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县级文明城市:龙门排名全国第33全省第1

原标题:
龙门厚植民本情怀持续推动文明建设迈向纵深
文明相伴新风起 愉悦龙门幸福城

  四月春光,如诗如画,“红马甲”与西林河畔盛开的鲜花交相辉映。在龙门这座全国文明城市里,文明的力量处处彰显,伴随优美的风景、干净畅通的道路、整洁有序的商铺与丰富多彩的龙门农民画公益广告走进往来行人的心里。

  近年来,龙门县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县级)为抓手,持续推动文明建设迈向纵深,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文明素养、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建设文明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良好氛围,为龙门建设绿色发展美丽幸福示范县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3月,中央文明办公布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结果,龙门县再创佳绩,在134个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中位居前列,排名全国第33、全省第1,取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的开门红。

在龙门,随处可见志愿者活跃的身影。

  美丽新城

  环境天天在变美,出门见景心情好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更是城市居民的幸福底蕴。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深度推进,龙门环境变美了,道路更加整洁有序,老旧墙面披上了新装,一座座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

  “环境好了,占道经营现象减少了,一些卖水果、蔬菜的小商贩也都自觉地进入了市场。”在龙城街道太平新路附近居住的市民何女士开心地说,现在龙门县城环境面貌一天天在变好,出门就像看风景一样,心情舒畅,生活也更加舒适了。近年来,龙门以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市民幸福指数为目标,按照城市定位发展规划,打造生态、文明、绿色、和谐的美丽幸福新城。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文明城市,实际就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必须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让市民享受到更加优美的城市环境,感受到更具温情的城市温度。“根据有关测评标准,我们对县城主次干道、商业大街、公共广场、背街小巷、市场、老旧小区进行全面督查,发现道路没有硬底化、路面破损坑洼、建筑围挡破损等问题,对12个乡镇(街道、区场)组织开展全面督查,并反馈各相关责任单位推动落实整改。”龙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叶桂红表示,多年来,龙门县委、县政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文明创建工作和落实民生实事相融合。一项项民生工程加快建设,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龙门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为持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今年,龙门县组织住建局、交通运输局、环卫局等单位部门及龙城街道、平陵街道等,根据龙门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际情况,整理出2022年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巩固提升项目,主要包括市政设施、交通设施、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卫生保洁、市场提升、文明餐桌、公共文化设施、文明素质培养、公共停车等10大类65小项内容,通过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切实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品质。

  崇德向善

  公园绿道有捡跑,乡村里有“大喇叭”

  河道两旁有捡跑,乡村里有“大喇叭”。近年来,龙门着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有礼龙门人”“礼让斑马线”“好人之城”等一系列突出龙门特色的文明行动,坚持把文明创建的过程作为引导市民自我教育、自我熏陶和自我提高的过程。通过精神文明教育,全县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向善、向好、崇德蔚然成风。

  现在,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在路口总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在公园、绿道总能看到捡跑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活动。上周末,30多名来自龙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龙门县捡跑志愿服务队、龙门县日行一善公益协会义工服务队的志愿者在美丽的龙门白沙河碧道上捡跑,看到垃圾就捡起来投入垃圾桶。

  捡跑,顾名思义就是在慢跑中捡拾垃圾,把跑步健身和环保公益结合在一起。如今,这项活动正在龙门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群众加入捡跑队伍。“自队伍成立以来,我们陆续开展了多场集体志愿服务活动,一帮喜欢跑步健身又热心公益的人有了自己的组织。”龙门县捡跑志愿服务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参与捡跑的群众都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观察者。捡跑既能传播公益,又能锻炼身体,接下来会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捡跑志愿服务活动,并发动更多市民参与。

  身体健康了,精神上的滋养也必不可少。如今,生活在龙门乡村里的村民们每天都能听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喇叭”里传来的央广新闻播报和激昂的红歌。

  “为了给更多村民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近年来,龙门大力推进新时代乡村文明实践智能广播建设。”叶桂红介绍,目前,180个行政村(社区)办公楼、公园、广场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建设了智能广播530多套。智能广播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身边事解读“大政策”,把满满的正能量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乡村生活。此举也成为龙门活跃乡村文化氛围,增强村民凝聚力的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为龙门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创建为民

  解决“急难愁盼”,持续改善民生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前,在龙门县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生日”系列活动中,党员们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微心愿”展板上签名认领“微心愿”,为贫困学生点亮希望之光。而这一善举,正是龙门开展“三微”(“学史力行·情暖万家”微实事、“解民困·暖民心”微心愿、“你提·我办”微提案)行动的其中一项内容。近年来,龙门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造福龙门人民的实际举措,通过文明实践活动把创建的着力点放在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解难事上,真正使创建过程成为民生持续改善的过程。

  除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外,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志愿服务同样是文明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字路口、学校门前、公园广场……如今,志愿者活跃在龙门县城各个角落,倡导文明礼貌,传递文明新风。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龙门各级干部主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拿起工具、撸起袖子,参与文明创建,让文明触角延伸到城市各个角落;6万多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大街小巷,为城市“刷”上最温暖的文明底色;交警、城管、环卫、商户、市民,大家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和热情,将文明镌刻进城市发展的轨迹。

  据了解,近年来,龙门县坚持以建设“志愿者之城”为抓手,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截至目前,龙门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为66346人,占县城常住人口的20.8%,共注册志愿服务队伍540多支,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农事活动、当地民俗与体育竞赛开展“舞狮舞龙舞貔貅舞春牛”“乡村趣味运动会”等文娱活动。无论是重大赛事还是日常活动,都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那一抹亮眼的“志愿红”在洁净美丽的环境中显得更加生动感人。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龙门宣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