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惠州一社会组织党建案例获评广东“十佳”

原标题:
我市一社会组织党建案例获评广东“十佳”
市民政局“惠民空间”微改造从227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登榜

  广东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十佳案例日前公布,这些案例聚焦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鲜活生动、示范性强,集中展示了各地抓实抓好社会组织党建的成效。其中,惠州市民政局“共筑‘惠民空间’,提升党建引领成效”案例从227个自主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广东党建品牌“十佳案例”。

  做法 党建引领“三社联动”治理社区

  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市民政局践行初心使命,聚焦群众关切,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调研,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惠民空间”微改造是惠州创新城乡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民主协商”思路,引入公益资金资助,因地制宜对老旧小区原有空间进行改造、提升、完善,打造一个兼具公益性、主题性、文化性、服务性、群众性的“惠民空间”,为社区搭建治理平台,引入专业社工,开展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服务,建立熟人社区,减少居民之间矛盾,实现邻里和谐,达到社区治理目的。

通过社区微改造,市区群芳苑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社会协同解决资金筹措问题

  在“惠民空间”微改造中,我市充分组织社会组织参与,发挥社会协同力量,解决资金筹措问题。市民政局动员公益基金会、爱心社会组织、专业社工机构等参与该项目,组成多声部“合唱”。

  一方面,我市民政部门引进了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的支持和资助,充分发挥其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优势,由其资助和承担中心城区的项目改造工作,包括方案设计、招投标、工程建筑施工等。新力公益基金会2019年投入资金130多万元,资助并承担了2个示范点改造工作。

  2020年,市社会组织总会继续投入200万元用于“惠民空间”微改造项目,还举办了“惠民空间”城市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公益慈善夜活动,发动社会组织募集改造善款1000多万元,全部用于市级20个改造点的改造费用。

  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做到共建共治共享

  改哪里,怎么改,这些都由居民群众说了算。在“惠民空间”微改造中,我市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改造前,市民政局领导分片挂点,市社工协会党总支牵头组织社工党员每一个点都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充分听取民意。

  同时,市民政局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市社工协会党总支发动10家社工机构、70多名资深社工参与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等工作。在项目申报、设计方案公示等环节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尊重群众意愿,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社区“微改造”真正体民情、适民意、解民需。

  “三社联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惠民空间”微改造不仅把小区现有、有限的空间升级改造为惠民活动空间,而且通过完善机制,搭建起了一个社区治理的平台。同时,市民政局成立了“社区治理指导中心”,协调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健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据介绍,社区社会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目前麦地社区培育发展了麦迪广场舞队、麦地社区青少年足球队、“惠民空间”志愿服务队等10多个社区社会组织,并组建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在此过程中,社工利用专业知识和理念,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联动多方资源,解决社区公共问题。

  成效 今年拟完成130个“惠民空间”微改造

  从2019年开始,我市成功打造了麦迪新村和南面小区2个示范点,投入资金130多万元,惠及群众9000多人。2020年,继续完成82个小区“惠民空间”微改造项目,惠及10万多周边居民。今年,我市采取由政府主导,市、县(区)联动的方式,继续推动全市130个“惠民空间”微改造。

市区江北金世界小区改造前后对比。

  人居环境提升,社区多元主体活力增强

  日前,在惠城区银岗岭社区群芳苑小区,一场茶话会正在“惠民空间”里热烈进行。4个月前,那里还是杂草丛生、被荒废的假山和亭台占据的地方。

  群芳苑小区的变化只是惠州市“惠民空间”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在惠州,已有多个老旧小区通过微改造,使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小区从原来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到现在干净整洁、井然有序;从原来缺乏公共文体设施,到现在小型足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户外健身休闲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从原来没有地方跳舞,到现在拥有了小广场,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可。

  激发多元主体活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惠民空间”微改造的意义不仅在于硬件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社区多元主体活力。在此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进一步发挥,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小区群众通过加入各种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社工经常组织开展不同主题的社区活动,增加邻里互动交流,培育社区文化,增强了居民群众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

  值得一提的是,在“惠民空间”微改造过程中,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微改造工作体现了党员干部为群众谋幸福,解决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初心使命。市领导对微改造工作十分重视,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市民政局领导多次带队到老旧小区调研微改造工作,听取意见建议,指导改造方案设计。街道、社区以及民政部门党员干部,自觉同小区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同推动老旧小区微改造,进一步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通讯员张佐腾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