗浮山东江大桥和红海大桥的相继建成,打通了石湾对外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落成投用、石湾第二小学正式开学,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实现就近入学、就医,幸福感满满……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湾镇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围绕惠州市“3+7”工业园区和博罗“一带一圈一区”发展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在强化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形象、发展民生事业等方面下功夫,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奏响了新时代镇域高质量发展进行曲。据统计,2021年,石湾镇GDP126.91亿元,比2012年增长157.7%(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石湾第二小学学生认真上课。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摄
产业强
2012年以来引进企业1065家
实体经济是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扭住实体经济这个牛鼻子,石湾镇笃定做强产业的心志,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发展不断迈出新步子,取得新成效。
正威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2019年,正威国际集团博罗项目落户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起步区(石湾镇)。目前,正威国际集团博罗项目一期连铸连轧生产线建设如火如荼,二期高导项目扎实推进。
华达汽车科技(惠州)有限公司于2016年落户石湾、2018年投产,为广汽丰田、广州本田、北汽等项目提供生产配套。2021年,新上一条新能源汽车零件的生产线——小鹏生产线,产能进一步提升。
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落户石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16年更是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以混凝土外加剂为单一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也是全县首家在本土培育上市的企业,综合实力已连续5年排名全国前三,连续10多年稳居广东第一。
在惠州景田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全球最高速最先进的纯净水吹灌旋包装生产线正忙碌着,其中2条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分别为23瓶/秒和20瓶/秒,生产效率之高着实令人感到震撼。近年来,景田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不断追加设备投资,引进国外最先进的全自动机械化生产线,扩大产能,成为博罗食品行业的佼佼者。
近年来,石湾坚持“产业为王”思维,充分发挥石湾现有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在高端装备、精密制造、智能装备等领域培育规模以上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产业类重点项目建设,在引进新项目的同时,推进企业增资扩产。据统计,2012年以来,石湾镇共引进1065家企业,投资总额为445亿元。从2012年新引进78个项目、投资总额为5.53亿元,到2021年新引进133个项目、投资总额为43.4亿元,每年的招商引资无论从企业数量、投资额、企业质量均有所增长。而今,正威、宝居乐家居、新日电动车等项目稳步推进,将助力石湾的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梯。
与此同时,石湾镇注重服务好现有企业,鼓励和支持优质企业增资扩产,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一批优质企业先后申请增资扩产,让现有企业提档升级。
接下来,该镇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专精特新”主导方向,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厚植核心竞争优势,统筹推进铜材料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发展,推动优势产业实现更大突破。
正威集团半导体键合丝无尘生产车间。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环境优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
企业对石湾情有独钟的背后,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必然结果。
石湾位于博罗县西南端,地处广州、惠州、东莞三市交界,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企业纷至沓来的投资热土。近年来,该镇积极抓住惠州市打造“丰”字交通主框架、博罗县建设沿东江经济带的契机,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和路网建设,规划建设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进一步拓宽交通“经度纬度”,打通融深融湾、联莞连穗脉络,以打造快速通道骨架方式拉开了未来发展的框架,让城市品质显著提升,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
翻看石湾的交通网络图不难发现:对外,该镇全力打通对外经济发展“大动脉”,积极推动石湾镇环城路、黄巢墩大道建设,加快惠肇高速兴业大道北延线互通口(西出口)、从莞高速石湾东出口等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建设,打通联莞连穗交通脉络,优化投资环境;对内,畅通循环“毛细血管”,完成总投资约1.65亿元的贤德东西路工程、兴业东西路工程、兴业大道和建设东路沥青罩面道路建设升级改造工程、石湾镇东园街拓宽改造工程、湾湖东路改造工程、石湾镇鸾岗山墩辅道建设工程、人民路升级改造工程、振兴大道与X193平交路口改造工程等。通过路网的建设和完善,真正做到了外联内通,为石湾的腾飞打造内外“双翼”。
交通建设不停歇,石湾争取年内完成红旗二路、兴业东路、兴业西路、飞鹅大道等道路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建设西路、建设中路、明月二路、明月三路、振兴大道(铁场段)等路段升级改造工程,推动建设东路、湾湖西路、东明路、黄城塘路等市政道路建设,以路通促进“财通”。
营商环境的优化,离不开区位、交通等硬实力的支撑,更离不开用心用情服务企业的软实力加持。
石湾镇以“营商环境综合提升年”为契机,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该镇成立了工业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拟引进项目,建立选址咨询、政策解读、协助注册等流程规范;对已落地项目,通过悉心走访、开座谈会等方式收集企业需求,聚焦存在问题落实闭环机制,解决企业痛点、堵点、难点,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落地生效。严格落实“一企一档”“一企一策”,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和涉企政策宣传解读,加强线上线下招聘力度,着力解决企业税收、用工等方面问题,解决好企业后顾之忧。
“我今天很快就办理好了业务。办事大厅环境舒适,各办事窗口设置科学合理,工作人员服务好、效率高。”在石湾镇便民服务中心办事的市民刘先生称赞道。2022年,该镇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两中心”一体化建设,实现群众办事“跑一次腿、进一扇门、交一次件”,让审批服务更便民、更高效,真正实现“一窗受理 集成服务”。
石湾镇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石湾镇供图
生态美
沙河水质达Ⅱ类水标准
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石湾镇还聚力绿色生态,推动城市品质、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
打造美丽生态石湾,沙河整治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该镇成立了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和镇河长办,建立镇村级“河长制”,明确整治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建立网格化监管机制,压实各方责任,推动河涌巡查整治常态化。近年来,石湾镇累计投入近10亿元,大力实施系列环保治污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污水配套管网入户工程,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能力。目前,全镇已建成污水管网200多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3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1座和4座一体机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均污水处理量达到5.5万吨,基本实现村村通主管网、污水处理全镇覆盖。多措并举下,全镇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沙河水质均值达到Ⅱ类水标准,全镇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改善生态环境是个整体工程、系统工程,离不开人居环境整治的助力。近年来,石湾镇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乡村风貌显著改善;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程,全镇12个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大力推进农村“四小园”建设,2021年建成小菜园240个、小果园35个、小花园280个。该镇建立了一套人居环境评比整治抓落实的常态化管控制度,每月全镇开展一次环境卫生大评比、每周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每日督促环境问题治理的常态化环境治理机制,有效提升石湾人居环境质量。
民生暖
聚焦“急难愁盼”解决民生实事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一直以来,石湾镇牢牢站稳人民立场,聚焦民生实事,在教育、医疗、交通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狠抓落实,统筹规划,切实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等问题。
“现在上学就两三分钟,很方便!”说起石湾第二小学的投用,家长卢先生点赞道。2021年9月1日,石湾第二小学正式开学。从此,石湾圩镇西南片区适龄儿童实现了就近入学,家长们喜上眉梢。近年来,石湾中学、滘吓小学、石湾第二小学相继落成使用,迁建了水上小学、石湾中心小学,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适龄儿童能上学、上好学。
而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石湾卫生院)的投用,让石湾医疗卫生水平进一步提升。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与博罗县人民医院、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签约,联合建设医共体、医联体,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此外,铁场卫生院医技楼也顺利投入使用,14个村(社区)卫生站完成了标准化建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
除教育、医疗外,石湾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生工程落地落实、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公共安全常抓不懈、服务效能不断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如投入150多万元进一步提升敬老院服务水平;投资约7000万元的石湾镇肉类联合加工厂正式投入使用,有效保障博西片区群众吃上“放心肉”;石湾自来水给水工程二期竣工通水;沙河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工程(东坡公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石湾自来水公司成为全市首个顺利通过HACCP体系评价认证的自来水公司,为全镇群众安全饮水提供有力保障。另外,16辆全新的新能源“城市巴士”投入使用,开创了博罗城市公共交通史的两个“第一”,进一步提升城镇品位、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自2018年起,石湾镇聚焦解决民生实事这个靶心,实行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度,实施“十件民生实事”,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摸得着的幸福”。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贺小山 实习生刘卓卿 通讯员陈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