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漫谈丨如何营造安全舒适骑行环境?

  日前发布的一则《惠州市中心区慢行系统改善提升规划方案(公示稿)》引发网友热议。在惠州市区骑车出行,环境将更加“友好”。

  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出行省钱、便捷、方便停放,若还有不够完美之处,交通环境可算其一。所以,城市慢行系统改善提升,往往吸引大量关注。

  全国范围内,非机动车道不连贯、狭窄颇受诟病,一些路段不时出现台阶、井盖等“路障”,叠加上下桥路段的坎坷和陡峭,对骑行者形成难度不小的“技术考核”。

惠州市区金山湖区域。

  道路硬件欠缺,借道通行成为习惯性选择,于是机动车道变身“机非混合”,人行道上人车混行。

  大家“蹭路”走、抢道跑,看起来“顺其自然”,但不时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反复提醒:混乱的交通秩序,谁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穿插,或在机动车道上“竞速”穿行,往往招来怒目、引发事故。特别是在机动车快车道上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自行车,很容易遭遇变道难、掉头难问题,身边险象环生。

  完善道路功能,营造安全便捷舒适的慢行环境,便利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通行,也有助于缓解市区道路拥堵。

  这两年,惠州非机动车骑行者接连听到好消息。

  去年12月,金山大桥慢行系统开通,市民称赞说,骑电动自行车或自行车无须与机动车抢道,安全感舒适感大大提升了。

  8月25日发布的《惠州市中心区慢行系统改善提升规划方案(公示稿)》提到,通过现状通道微改造及新建坡道、地下通道等方式,对机非交织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过江桥梁(桥头)、穿山隧道和立交节点进行改善提升,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改造对象包括隆生大桥、西枝江大桥、合生大桥、金榜隧道、三环演达立交、三环金山立交。届时工程交付使用,惠州市中心区交通环境又将迎来一次大改观。

金山大桥慢行系统改造工程全长约1.8公里。

  放眼全国,不少城市都在努力解决非机动车路权缺乏问题,其中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比如,北京针对路面宽度12米以上道路设置非机动车道路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拓宽,保障其通行宽度达到2.5米以上;针对路面宽度12米以上机非混行路段,采用增设绿化隔离、施划地面标线等多种形式设置独立自行车道,保障自行车独立路权;针对路面宽度小于等于12米的机非混行道路,采用增设慢行优先标识等形式,强化自行车路权。

  城市交通格局、资源各不相同,各地“破局”方式不一。因地制宜增加和完善非机动车道、强化非机动车出行管理是基本动作。

  惠州市中心区平时交通繁忙,常住人口越来越多,交通环境改善提升不仅要满足目前需要,也须着眼未来。完善提升市中心区慢行系统的同时,打通“断头路”、强化非机动车道日常管理也日显迫切。

惠州市区三环路。

  也应看到,打造安全舒适交通环境,不能全靠交通硬件。实际上,部分骑行者缺乏安全意识,为图一时之便而闯红灯、逆行、超速行驶,容易让本来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陷入混乱、引发事故。

  据交管部门统计,近5年来,全国发生低速电动车交通事故83万起,造成1.8万人死亡,18.6万人受伤,事故数量和造成的死亡人数逐年增长。

  所以安全舒适交通环境的营造,终归要回到“人”的身上,安全观念、规则意识、文明涵养对非机动车骑行者都必不可少。骑车动辄横冲直撞,对生命安全显然过于儿戏,于己于人都不利,也不利于舒适、和谐、文明交通环境的营造。

  道路硬件不断完善,骑行者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抢道、不逆行、文明礼让,骑行之路才能更加安全舒适。

  图片:惠州东江图片社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