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跟着项目走!惠州上半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绝大部分用于产业园区

  原标题:

  惠州上半年使用建设用地指标3128.58亩,工业项目占比80.75%

  土地跟着项目走 做好产业强支撑

  7月22日,惠州市统计局公布2022年上半年惠州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全市半年地区生产总值2407.19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一。

  惠州深度融深融湾,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为城市插上了“翅膀”。近年来,随着“3+7”工业园区创新谋划,以土地要素为主导的生产要素密集向工业聚集、向园区聚集发展趋势不断强化。

  记者日前从惠州市自然资源局获悉,上半年,省厅预安排惠州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已使用1528.66亩,其中99.87%用于“3+7”产业园区项目用地。

  “土地要素始终跟着项目走,好地用在好项目。”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袁贵平介绍,将优先保障产业园区产业项目集群发展,引导企业入园投资,做好服务和支撑,切实助力产业提质增效发展。


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惠报全媒体记者 朱金赞 摄

  146.66平方公里园区全部纳入城镇可开发范围

  工程车辆来往穿梭,高耸的塔吊升降忙碌……在惠东县白花镇新材料产业园,宇新轻烃、兴长聚烯烃等产业项目正加速建设,园区道路、排水等基础工程加快推进。类似的景象也出现在惠阳三和象岭、惠城东江湾、仲恺潼湖等地的工业园区,园区成规模的土地得到平整,产业项目集聚和建设提速。

  2020年5月,惠州市自然资源局联合市工信局印发《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创新谋划“3+7”工业园区,为惠州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提供支撑和保障。

  “‘3+7’园区对于惠州的产业集聚和升级意义重大。”惠州市政协委员、市国土空间规划协会副会长郑心苗表示,以往产业发展多为零敲碎打,规模较小且分散,而当前的工业园区规模多为20—30平方公里,将加速奠定城市的产业基础。

  “每个园区都有各自产业特色,招商引资变得清晰,而且统一布局道路等园区配套服务,打造高标准现代产业园区。”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业项目纷至沓来,惠州工业园区谋划恰逢其时,“但要满足这么大体量的园区集中用地需求,压力确实挺大。”市自然资源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

  “要让园区土地落下去,确保园区项目落地建设,有问题就解决问题。”袁贵平介绍,指标不够就想办法争取,确保为产业发展做足用地支撑。

  自“3+7”工业园区谋划实施两年多以来,市自然资源部门依托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和调规工作的统筹开展,推动园区用地规划问题的解决。截至当前,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在7个千亿园区里的146.66平方公里已全部纳入城镇开发边界,3.33万亩应划入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全部调出,且通过新增预下达规模和存量腾挪规模,共计向园区调入建设用地规模15082亩。

  在去年的惠州新材料产业园9113亩调整方案中,市自然资源局部门通过创新制度规范,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限,指导县区用好用足剩余建设用地规模,创下省政府批准单次土规修改方案面积最大的记录,有效将园区内的非建设用地调出,将惠东县其他镇区闲置的建设用地规模集中起来调入置换,支撑产业园区的提质发展。


航拍正威(惠州)新材料产业园。惠报全媒体记者钟畅新 摄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绝大部分用于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的高规格打造有效为产业的落户筑好了“巢”,但项目能否落地则依托于用地要素的支撑。

  据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年初公布的《惠州市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今年惠州将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93项,总投资6060.5亿元;安排开展前期工作的重点预备项目130项,估算总投资4334.2亿元。环稔平半岛高速公路、广汕高铁、大亚湾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等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密集布局,城市投资建设脚步加速。

  尽管土地资源是惠州融深融湾进程里的有利因素,但并不能随意使用,而要严格按照国家分配的用地指标规模。面对产业集聚发展的形势,面对建设项目密集落地的需求,用地紧缺已成常态。

  惠州未来产业之基的千亿产业园区保障用地如何?“用地向实业倾斜,优先保障园区产业项目的需求,引导城市产业项目集聚集群发展。”袁贵平介绍,惠州将始终让土地跟着项目走,土地要素优先布局到“3+7”工业园区已成为共识。据市自然资源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已使用建设用地指标3128.58亩,其中用于工业项目2526.5亩,占比80.75%。省厅预下达惠州年度计划用地指标1700亩,当前已安排使用1528.66亩(剩余170亩为乡村振兴预留指标),其中用于保障“3+7”产业园区范围内用地1526.74亩,使用占比达99.87%。

  尽管年度计划用地指标倾斜力度明显,但用地缺口仍然明显。市自然资源局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该局将统筹拆旧复垦等各类用地指标,争取国家和省级用地指标,节省市级用地指标,想尽一切办法为产业项目的发展腾空间。通过多方施策,土地要素保障成效明显。今年上半年,惠州综合调配使用拆旧复垦周转指标1591.75亩,其中用于工矿仓储项目用地达到997.83亩,占比规模62.69%。另外,通过引导各县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提高项目立项等级、合理转变用地组卷方式组织用地报批,活用《广东省先进制造业项目计划指标预支管理办法》,争取使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申请预支2022年度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672.1亩。

  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惠州聚焦产业园区建设开展土地征收和开发工作,引导企业入园区发展。


信利康·乐创城制造项目正在建设中。惠报全媒体记者 朱金赞 摄

  ■链接

  惠州产业项目用地服务提速提质

  “以前进惠州的项目少,审查集中于是否合规;现在产业项目多了,我们要更加谨慎,选择引入优质项目。”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局比选环节,对属于重点工业项目、落户“3+7”园区、具备开工条件的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商住项目、其他工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严格用地指标使用。

  近两年来,惠州陆续发布《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惠州市工业项目用地“标准地”出让实施方案》《惠州市工业项目用地“带设计方案”出让实施办法》等文件,通过推行“标准地”“带项目”供应等方式,打造制造业创新集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和营商服务高地。据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统计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5月12日以来,全市各县区供应7个千亿产业园工业用地237宗,面积838.63公顷。

  不只是用地指标倾斜,惠州在用地报批服务流程上也不断优化和精简。“每个项目都上墙,及时更新动态情况,列出问题和进展,对照进度专人跟进服务,既是围绕产业项目落地服务的深化,也是产业项目落地的管控。”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既要做好项目的用地服务,也要督促企业按时足量投资建设,将土地要素用在最刚需的地方。

  该局通过建立重大项目用地报批联动机制和“3+1”内部跟踪服务机制,创新建立“一个数据库、一张‘作战图’、一份统计表和一份提醒函”制度,将全年87宗(省以上重点24宗、市级63宗用地报批项目)纳入《重点跟踪服务项目库》进行跟踪服务,将重点项目“作战图”上墙公开,并每日统计进展,靠前服务、上门服务和全流程服务保障项目实施落地。


惠城区高新科技产业园航拍图。今日惠州网资料图

  南方日报记者 张峰 通讯员 陈佛良

  

编辑:海晏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