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惠州田间,一幕幕丰收“大片”不断上演。伴着阵阵稻香,沉浸式感受科技的力量。
在仲恺高新区潼湖镇,通过点播机播种、无人机植保的加持,“见空插粮”种下的耐高温中季稻迎来丰收,收割机来回穿梭,稻谷颗粒归仓。“现在的科技好先进,种水稻全程都不用自己动手了,一亩地可以增收五六百元!”农户笑得见牙不见眼。
在龙门县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工作人员盯着电脑,动动手指操作,去砂石、筛秕谷、脱谷壳、分米粒、抛光等工序就能智能化完成,园区稻谷日加工量可达800吨……
乡村振兴,科技是有力支撑。今天,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作用越发凸显。作为农业大市,惠州该如何让“科技之花”开得更绚烂,助力“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
博罗县园洲镇九优粮油种植基地里,收割机在田间忙碌穿梭,抢收早稻。
(一)
科技为农业“上大分”。
农业现代化,科技是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农业现代化的巨大变革。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换言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持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让农业不断往现代化、智能化“进阶”。
对广大农业企业、农户而言,首先要不断“尝新”,大胆使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中国人的饭碗能否端牢,还得看科技手段够不够硬。有了“科技下田”,农民不再是“单打独斗”。就拿育秧环节来说,在龙门县龙田镇,当地农企建起了育秧工厂,将育秧地从大田“搬进”工厂,在一条传送带上就可以育秧超百亩,效率比传统人工培育高10倍。下订单、再生产,农民不用“望天兴叹”,也不怕耽误农时。
如今,无论是一粒米,还是一棵菜、一个果、一只鸡、一条鱼,都凝聚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力量。广东、黑龙江、河南、山东等地,无一不依托机械化种植、农业科技应用等,守好“大国粮仓”。例如,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李鹊镇聚力打造现代农业“数字智能转型示范高地”,积极“上架”智能水肥一体技术以及先进农机设备,同时建设智慧农场,粮食全程种收机械化操作覆盖率达100%。在广东省河源市,“万绿水稻无人农场”依托无人驾驶喷雾机、无人驾驶卫星平地机、自动巡田无人机等科技轻松种田,网友纷纷感叹,被广东的“种地科技”惊艳到了。
近年来,惠州农业的“科技”含量也在不断加大。例如在龙门县、惠东县,先进的农作物病虫监测仪器往田里一架,虫子就被各种诱剂迷得晕头转向,纷纷自投罗网前来“刷脸”报道。仪器自动识别虫脸、自动计数、自动分析汇总等,人们在办公室、手机上、移动端就可以及时、全面、智能掌握和查看各地病虫发生动态,科学精准制定病虫防治策略,做到“虫口夺粮”。
与此同时,要从政策层面发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体系,培育更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有实力、有条件的农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要做好“粮头食尾”文章,通过农产品深加工、“网络销售快车”等,持续释放科技驱动力,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龙门大米”成为惠州市第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离不开人才的支撑。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新时代的中国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在全国各地,不少新农人特别是“90后”“00后”,“破圈”冲进农田,把新时代这波农业科技玩得“很溜”,引领着农业发展的新潮流。例如,在插秧机、收割机上加装北斗智能控制系统,“玩转”水稻生产耕、种、管、收主要环节,实现水稻作业无人驾驶。
在惠州,同样有一大帮新农人,手持科技利器,把农业“玩”出新花样。人送外号“捣蛋哥”的董平天,通过建设自动化养殖鸡舍,实现“日理万鸡”,日产鲜鸡蛋超百万枚,“捣蛋”捣出一片新天地;跨行搞农业的“山猪哥”吴宇辉,用高接换种技术“爆改”荔枝,推动惠州荔枝“涨身价”……
惠州科技兴农之路,需要更多扎根乡间、深耕农业的“兴农人”,也需要为人才“搭台子、架梯子、铺路子”。当然,还要充分发挥好“三农”工作者的引领作用。借助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技服务“轻骑兵”等的力量,将农作物新品种“送”到田间,将绿色生产新技术“送”到农户手中。同时,引导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把土地整合起来,开展全程机械化集约化生产。
例如,惠州推广利用无人机喷施液体肥,让广大农户打开新大门:无人机9分钟快充“加满”电量,超百斤的药液轻松“背上天”,按照遥控器上设定的航线,全自动作业,3小时完成百亩菜地飞防……同样的工作量,放在以往,五六个工人要花上四五天时间。如此解放双手的“黑科技”,让农户大呼:“好先进!”“得请!”
“科技+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紧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推动更多“黑科技”在田间地头、农家庭院冒头,在农业龙头企业转化,实现科技绿野、智慧兴村,让“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开出更多绚烂的“科技花”,乡村振兴绘出农业强、产业兴、农民富的美好新画卷。
惠州日报记者陈春惠
惠州东江图片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