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惠州坚持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

  惠州坚持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筑强中医药保健网 书写健康民生新答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惠州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独特。1700多年前,东晋著名医药学家葛洪隐居惠州,悬壶济世,所著《肘后备急方》成为中医经典之一。1700多年后,中医药依然为600多万惠州人护航健康,造福民生,成为惠州健康产业的一股重要力量。

  近年来,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基本形成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多元发展新格局,有力地提升了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养生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惠州中医药人才辈出,形成了一支专家队伍和一张全民中医药保健网络。

  2016年,罗浮山被列入中医科学大会永久会址;2019年,惠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全覆盖;2021年,惠东县和博罗县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惠州召开,惠州在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和中医药强市建设上再进一步。


罗浮山百草园种植了大量的中草药。

  创造有利政策环境 为中医药产业添动能

  惠州拥有积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优越的资源禀赋。日前,记者从市卫生健康局获悉,备受关注的《惠州市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即将印发实施。

  根据《若干措施》,我市将打造区域内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药医疗、服务、人才、文化和产业高地,助力我省创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打造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这是我市大力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缩影。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将中医药事业融入卫生健康大局统筹推进,围绕“医疗服务”和“文化交流”两条主线,强龙头、抓基层、扬文化、促交流,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惠州中医药的迅速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水到渠成。”市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惠州打出组合拳构建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创造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环境。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后一个多月,惠州市委、市政府于2020年6月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2022、2025和2030年的阶段性目标,力争用10年的时间跻身全国中医药强市行列,对中医药领域六大重点任务提出了20条措施。惠州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被作为重点任务推进。

  2019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局设置中医药发展局,各县区也全部设立了中医药管理股室,高效协同资源,兼顾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和健康产业统筹发展,逐步完善组织架构,全力推进中医药领域重点工作。

  惠州还积极发挥医保杠杆作用,强化医保政策对中医药的支持。中医医疗服务适宜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并经过调研扩大覆盖范围,门诊统筹报销涵盖所有12类中医适宜技术,同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医院住院起付线执行与当地同级综合医院下浮一级的标准,引导群众到中医类别医院就医。


医护人员在药房抓药。

  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 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在为中医药发展创造有利政策环境的同时,惠州市多管齐下推动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全市拥有中医医院9家;中医门诊部(含中西医结合)17间;中医诊所461间;中医医师2443人,占医师总比例的15.4%;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床位数2129张,比2020年增加180张,年增长率9%,逐步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保护墙。

  2020年底,《惠州市中医药发展规划(2020-2030年)》印发,提出构建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强调扩容,也讲究提质。在确保中医药资源便利可及的同时,惠州市也着力增加高质量中医药健康服务供给。

  2021年6月,惠州4家医院启动传统疗法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业内人士表示,开展一站式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对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全方位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3月3日,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传统疗法中心,该中心主任陈文滨是国医大师李佃贵的学术传承人,曾获评“南粤最美中医”。在其带领下,该中心开展传统疗法项目13项,已经接诊3万多人次。

  市中医医院则致力于打造传统疗法中心,设置50多间诊室和治疗室。

  我市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中也重视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如博罗、龙门充分保障和大力提升中医医院职能,实现医疗业务、人财物、财政补助的“三自主管理”,中医类别人员配备、中医医疗业务投入、中医药服务业务量的“三持续增长”。医共体内部实行差异化发展,各地根据疾病谱的不同打造相应的中医特色专科。此外,惠州市中医医疗联盟推动中医名医、骨干加大下沉力度,助力区域中医医疗事业发展,在急症、疑难杂症救治上取得明显成效。


医护人员采用中医传统疗法治疗患者。

  夯实中医药基础 做优生命健康产业

  象山药王谷中,栽种的几十万株岗梅和三丫苦脆嫩新芽迎风舒展,种苗培育和中草药种质资源基因库不断增加新品种;横河边的康祥红脚艾种植基地,淡淡艾香弥漫在空气中,一簇簇艾草在山泉水滋润下越发茂盛……

  惠州拥有良好的中医药种植基础,种植中药材主要有沉香、巴戟、猴耳环、辣木、艾草、石斛、草珊瑚、五指毛桃等,分布于博罗、龙门、惠东、惠阳、惠城等地。其中,博罗县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约占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的60%以上。

  2019年,惠州重点打造的博罗南药产业园,成为广东省第一批2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博罗南药产业园以罗浮山国药、新峰药业、象山药王谷、康祥岭南本草等4家主体为依托,按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研发、产业融合等全产业链条布局建设,总体形成“一核、两翼、一带、多基地”的空间功能布局框架,打造现代生产要素聚集核心、长宁镇罗浮山国药加工区、罗阳街道新峰药业加工区、象山药王谷岭南中草药种质资源基因库、多个南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集成打造惠州南药基地。

  罗浮山国药办公大楼和科研大楼门前,挂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东省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妇科中药企业重点实验室”“南方医科大学实践教学基地”等多块牌匾。

  中医药的现代化,需与时俱进,需科技创新。罗浮山国药注重中医药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与10多所国内顶尖高校、研究所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实现创新突破。目前,罗浮山国药建造了技术含量、产能在全省数一数二的中药提取车间,成为广东省4家获得中药配方颗粒省内试点资格企业之一;企业累计申报国家专利190多项,复方风湿宁和宫炎平系列产品、消炎利胆产品专利分别于2016、2017、2018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是广东省近年来唯一连续三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的制药企业。

  研发投入增长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医药制药企业而言,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才能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开发更多优质产品。惠州医药企业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创新研发,近五年来获省、市技改扶持医药企业项目10个。

  当前,惠州多家制药企业建立起研发中心,通过与国内外顶尖医药、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产学研基地,利用高校前瞻性的科研视角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科研水平,运用高新技术、先进科技、高效装备加强产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科研实力。

  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广东赛康制药厂有限公司封闭式全自动生产线上,一片片药剂不断成型。在2020年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赛康制药成为广东唯一一家中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企业,将独家专供广东、贵州、湖北三省医院处方用药。

  近年来,惠州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打造“3+7”工业园区新格局。作为惠州七大产业园中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园区,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截至今年8月,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入园企业达140家,总投资303.07亿元,主要集中在医药与生命健康、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主导产业。

  产业集聚,效益倍增。在龙门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园外,惠州还培育多个生命健康重点产业平台,致力形成优势产业集聚区。构筑平台,做大项目。惠州建立了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工作专班,全力推进重点产业平台与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园区道路、管网、环保、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广东新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中医药防治并举 共筑疫情防控屏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在新冠肺炎防控救治工作中,中医药从未缺席。在惠州,全市各中医医疗机构均采用了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处理方剂防止院内感染,如防疫芪术方、防疫中药特色洗浴方、艾条熏蒸;惠州市新冠肺炎感染者定点救治医院为每位患者发放中成药……在惠州,中医药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康复全过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惠州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参与防治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在省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有效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着力构建“四大机制”,积极干预“四类人群”,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促进疫情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相关工作获省政府高度肯定。

  为进一步促进中西医协同,实现中西医诊疗工作的无缝衔接,从2020年2月6日起,惠州市在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全员中西医会诊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实行中西医师临床双管制度,实现收治病例每日双查房,构建了中医药临床四级管理架构(即:专项工作负责人、中医临床主管、管床中医师和药剂联络员四级管理),保障了中西医和中西药的联动服务。

  为应对疫情需求,市中医医院作为储备医院在2020年2月4日新设置了感染科,配备科室医师组成时就兼顾了中西医协同的需求,中西医师配比为3:1。通过中医师等比配备乃至高配方式,实现中西医服务的充分融合。

  惠州市将全人群分成确诊(阳性)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和一线防疫人员、一般人群四类人群,精准进行中医药防控救治工作,有效提高人群抗感染能力(如防护措施到位和机体免疫力、对感染与消耗的耐受力、心理承受力等)。专家不仅根据病例个体情况,还依据个体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变化情况进行个性化辨证施治。对于疑似病例,惠州市防控新冠肺炎总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研究认为,中医药早期介入,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者不发病、少发病或发病症状较轻有积极意义,可降低留观病例转为确诊(阳性)病例。

  与此同时,我市各地对密切接触者和一线防疫人员的中医药参与率已接近100%,中药汤剂参与率超过90%。未参与中医药者也能接受“健肺五式操”和扶正药膳的指导,即便低幼儿童难以配合服用中药,都给予了中药香囊(包)气溶胶服务和小儿推拿指导。


龙门大健康产业园。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黄晓娜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杨建业 汤渝杭

  

编辑:海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