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有力保障!惠州5乡镇试点设乡村振兴事务中心

原标题:
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协调力度
5乡镇试点设乡村振兴事务中心

  “体制机制的创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惠城区汝湖镇党委委员李小海表示,2021年8月,结合乡镇街道体制改革精神和基层管理服务实际,该镇整合资源、完善功能,设立了乡村振兴事务中心,并成立相关工作专班,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努力把乡村振兴的“设计图”变成“施工图”。

  汝湖镇的做法是我市持续做好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体现。2021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对标对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聚焦提升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积极探索体制机制配套改革,优化机构设置、筑牢制度保障、加强力量配备,不断释放基层新活力,持续为乡村振兴助力提速。

汝湖下围村干净整洁的村道。

  优化体制机制,打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村头村是汝湖镇重点打造的4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精品村之一,目前正全力推进村道沥青铺设、红色广场建设、亮化绿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前,这些工作开展要对接好几个部门,现在镇里有了乡村振兴事务中心,协调更方便、进度把控更到位,效率也更高。”该村党支部书记孙艳武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适应“三农”工作重心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打破部门边界,破除本位主义,理顺职责分工,我市在市、县两级设立乡村振兴工作机构基础上,统一在全市各乡镇(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加挂乡村振兴办公室牌子,赋予该机构组织拟订并牵头实施乡村振兴规划,开展综合协调、项目建设、监督考核等职能。

  据了解,为有效解决基层乡村振兴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问题,我市在乡镇党委和辖村的街道党工委设立乡村振兴委员会,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统一协调指挥的工作平台,负责统筹本地乡村振兴工作,指导本地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工作。

  “注重以优化体制机制为切入点,切实打通乡村振兴在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市委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我市选取惠城区汝湖镇、惠阳区良井镇、惠东县铁涌镇、博罗县柏塘镇、龙门县永汉镇作为试点镇,探索在县(区)科级事业单位总量内,按“撤一建一”原则,整合镇街所有涉农事业单位,综合设置乡村振兴事务中心,进一步强化对涉农人员、编制、资金、项目等资源的统筹,确保乡镇(街道)在服务保障乡村振兴上有更大作为。

  结合基层实际,整合涉农机构职能职责,通过构建“管理+服务”运行模式新格局,实现了在体制运行上的有效衔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功能定位更加准确了,简政便民力度更大了,办事效率更高了!”在采访中,不少镇村干部发出如此感慨。

汝湖乡村越来越美。

  推动力量下沉,将有限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

  在汝湖镇党委副书记陈赐文看来,乡村振兴事务中心的成立,不仅通过整合职能、优化机构提升了涉农工作效率,更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推动了乡村振兴队伍力量的壮大。

  “汝湖镇正在加快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建设,乡村振兴任务繁重,涉及部门较多,需要有机构、人员的保障,才能更好地执行落地。”陈赐文说,“依托上级政策、资源扶持,镇里乡村振兴事务中心一下增加了5名事业编制,工作力量更加有保障。”

  现在汝湖镇乡村振兴事务中心人员配置已基本到位,美丽圩镇建设、精品村打造等各项工作正紧张有序开展,乡村面貌一天天在改变。

  据了解,在此次乡村振兴事务中心试点工作中,我市采取“整合+下沉”编制方式,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原则,在整合原单位人员编制基础上,由县(区)另统筹核增乡村振兴事务中心5名事业编制,进一步充实乡村振兴工作力量。

  近年来,我市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紧密结合基层管理服务现实需要,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在2019年下沉镇街近800名事业编制基础上,结合2020年乡镇(街道)体制改革,推动县级2600余名编制、1800余人随机构和职能同步下划至镇街,积极推动人员编制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将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

  同时,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将事业单位改革收回的编制专项用于镇街人才招聘,有效解决部分镇街现有编制与改革后职责任务增加不相适应的问题。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镇村干部“大储备”工程,选拔储备555名镇级人选,多措并举开展“精准滴灌”培训,全力培养“三农”工作队伍和骨干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欧阳成 香金群

编辑:任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