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应届毕业生们越来越早进行职业规划和在校实习,为自己今后的就业做准备。惠州一些本专科院校也希望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获取求职的优势。
这里不是普通的课堂,这是惠州市技师学院与惠州亿匠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软件工作室。同学们在这里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若其中有同学的开发能力经考核通过后,会通过企业安排,完成一些商业项目。不仅可以免费学习,还能在业余时间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不错的劳动报酬。
张惠涛是惠州市技师学院的学生,去年6月加入亿匠软件工作室,是第一批受益学生之一。现在他与同学们组成了四人团队,已经参与开发了10个项目小程序及网站后台系统等,虽然仍是一名在校生,但实际开发水平符合企业对于开发人员的基本需求。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学生 张惠涛:学了挺多的,很多项目上的细节。比如说代码的优化、维护、甚至是数据库的一些设计,怎样构建整个项目,一些经验什么的这个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一个工作室能够提升自我的技术实力可和企业合作得到宝贵的工作经验的机会。
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张惠涛不仅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同时通过自身时间与精力的付出,也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成了同学眼中羡慕的对象。
学生 张惠涛:基本上拿到酬劳补贴自己的家用,留一些给自己当伙食费,在学校里面边做项目边学习还能自己赚点零花钱这种事情对以前的我来说可能是想不到。
同学们利用课余和晚修的时间,来工作室接受老师的指导,他们的感受是,这里与课堂练手的内容不同,在工作室通过开发真实的项目,能让自己迅速找准定位,为今后职业道路打好扎实的基础。
惠州市技师学院软件工程教研室 主任 欧阳林:我们培养人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但是光靠我们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正好亿匠软件工作室的是以企业为主导以我们老师来辅助的形式,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为学生弥补短板增加企业实践的经历。
据介绍,“亿匠软件工作室”自2019年入驻该校后,从最初的十几个学生,发展到现在的四十多人。目前,已经有多名毕业生通过亿匠软件工作室与老师的培养找到了工作,刚刚迈出校门,就在公司上岗了。
惠州市一匠科技有限公司 员工 万枢轩:毕业之后直接来这里上班了上手也很快,因为在那边的学习模式也是按公司的模式来的上手也非常快,不到一个月。有些同学还在找工作而我因为亿匠的培训比较快速的融入这里。
目前,惠州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市技师学院等本地院校的计算机和软件编程相关专业均与惠州亿匠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在校园内打造软件工作室,目前受益学生接近千名。
惠州亿匠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郭乐彬:原始目标是解决我们企业用工短缺问题,这是最原始的目标。但是由于个人原因我是惠州学院毕业的学生,本身也是校企合作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想把这个好的模式传承下去。
据介绍,面对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应届生供过于求,部分一线地区就业更加困难的现状。大部分应届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需要用人企业付出更多的培训实践与成本。从而导致用人企业对应届生的录用会产生一定的顾虑。这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恰恰找准了市场和企业的痛点,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来了一次无缝链接,更好地缓解了应届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也帮助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尽其所能帮助改变应届生就业难的现状。工作室的负责人介绍,创立亿匠软件工作室是以“培养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为社会创造更高价值”的核心目标,目前受场地和师资所限,培训规模无法扩大,他们下一步将考虑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模式,进驻一些大中型城市的高校校园,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