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智慧社矫”赋能社区矫正“六化”建设

原标题

市司法局不断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智慧社矫”赋能社区矫正“六化”建设

  数说社区矫正

  到2022年,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3175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对象11399人,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802人。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始终在0.1%(3人)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大限度消除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全市7个县区均成立县级社区矫正委员会,58个乡镇(街道)成立社区矫正委员会。

  建成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和7个县(区)级社区矫正中心,全市配置84套社区矫正音视频实时通信终端。

  近年来,市司法局不断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完善矫正场所、革新技术监管手段,逐步探索出社区矫正工作一体化、矫正场所标准化、矫治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矫治工作人性化、学习教育常态化具有惠州特色的“社区矫正六化模式”,市、县两级社矫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2012年至今,已累计有11399人解除社区矫正,顺利回归社会。

  今年,市司法局进一步开创社区矫正工作新格局,加大探索“智慧社矫”力度,积极打造“一张网”管理格局,提高社区矫正教育矫治质量,做到“标本兼治”,为推进平安惠州、法治惠州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矫正委员会全覆盖,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效果

  2012年,《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开始实施,明确规定了社区矫正工作程序。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进入法治时代。

  2017年,我市提出社区矫正“六化”工作理念,通过社区矫正工作一体化、矫正场所标准化、矫治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矫治工作人性化、学习教育常态化,提升我市社区矫正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得到司法部、省司法厅的高度肯定。

  去年1月,市社区矫正委员会成立以来,全市7个县区陆续成立县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同步推进乡镇(街道)社区矫正委员会的设立。目前已有58个乡镇(街道)成立了社区矫正委员会,其中惠阳、惠东、博罗、龙门等四个县区实现镇级社区矫正委员会全覆盖。

  今年,市司法局进一步做稳做实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重点人群管理工作,以“智慧矫正中心”创建为重点,着力推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在执法保障、执法管理和执法手段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升我市社区矫正监管教育质量和效果。

  据统计,2012年,全市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559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对象187人。到2022年,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3175人,累计解除社区矫正对象11399人,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社区矫正全年实现持续安全稳定。”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1802人。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率始终在0.1%(3人)以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科技赋能“智慧社矫”跑出加速度

  信息化、智慧化社区矫正是提高工作质效的关键。2018年,我市被司法部选定为全国唯一实施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样板工程的试点市。近年来,市司法局紧扣“智慧矫正”目标导向,在实践中探索出社区矫正“六化”工作理念,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化监管“一张网、一个数据库、一幅电子地图、一个管理系统、一个执法监督系统”的工作管理格局,实现社区服刑人员“可查、可管、可控”,提升教育矫正质量。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建成了集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移动执法指挥调度,人脸识别报到、社区矫正业务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市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和7个县(区)级社区矫正中心,在全市配置了84套社区矫正音视频实时通信终端,建成了全市统一标准的社区矫正远程视频督察系统,实现了司法部、省、市、县、司法所五级互联互通,率先在全省实现市域全覆盖。

  同时,我市各级社区矫正机构通过增配移动执法终端、人脸识别指纹签到一体机,市级社区矫正管理部门增配车载取证系统,初步建成了全市统一的集在线分析研判、远程指挥调度、远程视频、实时通话、实时监控、录音录像等功能、软硬件集合一体的移动执法指挥调度系统和集社区矫正全程监督、人脸比对实时报到、报到数据实时上传等功能于一体的人脸识别报到系统。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市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借助科技信息手段实施远程监督管理,通过线上手机定位、远程视频督察等方式掌握社区矫正对象轨迹及生活状态,开展“云执法”“云学习”“云帮扶”等活动,确保监督管理有序、教育矫治不断,全市所有在册在管社矫对象保持“零感染”。

  今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关于加强我市“智慧矫正”建设的建议》列为2022年重点建议交由市政府办理,加快我市智慧矫正建设。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进一步推进“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制定印发《惠州市“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工作方案》,指导全市“智慧矫正”建设和各县区“智慧矫正中心”创建,加紧研发“社区矫正‘一人一档’”平台,加强对省级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设备等应用和管理,组织开展一体化平台应用培训,将“智慧矫正”融入日常社区矫正工作当中。目前,我市市级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已完成升级改造。

  “我市正着重从社区矫正场所升级改造、市级社区矫正软件研发和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来加强‘智慧矫正’建设,各项工作正按照方案有序顺利展开。”该负责人表示,市司法局在抓好全市7个县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惠东、惠阳、博罗“智慧矫正中心”创建。目前,3个县(区)社矫正中心升级改造基本完成,“智慧矫正”相关设备已同步购置和部分平台终端试运行,正在呈报申报材料等待司法部达标验收。

  分类矫治,因人施“矫”,提高矫正质效

  不仅进行智慧化管理,如何做到更加科学、有效地矫正也是核心内容。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局不断重视分类矫治,推进因人施矫,采取分级管理方法,实行个性化矫正措施,不断完善并逐步形成“分类管理+集中教育+个别矫治”的工作模式,增强教育矫正帮扶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引入社会和群众力量介入社区矫正帮教工作,邀请社区矫正志愿者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疏解和引导,提升社区矫正的教育矫正质效。

  据介绍,矫正人员通过每月的入户走访、每一周的电话沟通等方式,详细询问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生产生活等情况,深入了解其家庭环境和条件,掌握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实际困难。再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社区矫正方案,制定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

  “我们还把法德讲堂、国学教育、普法宣传及村居法律顾问等司法行政线下宣传教育活动与社区矫正‘五个一教育’‘每月一主题’有机结合,使教育矫正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融于社会。”该负责人表示,市司法局还同步开展线上线下常态化教育,利用社区矫正学习平台手机APP,组织矫正对象随时随地在网上学习法律法规、社矫案例、传统道德文化等知识,实现智能化、指尖化、常态化学习教育。

  同时,市司法局还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培训,及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调处婚姻家庭矛盾,为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协调联系政府临时救助,使社区矫正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重树生活信心,积极配合接受监管,用心改造。

  惠州日报记者邱若蓉 通讯员 王德超

  协办单位

  惠州市强制隔离戒毒所

  惠州市惠州公证处

  惠州市阳光公证处

  惠州市律师协会

编辑:任己章